二、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之科学判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48:01
二、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之科学判定 [ 新哲学 ] 于2008-05-21 15:46:29 上帖 [ 发短信 ]

 



二、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之科学判定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中,除客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较为常见、并且比较容易判定以外,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两个派别的世界观也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容易混淆的。除那些公开声明自己是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主观臆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以外,往往都是打着“主观唯物主义者”的旗号欺世盗名、贻害社会;而另一些“主观唯物主义者”往往是受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制约,否定或者是忽视了正确的方法论的客观性,比如:那些坚持“机械论”的主观机械唯物主义者和那些坚持“辩证法”的主观辩证唯物主义者,由于其具有的一成不变性、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而否定和忽视了整体性和全面性,最终实际上就陷入进了主观唯心主义之中,但他(她)们在自我感觉和口头上都坚持认定自己是主观唯物主义的。
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之科学判定的依据就是:在实践中用事实验证“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所达到和实现的结果——“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主观误差”是否等于零。
“主观”想象设计的任何“物质构成体”,在没有进入实践获得检验之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还是主观唯物主义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依据“主观”想象进行改造和创造的“物质构成体”是否得以完全实现,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主观误差”等于零,才能得出结论。
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之科学判定,需要在多次的实践中进行多次的科学的检验。人们所想象设计的“物质构成体”,凡是彻底实现的就一定是主观唯物主义的。而彻底失败的则有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唯心主义的,它是由客观唯心主义的“有神论”的作用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臆断”的作用造成的;另一种情况则不能说明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它有可能是主观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局限性和研究分析方法的错误或失误造成的。比如:主观唯物主义者运用“机械论”或“辩证法”这两种方法论创建新的“物质构成体”所造成的失败等等。
这里还应该注意的是:多个“单元物质构成体”的是否成功实现,将直接影响着由这些“单元物质构成体”所组成的整个“物质构成体”的是否成功实现。一个“单元物质构成体”的成功实现,只说明在局部上是主观唯物主义的。一个“单元物质构成体”的失败,将导致整个“物质构成体”的失败,这说明无论在局部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有极大的可能陷入了唯心主义——他(她)们没有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没有使虚拟的“主观物质构成体”转变成为现实的“客观物质构成体”,这就是实践的检验结果。只有全部的“单元物质构成体”获得成功实现,并取得所创建的整个“物质构成体”的成功,才能说明无论是在局部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是主观唯物主义的。这也说明了:建立起科学正确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在这个实践检验的过程中离不开实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科学。这就需要建立和运用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达到和实现一致性的科学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方法论、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并在科学正确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制定出“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机制等措施。
古希腊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米利都学派都把特定形态的物体作为世界的本原。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他说: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却是永恒的,万物统一于水。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他把这个“无限者”想象成为具有某种特定形态的“物体”。阿那克西米尼则把“气”看作为世界的本原,他认为“气”包围着整个世界,世界的一切都由“气”转化形成。泰勒斯认为:水的本性就是一种变动中的东西,而成为万物始基;“水—物—水”的转化过程是无休止的。泰勒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理论。阿那克西曼德则产生了“对立面”的思想,他认为在“无限者”中存在着“冷与热”、“干与湿”等“互相对立”,是这些“互相对立”构成了世界之万物。阿那克西米尼则以“气”的“稀散”和“浓缩”两种“互相对立”来说明万物的形成和运动。他说:“气很稀的时候,就形成火;浓的时候,就形成风,然后就形成云,再浓,就形成水、土和石头;别的东西都是由这些东西产生的”。他们认为:这些变化是“永恒的运动所造成的”。他们都反对“神创造世界”说,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自然,是与“有神论”根本对立的。而以后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实践证明:他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和学说都只不过是主观臆断而已,其转化过程的观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仅仅剩下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客观唯物主义的——只是看到了客观世界的具象——表面现象而已。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主观唯心主义往往寄生和寄存于主观唯物主义之中。“主观唯物主义者”所形成的“主观误差”,以及所产生和形成的“错误”和“失误”,实际上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发生作用的结果。主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共存于人和人类社会之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发现了客观规律和定律,发现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制定出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主观规定性——鉴定方法、鉴定标准和鉴定仪器等,这些鉴定方法、鉴定标准和鉴定仪器就是人类不断总结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遵循客观规律和定律,遵循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所创建出来。把人类由主观意识创建出来的虚拟的“物质构成体”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的“物质构成体”,检验其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定律是否正确,是否实现了相对真理或绝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