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桑剪纸 大爱成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31:20
  从四川洪雅原始森林那边来了一对剪刀手,一男一女,身怀剪纸绝技。女的面如满月,秀如观音;男的曾经英俊的面孔,被硫酸烧毁。
    他爱比自己小20岁的重庆姑娘晓桑;她爱命运坎坷的民间才子邱容德,包括他那备受摧残的容颜。在剪刀双刃咔嚓咔嚓的声音中,他们的剪纸和人生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晓桑,这个妻子的名字,成了他们共同的名字。


剪纸艺术家 晓桑

     女画家吴融带着我,穿过临江门某个机关小院宿舍楼黑黑的楼道,按照她记忆里的地图,去找寻她的朋友晓桑夫妇。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刚打开的铁门后面, 67岁的邱容德那张被硫酸毁掉的面孔。门被打开的刹那,我想到了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希莫多。虽然那个黑色的夜晚已经过去多年,但时针,仿佛就定格在了那个灾难的时刻,哪怕是这位老人脸上最深刻的皱纹,都没能给这张面孔提供一点慈悲的面具。

“我想活得充实点,不虚度这一生,因为我的前半辈子已经浪费了”
    在四川洪雅县,没有人不认识邱容德这个民间才子,他会扎花灯、画壁画、还在漕鱼滩装饰了几座庙。“我喜欢画画,没人教过我,我什么画都会画,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很勤奋的人!”。
    上世纪的50年代,本来应该去学美术的邱容德,却读了四川农学院,“因为当时学农业可以管饭,不要钱,国家把啥都包了”,可是还没毕业他就后悔了,为了画画他不想在学校继续呆下去了。
    出来工作才1年,因为邱容德老和一些右派同学通信,被打成反革命,被判了5年徒刑,当他好容易捱满5年时,刑期却又变成无期。19岁那年,一个疯狂的狱友用一种疯狂的方式自杀,他把硫酸泼向自己也泼向别人,而邱容德正好在他的旁边。这个19岁的少年被硫酸烧去了英俊的面孔和一半的听觉。
    像电影里《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犯人肖申克一样,在那仿佛没有尽头的苦难中,邱容德学会了自我救赎,“监狱里我经常画画,画了很多幅领袖像,我喜欢画,因为画画的时候我可以吃到肉”,于是邱容德成了个监狱美术家。
    1979年邱容德出狱平反,落实政策到洪雅文化馆。突然面对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他感到不知所措,“生活永远没有结果,在监狱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自由,出狱了生活有盼头的时候,反而又有了失落感”。
    是后来的晓桑把他从这种失落感中拉扯出来,“我这辈子没遇到什么机遇,但我向往美好的事情,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晓桑就通过剪刀剪出来了,我想活得充实点,不虚度这一生,因为我的前半辈子已经浪费了”。
    “外头不晓得的人都以为晓桑当时是图我的钱才嫁给我的,其实她清楚我是个穷光蛋,我连买菜都不会,家务全是她做,她嫁我是很划不来的。是上天怜悯我这个大苦大难之人,送来了这么好一个妻子”,邱容德一边给我们翻着他们夫妻俩创作出来的那些精美剪纸,一边赞美着上天给他送来的妻子。
    离山城466公里的洪雅,绿树成海、天蓝云白,那里是邱容德精神上的天堂和故土。但是,为了晓桑和他们的剪纸,他选择了我们这座他觉得“空气里放得有味精的城市”!

“他是我的大脑”、“她是我的耳朵和双手”
    坐在我们面前的晓桑,已经50多岁,依然气质安静、肤如白瓷,可以推想,当年的她是怎样的桃红柳绿、明眸皓齿。可是当年, 这位重庆歌乐山的水灵姑娘偏偏选择了邱容德,而且是容貌尽毁后的邱容德。
    那年,23岁的晓桑,到峨眉去探望父亲,遇到了也在那里探望朋友的邱容德,那时,他却华发初生,已经43岁了。
    “开始我看到他时觉有点恐怖,后来接触多了就不可怕了”。晓桑就这么淡淡地描述着这段奇缘。
    女人的美丽如白驹过隙,年轻时,漂亮的晓桑曾经有机会得到当年的热门职业——售货员,可是为了支持丈夫的绘画,她心甘情愿的当了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用青春铺垫了丈夫的人生底色。衡量一件事情得失的最大标准就是“我愿意”。
    剪纸也是这样,晓桑说“我为什么能出这么大一批作品,是因为做这件事很快乐”。
    现在他们在重庆开了一家淘墨斋的小店,专门经营晓桑剪纸,邱容德说,“这次来重庆,是想请重庆的专家看一看晓桑的剪纸,看看我们的路走得对不对”。
    晓桑的每件作品风格差距都很大,每套都会有采用一种不同的技法,“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但是,如果有来生,我想晓桑还是会重复她今生的选择,她仍会选择邱容德。
    从晓桑面如满月的笑容,可以看出她的幸福也是圆满的。“没有邱容德就没有晓桑剪纸,没有他的创意,我剪得再好都不行,他是我的大脑”!邱容德却说:“不是晓桑我的创意没法实现,我的听觉不好,没有她我听不到别人说话,晓桑就是我的耳朵”。这对几十年的夫妻还是如此的谦让,他们在自己的心灵里为对方留出了最大的空间。
    我们的很多问话邱容德都没法听清楚,晓桑要大声地为他重复;我们的一些问题,晓桑还没来得及回答或觉得不好回答,邱容德就帮着抢答了,两人如此默契,他们就是一个人。

   “当一个人心中的大爱觉醒之时便可成佛,而一切祈祷都是向自己祈祷,一切许诺都是向自己许诺”
    晓桑说“我晓得你们《新女报》,我那个在美院读书的女儿每个星期都会买”。其实,晓桑的剪纸生涯也是因为女儿的缘故,误打误撞开始的。
    那时候女儿要中考,晓桑在灯下陪着女儿复习,没事干就拿着剪刀剪出自己的心情,邱容德从这一大堆剪纸里发现,原来晓桑的手是这么巧,而这种巧是天生的。
    于是,邱容德深厚的美术功底成了一个创意宝库,晓桑则用剪刀,把它们一个一个都剪了出来,夫妻俩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剪纸人生。他们同是一把剪刀的双刃,共同完成着人生这幅最伟大的剪纸。
    黑色毛衣衣襟上沾着一些星星点点剪纸碎屑的晓桑,抱出一大堆作品给我们看:晓桑的大部分材料采用的是宣纸,并运用国画的渲染效果,大胆采用了民间忌讳的黑色;也吸收了油画和版画的一些技巧,使画面别具空间透视感。
    《往事》系列里,张爱玲笔下女人们的春花秋月、喜怒哀乐都被晓桑那把生动而细腻的剪刀一一剪出;《禅》里的那个佛头剪得立体而厚重,仿佛能听到它被敲响的声音,闻得到它身上残留的千年铜锈的味道。那些细节处的鼠、鸟、虫、鱼非常生动,它们好像是活生生地长在画上的。看了晓桑十多个不同的系列、几百幅作品,我无法说好——大美的东西怎能一个好字了得!
    邱容德给我们念起了那幅《空》里的句子:“当一个人心中的大爱觉醒之时便可成佛,而一切祈祷都是向自己祈祷,一切许诺都是向自己许诺”。是啊,自己就是佛,何必求佛呢!正是两位老人经受的苦难,让他们的生活和作品都充满了悟性和禅意。
    我问一直默默地站在晓桑背后的这位男人,为什么他的名字从来不署在晓桑的作品上?他说:“晓桑成功了我也就成功了,晓桑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晓桑剪纸《花房琴韵》系列


晓桑剪纸《往事》系列

档案链接
晓桑获奖年表
《春闺》:
1999年中国剪纸博览会银奖
《往事》:
2002年中国民俗剪纸大赛银奖
《街舞》:
2003年华夏风韵剪纸展金奖
《花房琴韵》:
2004年神州风韵剪纸邀请展金奖
《爷孙俩》:
2004年全国剪纸邀请展特别贡献奖
《争艳》:
2005年全国剪纸展金奖
浙江省文化厅授予“十大神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