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副驾驶揭密913:毛泽东不让把飞机打下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22:10
34年前,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25分,一架中国三叉戟飞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地区坠毁,半个多月后,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共中央(1971年)第57号文件》,向全国通告如下:“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1971年林彪叛逃的事情无疑是震惊整个中国,上至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大事。而在世界范围内,它也无疑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使得当时已经剑拔弩张的中苏中蒙关系变得更加的复杂和微妙。关于这一件事,尽管中国政府早已下了定论,但34年来,有关于他的传闻却始终不绝于耳。
今天,凤凰网请到了913事件的亲历者,林彪256专机的副驾驶员,中国第一支三叉戟飞行中队的中队长康庭梓老师,为您讲述当时的经过,讲述他30多年来对913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思索。
只加15吨油飞机强行起飞
康庭梓:大家好!当时我们机组是以紧急任务的形势进入准备的,当我们接到这个紧急任务的时候,我们都到北京西郊机场去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机械师说要把飞机的油量加到16吨。如果有16吨的油量,飞机就可以从北京飞到广州,我当时想,林彪国庆节要回北京的,回北京用不了这么多的油量。但是为什么要加这么多油呢?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第一副驾驶。
主持人:您对飞机加16吨油产生了疑问?
康庭梓:飞机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油量,这16吨油在西郊机场加油的时候,最终加进去的只有15吨油。当时256飞机在19:40分等林立果等人上飞机之后,机组就在西郊机场准时起飞了。飞行的航向是山海关机场。
主持人:当天晚上你们在机场休息,在凌晨的时候,机长接到一个电话,这时候机长都作了一些什么呢?
康庭梓:当时到了山海关以后,要对飞机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机长潘景寅交待机械师要把飞机的油料加到17吨。17吨油当时的概念是山海关距离广州要比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远了一些。实际上当时由于加油技术设备上与山海关油车不配套,压力加油没有进行。但是最后潘景寅机长也没有坚持把油加到17吨,如果坚持的话,用重力加油也可以把油加到17吨,但是最后没有坚持加油。
主持人:当时机长除了没有坚持加油之外,他回到宿舍又接到紧急的电话,当时他只叫了3名机械师到机上去做准备,但是没有叫醒副驾驶您和领航员,这是为什么?
康庭梓:当时机长潘景寅把三个机械师偷偷地叫起床。我就住在他们隔壁,但是我没有听到任何动静。按照规定,机组都要加油了,肯定是要行动,这时候是不可能一部分人上机场,另一部分人还在睡觉。大家是应该一起到机场去准备飞机的,他这样做,根据我的判断,是林立果让他这么做的。林立果他们按照原来的计划是飞广州。但是当他们阴谋败露决定北逃的时候,就觉得机组人员越少越好,所以他告诉潘景寅,不要把机组人员全部带去,所以潘景寅才只把三个机械师叫起床。
机长当时进行了反劫持的斗争
主持人:当三个机械师上了飞机10分钟之后,林彪乘坐的专车到达了机场,林彪、叶群、林立果一群人在仓促的情况下登上了飞机,三名机械师和机长也在匆忙的情况下强行起飞。开始起飞的前四分钟,飞机是顺着跑道的方向往西南飞行,这是为什么?
康庭梓:当时飞机强行起飞之后,当时我和机组的其他成员都在山海关的调度室里,来看飞机的飞行方向。飞机一开始起飞是西南,240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大致飞了四分钟。
主持人:四分钟后,飞机开始向右转弯,这时情况有什么变化?
康廷梓:根据我的判断,因为机长知道飞往广州的,240度的航线和飞往广州的航向是不一样的。但是林立果最终的目的是叛逃,所以必须让他向西北方向,向右转弯才能对正叛逃的方向。所以机长又向右转弯。这说明飞行四分钟后,林立果就已经告诉机长叛逃的底牌。
主持人:林立果已经告诉机长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蒙古的乌兰巴托?康廷梓:开始向右转弯的时候就出现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不正常呢?他从开始正大航向270度到280度的时候。
本来只有30度的航向,他用3—4分钟的时间,对我们飞行员来说,这只要几十秒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他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主持人:这说明什么问题?
康庭梓:当机长得知道他们要叛逃的时候,就开始与林立果两人之间展开了劫持与反劫持的斗争,我认为是这样的。
主持人:但毕竟林立果手上有枪,他强迫飞行员转到飞往乌兰巴托的方向上,这个时候飞机离开机场大概有多长时间?
康庭梓:飞机在270—280度,也就是向北京的方向又飞了三到四分钟,这就说明机长不愿意转弯。可是飞了一段以后,飞机又开始缓慢转弯,向北转弯,到310度,这段时间又是3—4分钟,也就是说,最后机长把航向转到345度。按照叛逃的方向是320度,也就是说方向转过了,后来他又调整到325度。
主持人:这种情况说明机长当时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呢?
康庭梓:机长当时是不想转,但是林立果要强迫他转,所以就开始转弯调整到320度的航向,以后基本上没有变,在这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在劫持与反劫持的斗争中,机长用了很长很长时间,超出了正常时间的几十倍的时间才把航向调整大325度上。这个时候飞机的实际位置已经偏向山海关机场到北京之间,也就是说在河北省乾安县的上空,已经偏离了130公里,这在飞行历史上是很不正常的。
主持人:飞机在这个时候高度是多少米?
康庭梓老师:飞机飞行到310度航向的时候,我从调度室的雷达了解到,当时到高度是3000米,以后再没有上升高度了。因为,按照规定,飞机离最高障碍物的最大距离不能低于600米。
主持人:当飞机飞出国境以后,256向着北方不断飞去,有网友想知道,当时飞机在漆黑的夜里,它的油料还剩多少?
康庭梓:北京加16吨油,实际只加了15吨,北京飞山海关300公里耗掉了2吨半油,当天晚上在山海关机场起飞之前没有加油。所有强行起飞的时候,飞机上的油料是只有12吨半油。
主持人:这些数量的油量可以飞到蒙古的什么地方?
康庭梓:飞机只能飞2个半钟头,按照当时飞行的高度,虽然说不正常,但是耗油量不会超出每小时5吨。飞机飞到温都尔汗用了118分钟,也就是耗油大概是10吨,所以飞机上当时的油量应该还有2吨半。
主持人:对于一个飞行员来说,他当时知道剩这么多油吗?机长知道吗?
康庭梓:这个问题很重要。当时机长坐在正驾驶的位置上,油量表是在机械师的操作面版上。机械师是侧身对着机械师操纵面板的,机长在左驾驶的位置上,晚上他没有办法看到右后方机械师面板的油量表。也就是说机长无法准确判断当时飞机上的油量是2吨半。
主持人:那么,当时机长在着陆的时候,是凭什么,感觉到飞机上的油量不多呢?
康庭梓:按我们的飞行条例规定,到达目的地,飞机上的剩油不能少于4吨。三叉戟飞机加满油是21吨,当时飞机上只有2吨半的油。从理论上讲只能飞300公里,所以机长当时并不知道飞机的精确油量是多少。
油量不足紧急迫降失败坠毁
主持人:当时紧急着落为什么选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呢?
康庭梓:这是因为迫不得已,因为他没有掌握机场的位置,而且飞机上的油量也不能飞到目的地乌兰巴托,所以要找相对平坦的地方迫降,但是飞机在迫降的时候最关键的难点是飞机要处在迫降场最有利的位置。第二就是要把油量耗光,因为带油的话,飞机肯定要摩擦走火的,这两个技术难点一般飞行员掌握不了,白天还可以,如果在晚上是很困难很困难的。
主持人:在漆黑的夜里,机长是如何选择到温都尔汗这样一个着陆场呢?
康庭梓老师:飞出国境以后,飞机是慢慢下降高度的,根据我的判断,飞机在迫降的时候,它的高度大概在100—150米。
主持人:这个高度是不是非常低?
康庭梓:是很低,所以在迫降的过程中,当时位于迫降位置最近的一位老大娘说,她们家的狗和马都被吓跑了。这可以证明当时的飞行高度很低。另外256飞机为什么说是迫降的,因为它是向西北飞的,但是根据实际迫降的方向。是从北往南迫降的,所以迫降场是在最低的高度上。根据老大娘当时的回忆,飞机当时把她们家的牲口驱散以后,她起来后看到飞机,一共飞了20分钟。她说飞机带着大火飞了20分钟,然后听到爆炸声。
我分析这个火实际上是飞机两个机翼下面800瓦的照路灯。在蒙古草原上的老大娘平时是见不到飞机落地的。当时两个大灯照下来,在低的情况下会误认为是飞机着火。三叉戟的发动机位于后部,如果三台发动机都着火的话,飞机不可能带着一个大火在空中连续飞行20分钟。
主持人:这就是说飞机不可能在着陆之前就着火的?
康庭梓:是的,老大娘看到的大火不是在飞机尾部着火的大火。因为迫降的时候擦了29米的擦痕,如果着火的话,擦痕的草地就可能着火,但是经过后来的调查,划痕的草地并没有着火。
康庭梓:关于迫降过程我再补充一点,刚刚主持人说了,我为了把现场模拟的更形象一些,我在电脑上作了几张图片。
从这上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片说明飞机在下滑迫降前的过程中有意避开了20米的山(此山距离划痕有1公里)。如果不详细寻找的话,不可能那么准确的避开20米的高山。
飞机的划痕是两道,在这种情况下,迫降的动作是正常的,当尾翼接地的时候,不可能是一点,正常飞机落地的时候是两个起落架平稳的放在水泥跑道上。如果稍有不平衡就正常滑行了。但是当迫降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当飞机尾部接地的时候,必然造成飞机的倾斜,当时飞机是向右倾斜,当右机翼强烈的侧面造成飞机出现S型划痕。由于强大侧面的力量,飞机当时的速度很大,不放起落架,在这么大的速度情况下,飞机右翼就发生强烈的挤擦。
主持人:当时这种挤擦产生火花了吗?
康庭梓:有。油箱的爆炸有两个因素,一是飞机在地面快速擦动的时候产生高温,点燃了机翼里面的油。第二是机翼扭曲变形产生火花,点燃了飞机内部油箱的油。因为当时飞机有2吨半油都集中在机翼根部油箱,所以右机翼是先爆炸,并且右机翼根部有40公分直径大的一个洞。
主持人:飞机当时在夜间,飞行员进行紧急着落的时候,为什么飞行员还让飞机出现滑落而爆炸了呢?
康庭梓: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技术再好的飞行员也很难把握好。当天晚上是机长一个人,他遇到的难度是一个飞行员一生都不可能遇到的,所以机长在落地的时候,造成这种局面是很必然的。三叉戟在历史上还没有听说过有在场外迫降成功的,而且又是在晚上,所以飞机在强烈的经过29米的划痕之后,又经过右面扭曲造成飞机重新跳起来,之后飞机才爆炸。在70米之后才出现了燃烧区,说明飞机肯定是跳起来爆炸才能产生这种情况。
主持人:飞行员一个人驾驶三叉戟在夜间进行场外紧急迫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康庭梓老师:是这样的。
飞机不是有意坠毁
主持人:是不是机长有意着陆失败坠毁,使得林彪一伙人叛逃人员没法成功呢?
康庭梓老师:我看不是,他正是选中了迫降场之后,以迫降场为跑道,来建立一个很正常的小航线。不管是场外还是正常的机场必定要建立这样的航线才能做到,因为三叉戟不是直升飞机,三叉戟必须建立小航线。老大娘所反映的情况正是我所想象的。他按照迫降场建立小航线之后正常迫降的,所以机长这种正常的迫降不能证明机长是有意的坠毁。
主持人:尽管他知道林彪一伙人要外逃,还是按照正常的规律和准则来办事的,他是尽他所有的技术和能力,想进行一次非常成功的着陆,但是没有成功。那么,着陆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飞机上的油量不够吗?
康庭梓: 256飞机是因为油量不够没有飞到目的地,所以在离乌兰巴托还有300公里的地方,在温都尔汗东北60公里这个位置开始寻找迫降场,进行迫降。
主持人:很多人觉得三叉戟飞机是当时新中国最好的飞机,专机上的救生措施是最先进和最完备的,为什么三叉戟飞机上的乘客们没有跳伞?
康庭梓:我可以告诉大家,包括现在的客机在内,飞机上没有跳伞这种装置,每一个乘客都不配备降落伞。而且,即使配备伞还是跳不出来。
主持人:为什么知道飞机上有油而在迫降的时候不把油放掉呢?
康庭梓:因为三叉戟没有放油设备,即使他知道飞机上有油,也是无法放掉的。
网友:当时如果成功迫降了,情况是非常差的,当时在飞机上的林彪和林立果他们是如何准备的,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又是如何做的,您给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
康庭梓:这个问题应该从黑匣子寻找答案。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两种装置获知,一个是藏音记录器,一个是飞行事故记录器。藏音器位于前驾驶舱,而在飞机的尾部飞行事故记录器全部记录了从山海关机场起飞当时飞机飞行航向,什么时候转弯,最后以多大的速度和最高的高度飞到目的地,记录得很清楚,甚至包括当时迫降前建立航线的情况也记录得很清楚。如果现在能把黑匣子找到的话,会很客观地反映出当时客舱里面发生的一切。
网友:康老师,我想问一下当时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知道飞机上的通信系统始终是开着的呢?
康庭梓:飞机从山海关起飞的时候,飞机上的通讯没有打开,这个很简单,是因为林立果不让开,假如机长把无线电打开的话,舱里就会马上听到地面指挥潘景寅马上返航的声音,也会听到北京的声音。而且飞机上也没有通讯员。当飞机飞到蒙古境内的时候,没办法与地面沟通。
如果机组是按照计划飞到国外进行首脑访问的话,这样机组就会按照通讯员、飞行员每个岗位所需要的,比如说地图、通讯联络办法的资料进行准备。而因为这是叛逃,潘景寅不可能掌握我们国家飞行的频道和蒙古境内飞行的频道的具体情况,所以,他们到了蒙古后,没有办法与当地的地面取得联系。另外通讯员也没有上去,通讯员也不可能带着境外的任何资料,领航员也找不到任何国外的地图和国外的航行资料,包括机场的位置,跑道的方向,还有电台的频率呼号等都没有。
网友:当时听说山海关机场并没有给三叉戟飞机专机加油的专门设备,但是在第二天强行加油的时候,中央警卫团的部队赶到机场,想拦截256专机,是吗?
康庭梓老师:有这回事。当警卫团赶到的时候,飞机已经滑出但还没有强行起飞。他们当时有两辆车,第一辆停在停机坪,是中卡车,当时就跳下来一些荷枪实弹的战士,当时我听有人喊开枪,有人说不准开枪。后来,在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当中,我当时听到了枪声。天比较黑,究竟枪往哪儿打没有看到,然后又停了一辆吉普车,是8341部队的指挥人员下来了。
网友:当时如果是您在开飞机,您知道林立果通知您的叛逃计划后,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康庭梓:我采取的措施和潘景寅采取的措施是差不多的,很不正常的转弯,正说明了潘景寅与林立果之间斗争的结果。
有些网友问,当时为什么不把领航员、副驾驶带上,而为什么把三个机械师带走,这是因为机械师手上拿着飞机上的舱门的钥匙。另外,准备飞机、加油全是机械师的事。
主持人:没有三位机械师,飞机是无法起飞的?
康庭梓老师: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把三个机械师带走了,而把飞机主要岗位上的人留下来了的原因。
913后机组人员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康庭梓:我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到,9减4等于5,9就是我们机组里的9个人,4就是4个死难的战友,9减4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但是永远留给了历史,这是个含着血和泪的算术题,至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这4位战友。
主持人:当时机长潘景寅是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并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国家领导人出国时开过专机,他当时只有40多岁,机械师只有30多岁左右,有些人刚刚结婚,但是一次突然的913飞行,使他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多年以后的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913事件中256机组进行了革命的定性,我手里的这张证明书是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的。
康廷梓:关于4个机组死难人员定性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在1980年年底,邓小平接见基督教箴言报一个记者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当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邓小平说,我认为飞行员是好人。结果他们的家属带着自己的女儿经过一年的奔波,最终争取到正常死亡,当时正常死亡就不是叛徒,也不算烈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已经很不容易了。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顺便谈一下913事件以后,机组这几个活着的人怎么样,包括我在内。913事件结束以后,在9月14日下午,由山海关两名干部押送我们一个空军飞行员,采取2:1的比例,坐火车回到北京。
主持人:回到北京后怎么样?
康庭梓:从海军转到中央专案组,又经过几个月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我爱人知道我在这架飞机上之后,中央文件并没有说机组还有活着的,所以我爱人也以为我不存在了,就到处打电话打听我的消息,但是谁也不敢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
最后到年底,天冷的时候,当时我们还穿着单布工作服,我们要求专案组给我们回家拿衣服,这时候我爱人才知道我还活着。
主持人:这说明当时你们被审讯的过程是非常保密的?
康庭梓老师:是的。我们在审查结束的时候,当时给我定性为在党的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方向错误。我当时是连职干部,确定我转业的时候,也就是说在1976年,拘留审查两年,靠边站三年后,强行转业,必须离开北京。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爱人孩子都在北京,按规定当时飞行干部可以就地转业,但就是因为牵连到林彪事件,必须离开北京。我就要求在河北省最近的地方安置。可是河北省规定,凡是要求就近安置的,要到张家口最穷的地方安置。所以,我就在张家口怀涞县一个拖拉机工厂工作,一干就是9年。
到1982年左右,根据中央当时文件的精神,大概是团以下受牵连的人规定撤销文字结论。当时的意思就是说就当历史上没有发生这件事,可是转业离开北京这个就不管了,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部队凡是受到林彪事件牵连的,接受审查的就有60多名干部。凡是飞行或是领航的一律停飞,而且像我一样,转业离京。比如说我们的老师长,当时他40多岁,现在已经快80岁了,当时他也并不知道913事件,因为当时他刚刚从阿尔巴尼亚回来,但因为他是师长,最后关押他11年,给他定了一个政治错误,从正师降到正团。我们的师长是1943年的兵,可是现在仍然享受的是正团退休待遇。到现在都没有改变,像这种情况,在我们部队60多人当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网友:当时飞机起飞以后,曾经听到过周总理下达过全国禁飞令,是吗?
康庭梓:当时我们到山海关以后,当总理知道有一架飞机飞到山海关以后,就不让这架飞机起飞,当时根据回忆,他命令没有总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四个人的联名签字,这架飞机不准起飞。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禁飞令,它和禁空令不是一回事,禁飞令是发生在飞机起飞之前,禁空令是毛泽东当时下达的,在256飞机飞出国境之后,毛泽东向全国发出的一个禁空令。
毛泽东不让把256飞机打下来
网友:如果当时出动战斗机的话,能不能把256飞机打下来?
康庭梓:肯定能打下来了,但是据说当时毛泽东不让这么做。我后来判断,913事件另外还有一架3685号直升机被林彪党羽周宇驰劫持后向北飞去。这架直升机起飞以后,当时吴法宪在西郊机场下令张家口一带的歼击机在空中拦截。而这架直升机飞行员看到有自己的飞机起飞了,坚定了他反劫持的信心。在这个情况下,直升机飞行员急中生智,趁着周宇驰往外看的间隙,偷偷的把飞机调转了180度后,飞往北京方向,这就返航了。
当时这架飞机上还有一名活着的飞行员就是我的同学,就是我们在航校一块学习的一个同学,他现在还在。根据直升飞机反劫持成功的现象,我有一个想法:当时如果在256叛逃的航线上,比如说赤峰,或者是内蒙附近机场起飞的飞机,如果潘景寅看到自己的飞机起来的话,肯定像直升机飞机一样,肯定感觉到地面在支持我。这样会增加反劫持的勇气,但是当时没有这么做,256飞机是眼睁睁的在飞了80多分钟飞出国境的。短短180分钟牵动整个中国人的心主持人:整个913过程中虽然只有短短的180多分钟,但是这一过程牵动了整个中国?
康庭梓:913事件是以两架飞机为主体的一个事件。当天晚上真正有行动的就是三叉戟256飞机和3685号飞机。
我们部队有5名战友牺牲,直升飞机一个,我们飞机上有4个,这个现象是很悲惨的一段历史。我们平时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因为飞行随时有可能发生飞行事故,这是不可避免的。我现在每回忆起来我们4位战友,都非常难过,他们没有在飞行事故中死去,却死在当时最最重要的一个专机上。他们是随着林彪的专机而且坠毁在蒙古草原上,在此几小时之前,我们还在一起开机组会。潘景寅还在布置工作说,明天早晨6点钟起床,6点半一起上机场准备飞机,但是在我们睡觉过程中,一些人被潘景寅叫起来,几个小时以后他们成了蒙古草原上的孤魂野鬼。
主持人:当时的现场非常惨,9人是被活活烧死。
康庭梓:是这样,我为了调查这些情况,为了核实我自己的判断。我是根据当时驻蒙古外交官孙老提供的资料来得出的。我们两个人一起到沙河(航空博物馆)出事飞机下面,我们两个亲自根据飞机上的部件研究当时现场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些我都把它记录在我所写的40万字的回忆录上。
主持人:您写的书已经出版了吗?
康庭梓:没有,因为我们国家规定像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书籍是需要审查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情都说清楚是很难的。但是我的书上详细的分析了这一切,既然我的书要经过审查,我也希望审查我书的人能够高抬贵手,能让这本书与广大网友见面。
林彪当时在飞机上没有替身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当时林彪在飞机上有替身吗?
康庭梓:这个应该不会,因为根据当时采集到的照片,和当时林彪登机的时候一些警卫人员看到的情况,我认为这是不会的。
主持人:今天凤凰网会客厅采访的是林彪专机副驾驶员,913事件的亲历者,为我们详细解答了此次事件前前后后的过程。
这次聊天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们非常感谢康老师作客凤凰网会客厅接受我们这次访谈。
网友仍有很多问题,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不能继续回答,希望广大网友登陆凤凰网论坛提出问题,如果您有什么建议的话,继续在我们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会继续沟通和交流。
康庭梓:我很感谢凤凰网能给我这个机会,同广大网友一起站在一起与大家共同来讨论很重要的历史问题,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聊天实录:林彪座机副驾驶谈九一三事件坠机之迷 (﹣坠机温都尔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组图) ﹣“可惜我没把他追回来”:周恩来谈林彪出逃事件 ﹣克格勃带走两个头骨 澳洲记者澄清林彪之死真相 (2005-07-22 11:51:30)
﹣林正义:林彪的候选女婿及选婿内幕披露(图)﹣图说历史:林彪的儿子林立果与“儿媳”张宁﹣共和国十大元帅之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图)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文革”中的谢富治 (2005-07-04 13:12:35)
﹣锋芒过头:林彪为什么不让祝他身体永远健康? ﹣史海钩沉:辽沈战役解密 林彪如何执掌东北帅印 ﹣人物风流: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时的彭真
913 的夜
913 的夜是孤独的夜。这夜对毛泽东来说是孤独的。
林彪的背叛使他又成为政治局里的孤家寡人。一年来他寝食难安,思考对策。今天,一切终于进入了尾声。
毛累透了,那种疲劳就象渗入了骨头缝中一样。
毛斜倚在那张硕大的床上,手中拿着一册全唐诗,望着窗外夜色中的宫殿的檐角出神。一阵秋风吹来,拂动着中南海颐年堂外的高大的乔木,远远听来,象潮水般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 毛不禁脱口而出。
毛转过头对端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李志绥说:‘李院长,我说个谜语,你猜一猜?’
李志绥说:‘好啊!主席您说吧,看我能不能猜到。’
毛:‘就是这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个字。’
李志绥思考移时,摇摇头说:‘猜不到。’
毛:‘是日字,日头的日。’ 毛见李志绥仍然偏这头思考,便进一步解释说:‘历史上南朝,齐梁两朝皇帝都姓萧,而齐梁之后是陈朝,皇帝姓陈。所以这萧萧之下是个陈字。无边,是去掉陈字的偏旁,剩下一个东字。落木,是把东字中间的木字去掉,剩下的就是一个日字了。’
李志绥作恍然大悟状,笑着说:‘这谜语夹着典故还如此繁复,我就是想破了头也猜不到啊!’
毛微微一笑,接着问道:‘你知道这两个姓萧的皇帝叫什么名字么?’
李志绥回答道:‘这,我倒是知道一点点。’ 李志绥知道毛是博通中国古史的。谈论历史典故是常事,今天多半又要讲讲古记了。他稳了稳心神,说道:‘这两个姓萧的皇帝,一个是齐高帝萧道成,一个是梁武帝萧衍。比起其他古代的皇帝,这两位算是知识分子了。萧道成和萧衍都写的一手好字。特别是萧衍,不仅精通书法和音律,而且在文学上卓有成就。与儿子并称三萧,是继三曹以后的又一帝王文学世家。只可惜,晚年倦政,竟被候景用兵困死在南京台城。一个纵横天下的开国皇帝,文学水平兀自一个高,谁想到竟是一个前明后暗的昏君。嘿嘿!’
李志绥说完这些后,抬头看了一眼毛泽东。突然,李志绥脸色煞白,就象浑身的血一下子被抽干了似的。因为他看到毛拿着香烟的手不停的抖动,目光暗淡,脸色极其难看。李志绥心头一紧,突然想到,这毛泽东也是开国雄主,也自以为文学和书法水平了得。这与萧衍是何其相象!他李志绥虽不在政治圈中心,但党内斗争越发激烈,而毛在其中甚为孤立,这他是知道的。而自己刚才竟说萧衍受困台城,是前明后暗的昏君。这!这!想到这,李志绥头上已经出了一层细汗。
来不及擦汗,李志绥连忙说:‘还得是主席您,找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带领整个中国彻底走出了历史上盛极必衰,日中而仄的怪圈。不得了的事啊!’
毛没有说话,这种一套一套的恭维话他早听烦了。毛默不做声地吸烟,眼睛看着窗外。就这么沉默了几分钟。
又一阵秋风吹过,几片飘飞的枯叶随风撞击在明亮的玻璃窗上,发出啪啪的声响。
毛颓唐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唉,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志绥:‘这杜甫虽身经离乱,但其诗格却高老雄浑,毫无幽怨,是典型的中唐之音,很符合哀而不伤的上品诗道。就拿这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来说吧,看似肃杀凄凉,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当与其后一句不尽长江滚滚流连读时,不但没有丝毫凄凉之感,而且还给人一种弃旧用新,继往开来的振奋之气。‘
’弃旧用新,继往开来。‘毛的眼中跳跃着希望的光芒。颓废的情绪一扫而尽。李志绥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几句粗浅的诗解竟能使毛的精神大为改观。但只要毛高兴,一切就好办。
毛说:’ 李院长,天晚了,回去休息吧!‘
’ 是‘
李志绥缓缓退出。当他走出颐年堂的大门,才敢擦了擦汗。他突然感到很冷,原来汗水已经把里面的内衣湿透了。’ 汗透重衣而不自觉!‘。李志绥叹了一口气说道。
毛自言自语道:’ 好一个弃旧用新,继往开来。没有林彪,我一样打胜仗。周恩来,你不要太得意,你折我股肱,我也让你尝尝壮士断臂的滋味!’
913 的夜是漫长的夜。这夜对周恩来来说是漫长的。
周恩来已经三天三夜没休息了。他一直在人民大会堂,以便了解林彪的行踪。
‘与林副主席坐机联系,告诉他们。林副主席所乘的飞机在任何一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将亲自去到机场迎接。’ 周恩来向工作人员指示道。
没有消息,一直没有消息。
周恩来与纪登奎就这样一直坐在那等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不久,一位穿军装的工作人员走进来,走到周的身边,在周的耳边轻轻说道:‘总理,时间快到了。’
周恩来转过头来,看着他问道:‘这么快?还有多少时间?’
穿军装的工作人员回答:‘还有10分钟。’
周恩来点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穿军装的工作人员走后,周恩来轻轻叹息了一声。起身快步走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灯火通明,几排电子通讯设备发出微弱的交流声,几个技术军人见到周恩来进来,都纷纷起立敬礼。周恩来示意他们不必拘束。
周恩来轻声问道:‘有没有新的消息?’
‘没有,从信号上看,我们与飞机是联系上了,但他们就是不回话。‘技术军人回答道。
周恩来说:’ 知道了,你们先出去一下。‘
房间里就剩下周恩来一个人。他拿出一把钥匙,打开通讯设备上的一个小电控箱。
周恩来注视着这电控箱里的这粒乳白色的按钮。按钮的颜色在灯光下是那样柔和。周知道,这按钮可以控制林彪座机上预置的炸弹。只要他按下这按钮,林彪的座机就会立刻爆炸。所有领导人专用飞机都设置有这种遥控炸弹。通过通讯系统遥控。这事只有毛和他周恩来知道,并有权掌控。毛由此,根本不坐飞机。
再过10分钟,林彪座机就要飞出通讯系统可达范围,到那时,这按钮,这炸弹就不起作用了。
这个按钮可真难按啊!
林彪背叛毛,在政治上转而支持他周恩来。周心中雪亮。而现在毛竟让他亲手将林彪了断,自断其臂。毛的用心不可谓不毒。按周恩来的想头,是真想放林彪一条生路,去过流亡生活。但纵林出逃的罪名第二天就会由毛提到中常委会议上来。证据做的实实的。他周恩来立刻就会由多数派变为少数派。
怎么办?杀林,于心不忍,放林,祸及己身。
没有时间了,怎么办?周伸出苍白的手指,他咬着牙,汗水从鬓角淌下。手指在按钮上方犹豫了一下,终于按了下去。
等待,还是等待。周恩来与纪登奎还是坐在那里等待。
但周恩来是在等待一个已经知道的消息了。周恩来慢慢的睡着了,他看到一个花园,这不是天津的梅园么?有两个人在石头桌边喝茶,一个站在那赏华。再一看,坐在那的竟是干女儿孙维世和林彪。林彪笑了笑说,我现在终于和维世在一起了。再看边上赏花的人,竟是哥哥周恩春。恩春,你没事?周恩来赶紧去拉他的手。
’ 总理,总理,醒一醒‘
周恩来睁开眼睛。工作人员紧张地向他汇报林彪座机已经在外蒙坠毁的消息。看着纪登奎与工作人员惊愕的表情,周恩来平静的说了声:’ 知道了。‘
周恩来暗自思度着,我怎么会梦到孙维世和周恩春呢?这两个人都是在不得以的情况下由他亲自批准逮捕的。孙维世死的时候被扒的精光,头上还插着一根长钉。啊!对了,林彪一直暗恋孙维世。林彪,孙维世和周恩春都是弃子啊!
一种悲痛由心底袭来,任凭他多年培养的宰相城府,也再难掩饰这悲痛。一声巨大的嘶哑的哭声突然响起。太突然了,突然到纪登奎开始竟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当他发现周恩来在哭时,惊诧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劝解周恩来说:’ 林彪自绝于人民,您应该高兴才是。‘但他突然意识到这是总理刚才说过的话,他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一遍而已。周恩来哽咽地对纪登奎说:’ 你不懂,你不懂!‘
纪登奎确实不懂,他不懂壮士断臂是很痛的。
913 的夜是焦灼的夜。这夜对林彪来说是焦灼的。
在这焦灼难耐的时候,林彪竟然在仔细的看一本书。林立果坐到父亲旁边,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竟值得在生死未卜的逃亡之夜来看。林彪见儿子过来,便将书名给他看。是’柳如是传‘。林立果知道,这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不知父亲何以今天还有心情看这样的书。
林彪合上书,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林立果,说道:‘老虎啊,我在想,我们生逢乱世,以什么态度最容易安身立命呢?’
若是在平时,以林立果的勃勃英气,必然回答一些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话。但今天,生死性命尚悬于不测之中,早已没了当年指点天下的气势。
林立果想了一下回答说:‘韬光养晦,和尘同光可能会好些。’
林彪:‘谈何容易啊!当年我一直韬晦,为的是给自己留余地。但老毛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你想作明世宗么?你不参政是假的。随后许以极高的权位。其实最让我动心的是能把少奇扳倒。少奇是白区的,没有什么战功,所以一直压制我和彭总。我没少受他的气。我便答应了老毛,谁知竟回不了头了。’
林立果说:’那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彪:‘你想说恩来吧!那是假的。是争权夺势,死而后已。’
林立果:‘难道要阮籍佯狂?’
林彪:‘佯就是个假,终究是要被看出来的。’
林立果:‘那么,您的意思是?’
林彪:‘作一个真君子。’
林立果肚里暗笑,但没笑出来。说道:‘沈钧儒张乃器号称7君子,不也被整得七死八活?’
林彪:‘他们算什么君子,处处听招呼的政治小爬虫而已。真正的君子慎独修身,持正守中。一生可保安泰。就象他。‘林彪指着手中的书。
林立果:’ 柳如是?‘
林彪:’ 不!是他的作者-陈寅洛(无法输入这字) 。‘
林立果:’ 没听说过这人啊!‘
林彪:’ 是啊,这不是一个正人能发声的时代。陈寅洛世代书香,年轻时曾留学德国,是史学专家。当年选社科院学部委员,相关领导向毛汇报,说陈寅洛公开表示不信共产主义,是否就不选他作学部委员了?毛说,把陈寅洛加上。后来,要聘请陈寅洛作历史研究所所长,征求陈寅洛本人的意见,陈寅洛说,只要允许不信马克思主义,不受共产党领导,我就可以担任所长。‘
林立果:’ 这样的人竟也能活在当今的世上?‘
林彪:’ 不但活,而且安安稳稳,到今天还能作学问。你不晓事,毛整人,以整官为主。陈寅洛不受利诱,不做官,毛即便把他杀了,也缺少征服者的快感和成就感。可惜,陈寅洛这样的人太少了,否则,不要说文革,就是共产革命当年也干不起来。‘
林彪顿了一下缓缓的说:’ 老虎,如果我们能度过今天这一劫的话
话还没说完,一声巨响使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惊慌错愕之中。巨大的气流使人无法呼吸。飞机在坠落,在解体。一股气流突然将林立果及座椅抛向舱外,随即被烈火吞没,象一颗抛向远方的流星。林彪向林立果飞去的方向伸着烧焦的手臂。张开嘴想喊出什么,但被烟气呛得喊不出,那是他自己皮肉烧焦产生的浓烟。他终于喊出最后一声:‘老虎!’
“913事件”前夕 毛泽东为何秘密接见许世友?
',1)">
许世友(1905--1985),新县田铺乡许家洼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因家贫而辍学,给当地武术师傅当杂役。其母受恶霸欺压,许怒火中烧,渴望报仇,但苦于力不从心,愤而投少林寺,法号德成,习武3年,返乡痛打仇人后,投奔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当兵。1926年9月他任该团连长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8月转为中共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1月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自此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由士兵逐级升至红四军军长,嗣后历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胶东军区、山东军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广州军区司令、军委常委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党的九、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十二届顾问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