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系统的一些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2:01:10
郭  甜sweeterguo@sina.com
南京示范大学信息化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7
【摘要】伴随着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实施,对于与其相配套的考试系统的需求也浮出水面。本文就此考试系统的总体框架提出一些设想,并就某些具体问题产生了一些新观念、新主张。
【关键词】标准  考试系统  计算机
前言
随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实施,教育部将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开展组织三级培训,并建立全国性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体系,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将作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被纳入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格的必备条件。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为贯彻执行《标准》,需要建立一整套包括培训、考核、认证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机制。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一直在关注着这一进程,在参与了初级教程和中级教程的编写、组织开展相关的能力培训的基础之上,我们也对考试系统做了研究,并产生了一些设想。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系统(以下简称考试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以《标准》为基本准绳,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即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进行全面的考查和评估,以期获得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的能力结构,系统并据此给出相关的评价和指导性建议。考试系统的建立独立于任何一种培训教材,是一个遵循《标准》的、以动态更新的试题库为题源的网络程序,将由第三方(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使用实施,培训方与认证方将不接触也不使用该程序(培训方可使用由考试方提供的模拟考试系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考前培训)。
考试系统设计的基础理念是自动化,以对应的模块实现基于《标准》的对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考试所涉及的全部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把人工参与减少到最大限度。杜绝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循私舞弊的现象;借助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与考者创造简单、高效的考试环境。
考试系统的简要介绍
考试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还含有几个子系统,分别是软件部分的试题库系统、试卷生成系统、测试系统、改卷系统、管理系统、硬件部分的支持和贯穿于各个部分的评价。具体如下图。

这样设计考试系统的原因是:
1、完整性。系统覆盖了考试所涉及的所有环节。首先,需要有大量的考题组成题库为考试提供基本的保证。然后,在题库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要求与标准生成试卷。第三步是参加考核的教师进入属于他的测试。测试结束由改卷系统进行测评,给出结果。
2、公正性。考试过程所涉及到的部分全部使用计算机完成,排除了人为参与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如主考者泄题、难度有偏差、作弊、主观错误等。
3、科学性。在整个的系统运作过程之中,始终贯穿着对各个模块的评价,这些反馈信息直接传输给主考,以便他们及时更新方法或技术,使系统朝合情合理、高效准确的方向良性发展。
4、高效性。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管理部分综合对其他部分内容的管理,方便快捷。对于准确性也有相当的保证。
考试系统的具体内容
一、试题库系统
试题库(ITEM BANK)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它是严格遵循教育测量理论,在精确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本考试系统的试题库中所储存的是各类有关能力考试的题目。这些题目根据知识点而出,而知识点的依据便是《标准》。试题库中的题目依据题型分类,如选择题、操作题等。根据《标准》整理出知识点,还不能直接将其转化为试题,因为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维度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便于题库的管理和避免造成题库的混乱,我们需要先对考点依据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如记忆类、理解类(仅是举例,不代表知识类别中含有记忆类、理解类)等。再将这些类别与具体题型及题目对应起来。题目根据难度不同,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考虑到我国的地区差异问题,还分为东部、西部,这样形成两个维度六个方向。至此,试题库的建设模型就出来了。见下图。

1、知识点
知识点要不要也用计算机进行归纳呢?我们倡导考试系统计算机化,不代表所有过程、步骤都使用计算机才能凸显以上说述的优势。标准是一个稳定的、有限的文件,完全可以由人工对其知识点进行归纳。我们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最合理的利用资源达到最佳性价比,是我们教育技术的核心理念之一。
2、知识分类
那么知识点应当依据怎样的标准来划分呢?知识分类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古往今来,各个时期、各种文化背景中都有人都提出过将知识进行分类的标准。如孔子以六艺分科,毛泽东认为知识分为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亚里士多德将人类知识分为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弗里茨·马克卢普认为知识分为实用知识、学术知识、闲谈与消遣知识、精神知识和不需要的知识五种类型。以上每位大家都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因此他们所提出的分类方式也都具备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我们决定采取的分类标准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李艺老师于2003年提出的根据中小学课程的内容提出的知识分类,具体内容见下表:

选用它的理由是:
1、结合了加涅、梅里尔分类标准的优点,既权威可信,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能够覆盖标准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涉及教育技术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的考核。并且知识分类与知识点相互对应。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每一项分类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点。
3、类别之间不存在高低之分,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维度,空间独立。每一类别下,可含有子类别。
3、题型与题目
对于题型与题目,我们的选择或设计的要求是:
1、样式灵活,不拘泥于传统方式。
2、侧重于对知识的内化程度的考查。
3、欢迎新题型、新题目的出现。
4、尽量以轻松的方式、话语出现,增添趣味性,缓解考试压力。
题型方面,我们提出一些新题型,如猜谜题等。
题目方面,在经典测验理论、题目反应理论的指导下(经典测验理论适合于传统形式的测试,而题目反应理论更适合于自适应测试),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让各中小学自己出题若干,再经我们考试小组及相关专家的审核,按照难度区分分别纳入试题库相应部分。
二、试卷生成系统
权且将教师将要参加的能力测试的内容称为一份“试卷”。试卷指标分为四类:①最基本指标:总分、总时、题数;②基本指标:考试的出题范围和重点考察内容;③常见指标: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④涉及试卷的均衡协调的指标:试卷的题型比例、知识点比例等。根据试卷指标和试题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由试题指标生成试卷指标,这种生成方法在选题过程中即成为选择条件。每次考试前,根据需求使计算机按照要求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形成“试卷”。
增加打乱选择题候选项顺序功能,该功能使选择题的候选项顺序会随机发生变化,确保考生无法互相抄袭,同时也防止考生死记答案。
生成的试卷形成试卷库,存储在试题库中。它的功能有:一、做备份,有据可查;二、为以后的组卷提供依据:教师可以调出试卷库中的试卷或直接使用,或作参考,或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形成新试卷;三、通过从试卷库中选取已公开的试卷,供学生进行自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测试系统
学生端一旦进入考试页面开始考试,计时器就开始计时,在页面跳转时,计时暂停,待新页面载入后继续计时,到了规定的时间,自动上缴试卷。学生可以修改已作答的试题。最后学生上交试卷,或者到时自动上交。
在人性化加上提高趣味性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对考试过程做了一些修改,如选择题部分,一到两题可让考生选择去掉一个错误答案。
对于硬件操作能力的考查,采用虚拟环境技术进行完成。为考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实际要进行操作的环境,如投影机的使用,给出电脑虚拟的投影机,请考生借助鼠标和键盘进行相应的操作。
四、改卷系统
教师完成考试后,由计算机自动批阅。客观题部分的批阅可借助答题内容与答案的匹配来实现。主观题方面,初步设想采用关键词对应技术。这样实施的好处是客观、公正,缺点是技术上难于实现。
五、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的任务是对其他四个模块中的内容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如题型、题目、模式、标准答案等都可随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
六、硬件支持
考试地点必须具备相当的硬件资源的支持,如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等。具体应达到的标准为:
稳定性:基于SQL Server企业级数据库和.NET技术实现,可高效管理、处理大批量的题库数据,通过专业的服务器群组、缓存及系统优化技术;真正支持百人级并发考试,页面平均响应时间<15秒;
易用性:界面友好,帮助功能完善;采用纯B/S架构开发,客户端不用安装任何软件;这将为客户节省大量的系统安装和维护时间,考生可选择附近考点报名参加考试,考试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管理、安排、监督考试的进行,完成考试试卷评阅、成绩汇总、统计、上传与发布;
扩展性:数据库主机及应用服务器具备硬件可扩展性(如支持SMP结构);程序提供组件接口,可通过程序升级或组件接入等多种方式实现软件的功能扩展和升级;
标准性:通过使用TCP/IP协议、XML以及提供对外的接口或接口表等,实现与其他系统无缝连接。
七、评价
采用用户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与考者及其结果中获取对系统使用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就考试系统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是一个始终伴随着系统的实施的过程,对于系统的软件方面而言,动态性的管理显的非常重要。
结束
本方案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而制定的,由于时间的紧迫,此项工作(考试系统的设计)仍然在紧张的进行之中。在文章中不排除存在着很多方面点到即止的问题。但是方案的雏形已经比较清楚的展现出来。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大规模展开与研究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参考文献】
[1]  杨娟,程建钢,曹岩,韩锡斌,王学优.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余胜泉,何克抗.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育技术通讯.http://www.etc.edu.cn
[3]  沈书生,李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2.7
_xyz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系统的一些设想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系统的一些设想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对话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活动设计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_专家名言_课件理论 关于教育游戏的设想 关于教育游戏的设想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_先生教育网吧_贴吧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点难点解析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点难点解析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点难点解析1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点难点解析1 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