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背后的黑色魅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5:22:29

中国GDP背后的黑色魅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16:24  燕赵都市报

  本报驻京记者 程福俊

  一年一度的GDP盛大发布,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在这个巨量的数据面前,有一个始终让人讳莫如深的话题,那就是中国的绿色GDP数据。管理层称绿色GDP在世界范围内并无通行的核算标准,绿色GDP的量化考核不适合中国国情。实际上,各级管理层都很清楚,一些地方的GDP是以巨大环境损失和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以及后期整治污染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甚至会让某些地方的GDP数据成为“负数”,创造1元的GDP,浪费的资源价值高达10元,GDP数据背后的“黑色”让人触目惊心。

  -城市绿色GDP总体水平持续下降

  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季铸似乎更加忙碌了。这位致力于研究世界经济的学者,近几年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绿色GDP指数调查及发布上了。目前,季铸的研究团队已连续两年发布全国273个地级城市的绿色GDP指数,那些“黑色”的数据无疑给某些地方因GDP增长而极度亢奋的管理者泼下了一盆冷水。

  季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城市绿色GDP总体水平仍然在继续下降。以资源环境效率衡量的中国273个城市绿色指数平均值为0.1052,比上年0.1469下降了28.39%。目前,中国城市的绿色指数水平偏低,以北京为基准城市,273个城市平均资源环境效率只相当于北京的10.52%。巨大的环境资源浪费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测算结果表明,全国每立方米水气资源创造的GDP只有0.45元,每立方米水气创造的价值竟然不如水费价格高。一些名义GDP排名很高的城市,在绿色标准考核之下弊端尽显。

  -落入工业经济的“结构陷阱”

  季铸说,经研究发现,工业经济结构、高速经济增长与资源经济消耗具有同步性,工业经济结构和高速经济增长的态势不变,短期内要求降低资源环境消耗是不可能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工业化进程,中国正在落入工业经济的“结构陷阱”。

  季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0万元投资可以建造一个小型的造纸厂,在纸价狂涨时期可获得100万的年利润,这样的诱惑曾经让不少地方疯狂上马这类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然而,如果能够实现排污达标,300万元规模造纸厂需要3000万元来建设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而每年运转的费用高达1000万。这样的加减法却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不愿意去计算的,因为这道算式得出的GDP结果无疑是个“黑色”的负数。

  季铸认为,中国很多地方现有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是破坏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按照目前资源环境的破坏速度,发达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将因为资源环境的约束而停滞下来。落后地区则在经济刚刚起飞之时,便可能因为资源环境恶化而夭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市场过剩等严重制约。以2006年为例,当年的GDP同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9.3%,这种比例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初步匡算,2006年全国273个城市排放工业污水2242516万吨,排放工业烟尘810.5924万吨,全国人均工业污水17.25吨。同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七大水系中几乎没有干净水,太湖、滇池的水质甚至成为劣Ⅴ类。太湖还清,所需要的费用得让周边企业满负荷运转100年。毫无疑问,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大打折扣。

  -黑色经济“染黑”了中国GDP

  实践表明,环境污染与工业经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工业经济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黑色能源,生产钢铁、汽车一类的黑色产品,排放污水、烟尘等黑色污染。正是这种黑色经济使中国GDP呈现黑色,而不是绿色。毫无疑问,中国城市经济结构落后是绿色GDP过低的主要原因。当一个地区工业污水、工业烟尘排放速度超过经济增长水平时,绿色GDP就会下降。

  一位环保官员说,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驱使。首先,没有多少人去计算,创造1元GDP与所消耗的资源比值是多少?很多地方官员都不知道,每立方米水气究竟应该创造多少GDP?另外,在环境污染方面,虽然国家早已制定出有关污水排放、烟尘排放的标准,但又有多少地方、多少人能够认真执行呢?在利益面前,标准会打折扣,甚至会变样。目前,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地管理层的首要目标,因此,很多地方把资源环境的保护放在了次要位置。“先发展,后治理”,甚至“先污染,再治理”成了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解开的死结。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思想和理念,导致各级政府和企业忽视资源环境保护,进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化的大规模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即使眼下,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持续。在我国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中,虽然各地区、各部门都在说十分关注,但因为与各自的利益相关,环境就像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累治不见好转。

  时下,地方“两会”正在召开,全国1/3的省(区市)GDP总量超过1万亿,进入被媒体称作“万亿GDP俱乐部”的省(区市)达到11个(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上海、辽宁、四川、北京、福建)。然而,在GDP巨量增长的背后,我们的环境早已累得喘不过气来,我们的资源已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