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爱情故事咋就不让别人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1:03:49

赵本山的爱情故事咋就不让别人说?

(2010-04-14 06:49:28)转载 标签:

赵本山

爱情故事

舆论监督

诚意

知情权

杂谈

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还没欣赏,便是看到一条相关新闻。在4月11日召开的这部“爱情故事”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批评它“绕开真正的现实生活走,其实是一种伪现实主义”,放大人物的身体缺陷(如结巴)等问题,指出“艺术家应当以追求高雅、崇高为目标和境界”。对此,赵本山怒发冲冠,回应说“我最恨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有文化,而实际在误人子弟的一批所谓教授”。其实,老赵反映过激了,你的“爱情故事”即便是顶尖佳作,难道别人就评论不得?况且,你的“爱情故事”及一些小品,其中确实存在“伪现实主义”等问题,故意回避当前社会突出的矛盾焦点,不愿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唯求“笑果”。

 

老赵的“爱情故事”为啥不让说,想必是这“爱情故事”并不完美,秃子头上有虱子。大凡头上长虱子的人,似乎都有忌讳。老赵是这样,咱们国家的整个舆论监督、舆论情势更是如此。相比之下,老赵对教授的反击实在算不得什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4月12日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地方党政机关应对十件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失当,被亮“红色警报”。人们在分析这个“排行榜”后发现,在看似复杂的打分结果背后,隐藏着一条清晰的规律:政府部门对舆情越真诚,得分越高;政府部门对舆情越敷衍怠慢,得分越低。

 

现在的关键是,一些政府部门和相关系统根本不怕这样的低分。一些老党员、知情群众检举贪污腐化的信件,按正常合理渠道一次次寄到北京,寄到省里,不仅得不到鼓励,反而将举报信转到被举报者手里,于是检举人惨遭打击报复,制造出一桩桩冤情。对此,上面装聋作哑,下面谁敢再问一声?这种做法,是诚心反腐吗?

 

现在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常常事发于千奇百怪的偶然因素,而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就是不愿意说清。安徽安庆贪官王成(化名)贪污受贿,一口气搞了500多个女人,并且制定出玩女人的年度计划、良家妇女比例,将此视为“日常工作”。而东窗事发,竟然缘于他老婆偶然从其日记本和一个移动盘上的发现。很多人都不信,此人的如此糜烂过程,周围就从无反映?相关部门都是瞎子?还有,某些行业系统,每年的基建投资达数千亿元,应属中央纪委曾说过的腐败“重点部位”,可在贪腐频发的大环境中,其整个系统却“干净”得没有一个贪官,“干净”得没有一个经济案件。究其原因,大概也是自己的“爱情故事”太神秘、太邪乎,不可让别人知道和评说。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和评说自己的“爱情故事”,有的系统和地区并不像赵本山那样公开发脾气,而是自己组建强大的网络力量,昼夜搜寻和监视网上对本地、本部门的“负面报道”和网友批评帖子,一经发现,便以经济攻关等“消防”手段,进行删除、封杀和屏蔽。对于一些危害严重的社会事件,记者前往调查采访,不是无休止地“领导开会去了”,封锁消息,欺上瞒下,就是采用暴力手段威胁记者,压制舆论。更有甚者,有的地方不惜动用司法力量,对利用网络反映实际问题的合法网民进行“专政”,抓捕问罪。

 

除了上述硬手段,也有用“软办法”对付舆论的。湖南郴州儿童医院长期用工业氧气给患者“治病”(实为害命),虽然有人举报过,有关部门也警告过,但得不到制止,医院仍我行我素。媒体一报道,该市迅速作出反映,给予有关人员党内警告处分,叫做“严肃处理”。他娘的,那些涉案官员和经营者心都黑了,明明是图财害命、是令人发指的犯罪,给个小小处分,咋就是“严肃处理”了?很明显,是为了欺骗舆论,不让你再说他们。

 

其实,老赵也好,政府部门也好,你那“爱情故事”并非隐私,公众有权知情,有权监督和评说。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都应该把正确应对舆情作为必修课,经常进行一点分析,看看自己在这方面还欠缺多少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