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晚霞的喜与乐(书人书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3:24:07
陈漱渝《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24日   20 版)

《伊利亚随笔》:(英)查尔斯兰姆著 高 健译;花城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不少读者了解兰姆,可能是通过他编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莎剧原是经典创作,但在兰姆看来不宜上演,只宜阅读,所以便用他那行云流水、舒张自如的文笔改编成一篇篇动人的故事,成为改编类型作品的经典。此书1807年出版后轰动出版界,这位33岁的改编者也从此名声大噪。
不过,兰姆虽然多才,既是诗人、评论家,又是书简文学的作者,但是他在英国文坛的崇高地位还是取决于他那喷珠吐玉般的随笔。兰姆笔下基本上不谈政治,也不涉及很多作家热衷描写的两性关系,而多写与自己相关的生活琐事。由于他的作品笔调亲切,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都很浓郁,故深受读者青睐。兰姆随笔的代表作是《伊利亚随笔》。伊利亚原是兰姆的一位同事,意大利人。兰姆以此为化名,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格和个性。就在《伊利亚随笔》中,我读到了他的名作《退休杂感》。
兰姆是1925年3月29日从英国东印度公司退休的,从此开始享受自由的生活,退休时刚满51岁。兰姆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不得不于14岁那年辍学,先进了一家南海公司,后转入东印度公司担任簿记员,就像一头困在牢笼里的野兽,每天工作8小时或9小时,有时甚至10小时。虽然每周有一个礼拜天,但在英国这是为做礼拜而不是为休闲安排的日子,因此这一天使他感到更为沉闷和忧郁。除礼拜天外,每年夏天还有一周长假。漫长的365天就全靠这短暂的7天支撑,让他能够坚定忍耐,度过一年漫长的职业生涯。
刚退休时兰姆的心情是“快乐的,但实际上又不快乐”。“快乐”,是因为拥有了好像多得无法支配的时间,每天都成了礼拜天,就像一个时间上的赤贫者突然间发了时间的大财。从此他能够以轻松的表情,随意的手势,不慌不忙的步履,漫无目的地走动。他借用维吉尔的话高呼;“我总算得到自由了!”兰姆在《退休杂感》中抒发了他的快乐之情:“表面上说,诚然我已度过五十寒暑,但是,从中扣除那些不属于我本人、或者说为别人而活的时间后,你就知道我仍是个年轻的家伙。因为只有那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真正地称作时间……我退休后的余年,或长或短,但皆三倍于退休前同样的时间。假如我能奢望自己还有十年好活,那么这未来十年,就等于退休前的任何三十年。这是以一当三的计算法。”所谓“实际上又不快乐”,是因为对旧日种种仍然怀念,就像身上不可分割的肢体一般,“一个人不可以有太多自己的时间,但不可以有太少的事去做。”
兰姆的《退休杂感》使我联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退休生涯。在这个人生的转折时期,提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要真正认识到任何人都是历史的中间物,而新陈代谢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正如鲁迅所言:“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当然,这并非消极等待生命的终结,而是要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做一些力所能及而又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对于社会而言,也应该真正认识到退休群体并不完全是一种赘物,而是一种饱含人生各种智慧的“银色资源”。古语中有“老马识途”、“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大器晚成”等等说法,这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被实践印证过的真理。因此,社会对退休群体的亲和关怀和对“银色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已经退休者而言是一种有力的生命支撑,同时也为暂未退休者展示一种晚霞般绚丽的乐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