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起来更便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1:34:00

团结起来更便宜!

                                    刘仰  (2010-08-22)  

    “省钱才是硬道理,团结起来更便宜”,这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两句话,它来自方兴未艾的“团购”领域。有消息称,从事团购的网站今年可能会超过800家。这引起我的一点好奇。“团购”就是团体购买,但它和以前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团体购买不一样,这个“团体”是自发形成的,彼此之间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结合点只是对某一个、某一类商品有共同的消费需要,然后通过某种方式,主要是网络,联合起来,一起到生产厂家进行“团购”。“团购”为什么会出现?首先,“团购”相当于批发,价格便宜。其次,个别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识和了解往往有限,“团购”使其免去了遭遇假冒伪劣产品的担心。第三,网络时代的技术手段提供了可能。

    我对这个现象之所以感兴趣,因为我以前说过几个观点,“团购”彷佛就是针对那些观点的。我在说消费者权益的时候曾经说过,由于垄断企业越来越流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更加强势,消费者更为弱势。不管在产品质量、技术知识、科学原理、价格、售后等方面,消费者都全然不是企业的对手。我还说过,穷人联合起来难度大,富人联合起来更容易。那么,如果把众多企业看成是富人联合体,消费者只是弱势群体,消费者的权益如何才能保护?它就要靠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协会从概念上说,就是消费者的联合体,把消费者联合起来,壮大力量,与企业博弈。为了让这个力量更有效,中国的消费者协会属于半官方组织,一般都在工商局管理下。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只要政府与企业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只要政府抱着为最广大民众办实事的理念,运用政府手段,的确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然而,当今中国已经不是奉行“士农工商”排序的年代,当今中国已经像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样,变成“商士工农”的排序,“商”的力量已经绝对占据社会主导,中国即便还没有“绝对”,也快了。政府已经在“商”和“工农”之间彷徨不定,更多的时候,在GDP的要求下,政府不得不与“商”结合在一起。因此,半官方的消费者协会不能说一点没作用,但是,的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于是,“团购”就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之一。它实际上就是民间的消费者联合体,它并不包揽所有商品,而只是将在某些商品上有共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在强势的企业面前,显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硬道理。只要这种联合体多了,涉及各个领域,它很可能改变今后的商品销售模式。这种方式之所以能够有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个产品的真实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为什么?其实,这个差价并非都是生产厂家的利润,更多地是中间流通环节的利润。它是这样一幅图景:生产者很辛苦,但赚不了多少钱,卡住流通渠道的人,却能赚得更多,消费者无奈地支出更多。所以,“团购”常常是直接与厂家洽谈,跳过中间商,消费者买到了更便宜的产品,厂家有了更高的利润。独独把中间流通环节,即那些倒买倒卖的晾在一边,让他们OUT。这一点很好。

    我们不是说倒买倒卖的流通环节不重要,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在吃苦怕累、又想赚大钱的心态下,形成了一个很不合理的制度: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倒霉,只有中间流通环节最发财,而且,其发财的份额令人发指。例如,郎咸平先生多次指出,一只玩具在中国生产,中国的生产者连成本带利润只收到1美元,扣除成本只能赚几美分,而这只玩具在美国卖10美元,扣除销售成本,中间销售商可赚6美元。如此本末倒置,还有天理吗?但是,现代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这种状况同样在中国出现,例如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他们反倒利用了与消费者的关系,拼命压低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大有“挟消费者以令企业”的架势。因此,“团购”的出现,其实是对独霸流通领域的中间商最大的抗议。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还说过,人类社会以前的销售都是小店,成本与售价之间区别不大,产品的本地化也比较容易实现。自从大资本发财的欲望无限扩张后,豪华大商场首先在美国出现,它立即就拉开了成本与售价的差距,在生产、销售、消费的环节中,销售成为主导。本人的邮箱经常收到垃圾邮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销售培训”,它培养了一批擅长花言巧语,擅长把洗衣机买给沙漠居民的销售天才。沃尔玛不过是豪华商场的升级版,它控制的流通范围更大,并装出与消费者的“假亲热”,迫使企业就范,唯独它自己利润不减,成为世界500强的排头兵。所以,团购的兴起有助于压缩“不劳而获”的流通环节,让生产者受益,让消费者受益。也就是让绝大多数人受益,而让一小撮控制流通环节的资本家哭去吧。愿“团购”更加规范、更加兴旺。

    与“团购”有关的另一个现象也很有意思。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中国制造的出口下降严重,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最近,我看到一条报道,中国的企业开始向美国直销。这是什么概念?还是用郎咸平先生的玩具例子来说。中国生产一只玩具,卖给美国的中间商,只能收1美元,现在,中国的企业跳过美国中间商,直接卖到美国消费者那里,卖5美元,中国企业赚大了!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原先从美国商人那里倒了一手,要付10美元,现在便宜了一半!中美普通民众都得好处,只有原先掌控中间流通领域的大资本要倒霉了。这种方式与中国正在流行的“团购”不同在于,中国的“团购”是消费者自发的主动行为,而向美国直销,美国消费者是被动的“团购”,但他们迟早会认识到这种方式的好处。

    我一直说中国人是聪明的,资本家以为靠自己的资金实力就能控制一切,美国人比中国人傻,对此没办法,中国人很快就想出了对付大资本控制的方法,美国消费者也算间接受益。有人说“团购”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错了。团购没有任何增长,只是把原先被垄断资本独占的中间利润打薄、分摊,剔除了一个巨大的寄生虫而已。这么好的事情,应该让它尽快健康地发展。当然,在这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也可能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消费者也需要警惕。但是,美国对于中国制造向美国消费者直销的态度值得观察,美国政府会不顾美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而约束、限制这种方式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