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救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02:03
心理学家申荷永: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救赎2010年08月19日 20:22 凤凰网专稿 

核心提示:在申荷永看来,那些“精英”追随李一,或许是把李一当成了一个符号,道家的代言人。吃一点苦符合一般人的心理,也符合一般修炼人的理解。李一滥用了人们对道家的尊重,过了,就走上极端。申荷永认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宗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宗教。

嘉宾简介:申荷永,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

对话主持:陈书娣

追随李一者是在追随一个符号

凤凰网:你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精英”追随李一,这些人处于一种什么心理?

申荷永:我认识个别人的确在追随李一,而且他们都受过一定教育,并有一定社会地位。第一,这些人追随李一的时候,和李一并不是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形式上是理解的关系。我不对李一本人做出评价,但是关于他“水下闭气”、“220伏通电”我个人不相信,我不相信我就怀疑他有欺骗的嫌疑。

相信李一的人,李一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化身,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他们心目中的李一还是被美化的。几千年下来,道教历史悠久,虽然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但李一用一个道士身份出现,不管是从道教角度还是从道教文化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部分吸引力。所以有一部分人,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有学问的,非常有可能他们尊重李一、或者是追随李一的时候,是在跟随他们心目中一个道家的代言人。

另外,我觉得不管有钱还是有知识,他追随李一有个人目的。甚至可能相信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人可以为他们求财。比如我认识的那位教授,他觉得李一道长对他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吃点苦符合一般人对修炼的理解

凤凰网:李一的规章非常严苛,要求早起,静坐,辟谷等,但名人还是趋之若鹜,这反映怎样的心理?

申荷永:有可能他在故弄玄虚。规章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上他的道观需要关闭手机。“静”是道家一个很重要的功夫,修行就要远离这种打扰,你给自己留一段时间。这种建议并不完全是不好的。所以经常有人建议关掉手机,但李一有可能就是在故弄玄虚。

另外“吃苦”符合人追求修炼的心理,你要想修炼你就要吃苦,你要有磨炼,我们看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九阴真经》或其他武功秘籍,就是诱惑你通过痛苦获得功夫,这就是一种玄虚。吃一点苦这符合一般人的心理,也符合一般人对修炼的理解。

但是一旦滥用了人相信李一的这种善意,滥用了人对道教对道家的尊重,一旦过了,就会走上极端。

整个人类都需要宗教

凤凰网:您认为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的时代,中国人需要什么?

申荷永:现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整个人类,都需要宗教。

李一不代表宗教,他可能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使别人受他吸引。对宗教的感情、宗教的信仰是人类最深处的一种需要,虽然包括法轮功也钻了这个空子。

而如果李长弘扬的是正常道教那没问题,如果他个人出问题,并不代表道教不行。个人的不行并不代表宗教的不行,李一道长有问题并不代表道教有问题。李一不可以滥用道教。

凤凰网:中国人需不需要李一?

申荷永:如果他是一个骗子,我们根本不需要李一;我们不需要骗子,我们中国人不需要、世界也不需要。如果他其中有滥用了宗教,滥用了道教,滥用了养生,我们不需要。

我们需要一种宗教,不管是道教、还有佛教,还是基督教。

没有李一,良心和向善心可以引领我们

凤凰网:如果没有李一,除了宗教,我们还有什么能引领自己?

申荷永: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宗教。

凤凰网:具体怎么做?

申荷永:在汶川做心理辅导工作两年中间,我们带了几千个沙盘游戏的治疗模型去了灾区,其中人们选择使用最多的就是“天水”。“天水”代表观音,是善良的化身。所以足以见得我们需要善良,需要一种“不是特别的宗教”在内心存在,需要良心、需要诚恳,需要正义,这是中国人内心的需要。而我们的社会恰恰给不了我们这些东西,给的都是一些大的、空的不诚信的,不诚恳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把它留在内心深处去了。

而类似的一个人物出现,它有可能有意无意迎合了人一种内在的需要。

凤凰网:如果我们现在讨伐李一,把他“打倒”了,他带来的正面作用怎样填补,谁来填补?

申荷永:我觉得并不是说谁来填补。我觉得笼统的来说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文化基础。台湾就是提倡礼义廉耻,这一直是一个很大的约束。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是台湾一个很有影响的人,他说他不敢做坏事,为什么?因为做坏事对不起朋友。“礼义廉耻”这个是中国的传统,被我们曾经批判过的东西,仍然是一个能满足人内心向上的原因,我们中国人讲良心,这个传统文化仍然是我们的基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接受一般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这个所谓的普世价值也受批评,有人支持有人批判,这是人类的共性,善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总有一个是非在里边,抛开政治以外,能满足中国人。

现在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能看到巴菲特、比尔·盖茨都是榜样,都可能会满足人的向善心。中国人需要善,这种善行,善言和善良是我们每天面临的世界中都会有的,我希望它超出政治。在不涉及政治的范围中间,满足当代中国人的内心需求。尤其常常说的80后、90后,你让他单纯去关注文化是难为他们,你要把这些“善”渗透在网络上,我希望在网络中也有一种正义的化身,或者是目前我找不到适当精神领袖的时候,要有一种普世价值、内在向善的部分存在。

 来源:http://news.ifeng.com/opinion/indepth/liyi/a04/detail_2010_08/19/1990473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