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读书,还是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57:32
外出时老带口袋本的书,因为好拿,随时又可以翻翻。过去有段时间读日文书,遇到生词想查字典,但当时的电子字典不发达,于是只好带上跟板砖儿一样厚的字典。路途一远起来,字典的重量就会变得明显,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干脆不带字典了,遇到生词随它去,读不懂就根据上下文的文脉死猜,这时才发现,语言学习也能别开洞天,人的想像力其实是个关键。
这些天一直在天津,飞机上读的口袋本已经读完,生词等于零,忽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为没有你读不懂的书未必是一本好书,就像认识一个人,很长时间不见未必是友情的衰弱,反过来,恰恰是因为时间打出的隔断,才能让你看出对方之于关键部位的作为。所谓“关键部位”,是说人生历程中的一些转折!
我北大有两个晚辈同学,一男一女,上学时曾一起上过大课,好像是索绪尔的《简明语言学教程》,男生对这门课没什么大兴趣,跟我聊天聊的全是如何踢好足球,他跑得不快,但动作很漂亮,有相当一段时间跟我一个球队,下课就直奔五四操场,别的什么都不顾,有一股踢完球再说的奔放!女生对语言学课有兴趣,有时到教学楼自习,遇上我会议论下,好像说过哈贝马斯,还有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什么的。自习因为是晚上,很多同学都挤在一间天顶相当高的自习室内,偶然站在月光下谈论语言与哲学,其实跟踢完球再说的那种奔放是完全一样的。
多少年都过去了,我对晚辈同学的印象也许十分抽象,男生是足球,女生是月光!但如今,这对男女同学一直在天津创业,整整20年,也是风风雨雨。这期间,男生跟我见过面,当时应该是在日本的神户,谈的还是如何踢好足球,但女生一直没见到,自然也不会有月光!

上图是昨天下午访问他们的工厂,我右边的男生就是当年跟我一起踢足球的他。
另外,过去做鱼虾生意时曾经到过塘沽,除了养虾池之外,就是大海,还有公路两边的绿树,当时想不到现在的海滨新区。昨天下午跟神户的艺术策展人一起参观新区,感受颇多。神户跟天津是中日两国的第一个友好城市,而且这一良缘是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结成的。
',1)">
以上视频是我在都市规划展览馆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