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影居 - 货币供应量浅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07:57
帖子详细信息: 货币供应量浅议
07-06-21
17:27:26, 分类:宏观经济
货币供应量浅议
货币供应量的称呼是误导的;称为货币流通量更加恰当一些。而货币流通量,在我的经济学理解里面,是内生而非外生的。是现代金融体系创生信用与流动性的过程与能力决定了货币数量的多少,而不是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跟6%的巨量比起来,美联储的净操作量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在经济学101里面已经提及的货币创造过程如果稍加钻研,就可以发现,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货币与信用的界限已经模糊。货币、存款、存托凭证、债券、证券化债权、股票以及各类衍生产品,实际上都可以完成传统上由货币来完成的价值中介功能。与金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数量由外在的黄金数量来决定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只不过人们对上千年来的黄金制度仍然过分熟悉而视之为理所当然,忽视了货币之超越实物而回归其价值中介本身的经济学意义。货币,并不是非要是某种商品才可以成为货币的。黄金因其稀有和稳定而被人类暂时借来充当货币,而现在,它的货币功能已经终结。
黄金专家们大多数不是合格的经济学家;他们对此的理解能力停留在1972年之前——或者永远停留在梦想状态。
而金融体系创生信用与流动性的意愿与能力又是由经济过程本身决定的。这不是美联储可以事先决定的量,当然也就不应该成为美联储的政策变量。经过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人们才认识到货币政策不应该盯住货币供应量,而应该是利率。这是不小的进步。
另外,M2的增长速度不是12%而是6%左右:

(1959年以来的M2增长速度。数据来源: EconoMagic)
6%的货币增长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基本配合,是有其合理性的。 事实上,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速度除了跟GDP增长速度相关以外,在例如中国这样的制度转型国家,也与国民经济的货币化深化速度相关。去看一看中国80年代的货币流通量增长速度就可以理解这一点,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大规模的从实物经济到货币经济的转化。而美国这样的几乎彻底货币化的经济体,货币流通量的长期趋势由GDP长期增长速度决定,短期形态则参与到各个经济变量之间复杂的自反馈运动中去。
恩,比较懒,有些复杂的概念没有讲清楚,看以后有机会再来论述这一问题吧。
另外,以下这个链接谈到conspiracy theory。虽然是涉及到我的朋友Bill Cara,我认为作者Toro是正确的。Conspiracy Theory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适合作为严肃的投资决策的依据——否则,分析水平永远无法上台阶,因为任何时候当自己的分析被事实否证的时候,都可以把责任推给阴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