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17:1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中医经典有两部:《黄帝内经》、《伤寒论》。
经字左边像形脐带,脐带连接先天和后天,是一个很根本性的东西。
织布横的是经,竖的是纬,经相对不动,纬相对变动。
古代有经、纬书,六部经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医里把《黄帝内经》作为经书,经书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都是讲根本的东西。讲本质的东西,称之为经。
纬书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出了很多,主要都是在讲变化。
什么叫论呢,与论字右边发音一样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人有次序,就叫人伦,水要有次序,是沦。
《伤寒论》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胃经属于阳明......
治病应该是相反顺序,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
《伤寒论》描述得病和治病的顺序,所以叫论。
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讲究的不是病,是症,症在哪个层面,就用哪个层面的药。
有些高血压,实际上是胸膈堵住了,上焦憋闷了,把头脑憋得出了毛病。这种血压高,宣化开,病就解掉了。
有的血压高,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脏需要以加压的方式来满足人的气血供应。

《黄帝内经》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人的本性是天真的。五脏六腑本身就达到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和格局。
中医用五行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人体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肾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阳往上走,就能够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谐性,自身就平衡。
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一种表现,是人组织结构里最精准的,没有更聪明的了。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

第一篇是讲人身体的本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而神灵”:

“昔”字是日在水下,远古,太阳已经到了洪水的边上,意为很久以前。
“生而神灵”,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不可思议的那个方面,不仅是黄帝,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神灵”,都有像。
老子喜欢用小孩子打比喻,他最喜欢的是少女和小孩子。
他说小孩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6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小孩子阳气足,肾精足,不懂得恐惧。
“骨弱筋柔而握固。”握固,很多练功的人都搞不清。小孩出生后手握在一起的样子,就是握固。
手有劲,说明肝经经气足,肝主握,肝在变动为握。
握固是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跟处,四指握在一起。
古人,练功的人认为此处为肝魂的关窍。
小孩出生后,都有自保功能,他固的是魂。
小孩有囟门,古人认为那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
小孩子的握力是最大的,肝气足。
人死的时候,都会撒手而去,中医解释是肝魂全都散了。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牝是母马,牡是公马,小孩子不懂得男女的性交,但小男孩都会有勃起。
西方解释小孩子有性欲,其实是小孩精特别足,不需要想男女之事,而能够得到这种一阳初起。成人靠刺激,小孩靠精足。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小孩子整天哭,嗓子也不哑。他是哀而不伤,气是和的,不伤气

“弱而能言”:

言,是有逻辑,讲真理的意思,人言为信。小孩刚会讲话,经常问真理,问根本性的问题。
西方哲学的终极问题是:认识你自己,就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中国文明是天人合一,要知道何为天,何为人,我和天有什么相关性。天有因天之序,我为什么做不到。

“幼而徇齐”:

小时候因为精不伤,所以成长非常地迅速。男孩女孩16岁前长个头很快。“徇齐”,是快的意思。

“长而敦敏”:
长到中年就有点傻了,敦厚,就是心比较厚,厚道。敏在古代的像,是一个人给别人扎头发,实际上是讲礼仪。
长大后虽然有点厚道了, 但懂得礼仪,懂得约束自己。
圣人不仅要掌控自己,还要约束自己。

“成而登天”:
然后才能有成就,事业做大。

以上整句话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对过程的每一步,我们都要有深刻的反省,甚至要向小孩子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真理。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天师就是自然之师,《黄帝内经》是皇帝和他几个老师的对话。最初最早的经典,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都是一种探寻。全世界的哲学最初都源于一种探寻。天师名为岐伯。
为什么过去的人能够活得很长,而且能保持身体的不衰老。问了两个问题,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

“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回答是人的问题。时代没有变,因为千百年来人的本性都没有变,没有进化。天地顺序永远是春夏秋冬,永远是东西南北。所变的只能是人的心。
他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知道者,知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前面所讲的十二时辰养生归于一句话,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是天地的变化;术数,是四季,是一个一个时辰的时间段。
知道,不是可以随便讲的。
“饮食有节”,吃喝东西都要有节,五味源于地气,地气的关键是有一个节气的问题。什么时间吃什么东西,得什么气。菊花茶,核心的东西是菊花得四季之气,与其他花相比,它得的秋冬二气多,可以补我们的肺和肾。
“起居有常”,根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规矩。“不妄劳作”,不胡来。然后“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岐伯对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酒可以让人丧失理性,“以酒为浆”,指的是现代人在做非理性的事。妄,是胡来;常,是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除了胡来,人还有一个妄,就是关于名的欲望。总想让别人说自己好,时时刻刻都担心得罪别人,一定会肝瘀。
习性造病。
中国文化里没有遗传这个词,还怕你是不肖子孙。不要轻易说遗传,会犯了不孝的大忌。所谓遗传,是你和父母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情致,方方面面都太一样了。
一定要有理性,要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情绪,包括情欲等方面。
“以欲竭其精”,都是因为欲念而耗散了你的精。
“以好散其真”,因为你的喜好,丧掉了你的真阳元气。
“不知持满”,不知足,老追求外在的事物。人的生存很容易满足,人的欲望太不容易满足。改变思想,也要改变习惯。
“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
“务快其心”,只知道痛快了为止。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一定会“故半百而衰也”。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

这是值得背诵的一句话: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不好的地方不要去,“避之有时”。 “虚邪贼风”,不好的事物不要去沾它。
大道总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第一篇,先告诉人们如何不得病,而不是怎么治病。
“恬淡虚无”,是一种境界。人们追求一种淡定,谈何容易。
精神内守是淡定的方法。心肾相交,精和神特别足才能淡定。
心肾相交外在的锻炼方法:心包经走劳宫穴,肾经斜走于足心涌泉穴,每日用双手劳宫穴搓两个脚的脚心。
“精神内守”是方法,“恬淡虚无”是境界,“真气从之”,真气即元气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志闲而少欲”。闲,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即边界。要让你的志向有一个界限,不能什么都追求。少欲解释志闲,不能欲望太多。所有的欲望有一个界限,这样,“心安而不惧”。不动肾精了,然后心也安定下来了,就不会恐惧。
“形劳而不倦”,让身体经常地有所劳作。体育锻炼,古代的原则是不主张出大汗。如果口干舌燥,是膀胱,太阳的经气不足,不能气化,肾精上不来。
人体五液:
唾液从肾精来。
眼泪从肝来,肝开窍于目。肝属厥阴,迎风落泪等属于厥阴不收敛的问题。
鼻涕是肺的外现,感冒流鼻涕是肺受寒造成的。
涎,口水,从脾来,经常流口水,是脾胃虚的像。小孩出生后,脾胃弱,脾喜甜,小孩子爱吃糖是正常现象。
汗,是心血的变现,心主血,血全身都有,汗也可全身都出。
“形劳而不倦”,原则是要不倦。不能超负荷地去工作。锻炼也不能超负荷,不能大汗淋漓,大汗伤气、伤血。古代要求“沾濡汗出”,微微出汗,出一层细汗,对人身体最有好处。
这样就会“气从以顺”,如果气脉通顺,“各从其欲”,每个人,每个脏器,五脏六腑都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心脏和大肠的欲望是不同的,心要的是血,大肠要的是粪,“皆得所愿”。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不要想去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老子的一句话。
“美其食”,各脏腑只得自己该吃的东西,以自己该得到的食物为美。
“任其服”,古代不同官位服装不同,这是守时和守位的问题,每个人守住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不生病。五脏守住自己的本分,五脏就可以不生病。
“乐其俗”,以自己的风俗为乐,只干自己能干的事。
“高下不相慕”,五脏可以做到各在其位。高的别瞧不起底下的,心别瞧不起大肠的功能,没有大肠,心血无法运化。有个国王得了膏肓之症,就是心脏有毛病,不治之症,一日他去厕所,陷而卒,中气下陷,就死掉了。凡心脏病人,如厕要小心,如下面的气没有固摄住,上面一下子就会空掉。中医问二便,全是在问心肺。
“其民故曰朴”,脏腑本身是无为的,朴实的。人做不到这么朴实。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淫邪”是过分过度的意思,任何过分过度的东西都不可以干扰你的心,惑乱你的心。这样不管是“愚、智、贤、不肖”,不管是聪明的心或是愚笨的大肠,五脏六腑都“不惧于物”,各自满足自己的精足,“故合于道”。因此人的本性是可以合于道的。现在不能合于道,是因为个人的欲望掺杂在里面。
晚上11点该睡觉时不睡,非要熬到夜里三四点,此时肺气重新疏布,如果不睡,真是要把自己伤透了。到点睡觉,这是身体本身的要求。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身体是可以度百岁的,如不能,是我们人把它耗干了。“以其德全不危也”,因为他德行特别全,没有被欲望所迷惑,他就不会出现危险。

 阴阳的本性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人到最后,身体慢慢衰老,是精(材力)没了,还是天数使然?
上面讲的是脏腑的本性,下面开始讲阴阳。
女子为阴,男子为阳。
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相关;男子跟八相关。
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更年期;男子八八六十四岁更年期。相差15岁。

                                    阴 女子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一个“齿更发长”;一个“发长齿更”。是举头发、牙齿为例。
头发在中医里,是一个中药的名称,叫血余,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肝藏血,头发生长速度与肝气相关。牙齿最为固硬,是肾气的外现。

女子7岁,“齿更发长”。齿为收敛,收敛在前,生发在后,这是阴的一个特性。阳是先生发后收敛。

女子14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是天水的意思。癸是四方流入中央之水(甲骨文的写法),所以癸也属水。天一生水,它是一个人的创造力,肾精的创造力。
小孩肾精特别足,他是潜龙勿用,密固在那里,不启动。
14岁青春期时开始启动,任脉通了以后,太冲脉盛。任脉是主血的。
太冲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是一条阳经,从人的气街部分,大腿根处,沿任脉两边向上走。
女子是散于胸中,14岁第二性征乳房开始发育。
男子阳气盛,太冲脉一直向上环口,整个环唇,第二性征为胡须。
男人天生不长胡须叫天宦,气不足,血有余。宦官不长胡须,太冲脉是从睾丸上来的,既然去掉睾丸了,伤了太冲脉,就不长胡须了。
女人的太冲脉就是从输卵管往上走,与生育有关。
两鬓胡须多,是胆经足,如果这块白了,是胆火过旺。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是阴阳和合的一个表现,有月经才能有子生育。

女子21岁,“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生发和收藏是平均的,东西平衡。
之所以称一年为春秋,而不是冬夏,春秋代表着阴气阳气比较平均。
真牙生,密固达到顶点,生发也达到顶点。

女子28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肝肾气盛,头发长到最长的程度。女子在28岁,是身体达到顶峰的一个时间段。古代讲女子二十而嫁,28岁前生一个孩子。

女子35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就是胃经,起于迎香穴,经脸部。胃主血所生病,气血衰是由胃经而得。血不能荣于面,脸开始变得憔悴。同时容易长鱼尾纹和抬头纹,显出老相。头发开始脱落。

女子42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少阳胆经衰,两鬓就开始斑白;阳明经衰,前额头发开始变白。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衰,全脸开始出现憔悴现象,头发也陆陆续续白了。记忆力差了。

女子49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阴阳俱虚,创造力基本枯竭了。女人绝经进入更年期,有人也可能50岁、60岁。有人有子宫肌瘤,人体因为有自保功能,要调气血去破它,所以绝经后也可能流血。

          阳 男人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男子8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开始淘气。人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即命运。

男子16岁,“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男子24岁,“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阴阳平衡,和前面讲的一样。

男子32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运化达到顶点。古代认为男子要三十而娶,如果早娶,是过早的破精,对身体不好。根据心理、生理,全身心的发育成长来完成你自己的人生大事。

成人标志,女子来月经,有些地方过成人礼节。不论年纪多大,来月经日算为二七,之后头发盘起来,一年插一根簪子,数齿,看年纪有多大。
男子成人礼节,冠礼。20岁这天,开始给男孩行成人礼。
丈夫,“丈”字,人出头,就是拿一根簪子把头发簪起来了。把头发簪起来,戴帽子,意味着应该开始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承担社会职责了,开始约束自我了。
原来只有名,这一天,要给你一个字。“字,是在家里养孩子的意思。古代彼此称呼字,而不是名。这时为弱冠,32岁才壮。要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心态。
女孩子此时叫待字闺中,等待生孩子,在闺房里。

男子40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人开始衰老,生发也衰落了,牙齿收敛也衰落了。

男子48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男子有可能出现两鬓斑白,这是少阳气衰的相。

男子56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中医里的筋,从竹从肉从力,为肝,肝主筋。会导致筋生病的是膀胱,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
筋指收缩性、弹性。在人体里,凡是跟弹性有关的,跟肝、阳气、膀胱都是相通的。
男子最大的表现阳性的筋,就是生殖器。
治男性病,有一种方法是从肝上去治,肝主筋,肝经绕阴气的,绕生殖器。
肝为木,水生木,另一种治法是从肾治。
这个年纪有可能阳痿,这是人体的自保功能,没必要强迫自己。
外形和里边都达到了一个过分的疲劳的状态,叫皆极。


男子64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不是单纯讲牙齿掉,头发掉了,是收藏和生发全都没有了。
临床上不能只看实际年龄,如果人体的精严重不足,创造力没有了,这种人得病很难治。
从养生说,这个年纪能收藏就收藏,假如没什么东西收藏就歇着,尽可能维持自己运化和收藏的能力。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如,美国校园枪击案,教育的失败。(少年教育要多鼓励)。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将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
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
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
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
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
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
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
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
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
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食物的意义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谷指的是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种,这是养生最好的食物。高级医师应该是食医。
春天,养生食物应该注重粮食,因为春天并不产生新的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
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提到,应该吃羹剂。因为夏天阳气全都伏若在外,五脏里最为空虚,任何渍盐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脾胃难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
秋天,古代比较注重酱剂。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东西。
冬天,注重饮剂。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经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
中国古代的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很淡。

2.中国人的饮食习性

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体现一阴一阳,动为阳,不动为阴。
“道日用而不知”。使用筷子和走路都是阴阳。你可以不懂它,但不能背道而行。
西方人用刀叉,肉食为主。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欢喝大量冷水,来去胃中的燥火。慢慢在身体中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
中国人饮食讲究和谐圆融,吃饭用圆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贵贱尊卑。
中国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传统文化中不是鼓励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虽粒小,但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发性。

3.孔子的饮食观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

食不厌精”,吃东西一定要吃很精美的食物。
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这种脂肪类的东西,适合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细很细的,有益于消化。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一般不允许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
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
失饪不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比如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鸭子就要烤。
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认为就是不守时令。要吃应季食物。食物有两个方面:气和味。按照时节去吃,守住其气。
割不正不食”,烹饪时切割不对都不要吃。厨师如果连切割都做不好,烹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错。做事烹饪要严谨。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季节要配不同的酱,配伍不当也不可以食用。
中药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中国最早的写过中药的书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厨师。第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是养生很重要的东西,五谷为养。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为充。菜只是对主食的补充。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多喝,这个酒类似于古代的醪(lao)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
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励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晚饭应吃萝卜顺气,利于消化吸收;早饭吃姜,姜助阳气助生发,使阳气更加振奋。每天要吃姜,晚饭一般不吃姜。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负担,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如果胃的负担特别重了,就会子盗母气,要心火之气。吃得多,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过节暴饮暴食很危险。老人过节见到儿女高兴,喜则气缓,已经耗了心气,再暴饮暴食,子盗母气,心就会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现危险。暴饮暴食表面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心肺。
食不语”,吃饭时不要说话,吃饭说话有可能会噎住,不安全。
孔子认为,人要慎重的,一个是斋,斋戒,也有吃饭的意思;祭祀时要懂礼,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胡说话。还有一个是战,认为战争会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动荡。再有一个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乱服药的。药不见得是治百病的。中医的原则:自己的健康自己来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关的。得病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应。不如女性的心理瘫痪症,小孩的心理发烧症。


有几个重要的节气是讲究进补的。
冬至:冬至相当于子时,是一阳生,一派主张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派主张吃鸭子,鸭子气是平的,以平阳气。假如下午四时交冬至,冬至前(午饭),要补阳,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冬至后(晚饭),吃清淡的鸭汤。冬天可以进补,因为热全在身体里,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消化掉的东西都可以消化掉。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一共九天,买艾条熏神阙穴,肚脐周围。
腊八:喝腊八粥,大豆、小豆、米、红枣、 桂圆、红豆等等几乎五谷全在里面,冬天时令对应肾,而豆类的东西是入肾的。喝腊八粥是补精髓的。
立春:吃春饼。韭菜、豆芽、鸡蛋这些东西全是助春天的生发之机的。

吃要吃个明白,活也要活个明白,生病也要生个明白。

《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学习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3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学习笔记 《黃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学习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3学习笔记(附视频) 发表者: 海拉尔 -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3学习笔记(附视频) 发表者: 海拉尔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3学习笔记0(附视频) 发表者: 海拉尔 - 国学博客 - ...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3学习笔记(附视频) - 乐 活 - 海拉尔 - 和讯博客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3学习笔记(附视频)pp 发表者: 海拉尔 - 国学博客 - ...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2学习笔记(附视频) - 乐 活 - 海拉尔 - 和讯博客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讲座上 养生讲座--口腔溃疡的防与治 养生大智慧 曲黎敏 J.健康养生讲座 特价套餐 >>智慧投资>>文章中心>>智慧投资管理培训网 曲黎敏: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讲座文字和1-18集视频)(下)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重庆市委中心组举行讲座,学习毛泽东读书与政治实践 名医名家系列健康与养生视频讲座 子午流注与养生(张悟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