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盛!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为何受到热捧?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8:21
【原创】 历久弥盛!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为何受到热捧?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到位于湖南双峰荷叶塘的曾国藩故居采访过,每次到那里,总要在书店周围转转,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趣事,无一不是阅读和购买的重点。当然,这些书也不便宜,几百近千元的精装,有时难免需要选择,这时,购买最多就数曾国藩的家书系列了。

    8月15日,受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女士邀请,我再次来到双峰,采访“全国媒体小记者曾国藩故里修学行健之旅”。要说这次有什么收获,首先就是见到了曾国藩第六代嫡孙、北京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校长曾樾先生;其次,没有想到,来自全国各地媒体小记者的家长们,竟然对曾国藩的家教思想特别感兴趣,有的近乎痴迷。

    关于曾樾先生,只是匆匆一面,不是很熟悉。他告诉我,按照曾氏辈分,自己属于“庆”字辈。父亲是曾宪森,祖父曾昭权,曾祖父是曾广钟,曾广钟是曾国藩次子曾纪鸿的儿子。曾樾先生1950年出生,1979年到学校工作,一直从事教育。

    在采访过程中,最有些意外的莫过于家长们对曾国藩家教思想的热捧。无论是媒体小记者的父母,还是暑假带孩子来旅游的家长,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年男女们,都无一例外的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曾氏家书,并且也希望自己能从中有所收获。

    对于1811年出生在湖南双峰县荷叶塘镇的曾国藩,历史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镇压中国历史上最强农民运动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有人说,他又是近代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文学、军事、书法、政治等方面的杰出才华,就连世纪伟人毛泽东也不得不感叹:“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明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漫漫历史长河中,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和社会经验,他的历史是非功过,由于记者学识浅薄,在这里姑且不论。但通过认真阅读和了解,关于他的家教思想和一些具体做法,我认为,有不少东西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曾国藩一辈子都很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修“行”,要求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之风。

    曾国藩有一部传世之作《曾文正公家书》,从清末至民国,一直被豪门官家乃至平民百姓奉为治家的典范读物, 连蒋介石也爱不释手。或许因为老蒋青睐,国人则不以为然。其实《家书》的许多话很有道理,大可为今天的人们所用。

    让我们再次回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吧,我每次在那里游玩时,导游最喜欢考验游人才华的就是“无慢居”中一副牌匾了。那用繁体书写的八个镶金大字,其实就是曾氏家教的精髓:“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这八个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求子女黎明早起,洒扫庭除,祭祀祖宗,善待乡亲,发愤读书,下地种菜,参与养鱼和喂猪。曾国藩官居一品,但据说他回家省亲,必定要吃孩子们亲手栽种的蔬菜,在京为官必定要穿女儿、儿媳亲手做的鞋。这不是为了省钱,其中的用心良苦,我想,很多做了父母的人都能体会。

    当然,为了达到家教目标,训诫,是曾国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家教方法。他把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方,直接地教导、告诫子弟,明确要求子弟为或不为,开诚布公,循循善诱。他常把一些对子弟要求通过警句和隽语的形式加以概括,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此,曾国藩总结出来了“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娇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关于曾国藩的家教思想,绝非我一个年轻记者就能写好,总之,他通过身体力行和成败得失中,创造和总结出的这套独树一帜的家教之学,是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家庭教育单调的时代背景下,无不令人思考,无不给人启迪。

    非常感动的是,即将离开双峰时,双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学耀同志给我专门送了一套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厚厚的一叠,有十多斤重。邹部长是我的老朋友,多次陪同我采访,知道我酒量不错,也知晓我嗜书如命。呵呵,在此,向他表示衷心地感谢了!

    照片一: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全景。倒数第二、第三张照片为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风光;最后一张为记者与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先生合影留念。其余为曾国藩故居照片及现场采访照片。

    记者与曾国藩第六代嫡孙、北京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校长曾樾合影
系统分类: 教育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  本文标签:随笔情感摄影文化生活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历久弥盛!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为何受到热捧?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让基层“热”起来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热死多少人才不算“个别”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孤独的守候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故乡的小河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秋的颜色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胡锦涛主席为何强调“七个我们要”?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为何地方行政机关透明度很低?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为何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中国为何出不了“柠檬水女孩”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北大天才,为何削发为僧?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剿不尽的地沟油 揭开油盖子的教授为何改口 .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原创:14中学生为何抢劫少妇的胸罩?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为何中国的婆媳关系难相处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交警队长为何说罚款就是罚的几个“可怜虫”!?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一位九零后少年拒绝当兵的理由,为何让人笑不出?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雪啊雪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新华博客wang - News Blog 人生哲理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有些领导干部的“智商”值得讨论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周恩来与我国的粮食工作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龙永图发出了最后的疯狂?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自网络的感动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爱情的九种感觉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