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各地课堂变革大看点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58:46

2010,各地课堂变革大看点

www.jyb.cn 2010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校长潘文新

  看点:

  课改中的“哲学”——寻找理想课堂,翔宇办学的“二次革命”。

  翔宇课改的关键词是“理想课堂”、“二次革命”。先出发、不争议,集团对“宝中”课改的要求表明了集团对课改的态度。翔宇旗下学校众多、名师荟萃,办学质量有口皆碑,课改难度显而易见。

  可“宝中”硬是把高难度的课改变成了一场由下而上的“自发性”运动,他们的课改方式是渐进的、温和的、“和平演变”式的,其绝招是什么?

  “宝中”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尊重。所以,课改对他们而言,不是“因为不能讲,所以不让多讲”,而是“虽然能讲,但是不去讲”,或“即使能讲,也不让多讲”,“宝中”课堂不是因为老师讲不好,而是因为要让学生学得更好,这就成了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推荐理由:

  1. 翔宇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基因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改革。“宝中”吃体制“红利”十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数量、质量及美誉度等方面,影响力为全省之最,以后的路怎么走?将眼光放在课堂——这块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决定了翔宇当前推进的改革,其意义与十年前一脉相承。

  2. “宝中”为高中课改树立了一个示范,一个标杆,它在试图回答:已经取得辉煌的“地方名校”到底需不需要课改,能不能改以及如何改?课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匆促选择,还是名校理性的抉择?课改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的突围,有无可能成为一群狮子和一群狮子围绕目标的有机合作?

  3. 在高层次的老师之间,如何进行利益的再调整?教育的既得利益者如何用温和的方式去引导?

  4. “宝中”的课改,回答了教学领域中“技术”与“艺术”冲突的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化与模式的冲突?“教无定法”与“课有定则”能否统一等等。

  举证:

  1. 卢志文讲“课堂归零”,他说课改的“推手”是教师,“抓手”是课堂,“助手”是结构,而“舵手”却是学生。“宝中”课改一百天后,对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制作出“翔宇课变路线图”:理念篇、操作篇、运用篇、工具篇,翔宇的“六环节大课堂模式”为理想教育的着陆提供了最大化的可能性。

  2. 在改革过程中摸索、建立、健全新的“五维评价”体系,为课改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调整了节奏、规范了动作。

  3. 2010年,翔宇将围绕行动研究,着力解决改革中的惰性问题、反弹问题和怀疑问题,成立专门的督查组加强学情反馈,当日反馈、日日反馈、考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预计在2010年4~5月面向全国展示新课堂三个层次:推出一百节课,总结出版一本课改成果集,举办全国课改名校长论坛,引发课改名校效应,力促学校成为课改名校。

  【值得关注的小学】

  河北沧州派尼小学

  校长张润军

  看点:

  1. “三动三实”模式

  “三动三实”课堂模式,促进了高效课堂良好生态的形成和高质量育人的效果,同时不断优化派尼“让教师幸福、孩子快乐”的良好生态。

  “三动三实”课堂,包括:显性三动;隐性三动;课堂三实。

  显性三动是指:行动、主动、生动。隐性三动是指:心动、神动、感动。课堂三实是指:实际、实在、实效。

  2. 读写序列化

  为了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派尼制订了一套整体从读到写的序列,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设计不同的训练要求、培养重点,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成长特点,循序渐进。

  老师们编纂了序列化训练教材,教材明确规定了几个步骤:第一步,说话训练,先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然后说几句连贯的话,中高年级不断提高要求;第二步,写话训练,借助现成材料写话,自己搜集材料写话;第三步,片段训练,针对环境、场面、细节、对话、心理、外貌等方面专项训练;第四步,书面作文训练,分项训练,综合训练,系统提高。

  而针对数学这个被忽略读的重要性的学科,派尼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在一线听课的过程中,张润军校长发现,很多学生公式设立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读懂题目,而读题正是数形结合转化的过程。对于高年级的英语课,学校强调“听读背默”四个步骤,从模仿对的读音到听懂读音,从朗读背诵文章到默写文章的过程中,学生用齐了感官,最终形成语感,张口说出来就是对的句子。

  3. 专题知识工程

  专题知识工程是通过让教师和学生主动搜集专业内外专题知识,以丰富知识储备,提供教学水平的发展训练。

  学校开展专题知识工程,不仅限于教学与文化层面的“语文教学修辞格简表”、“名句赏析”、“中国古今著名诗人”、“五千年文明”、“世界文化遗产”,还有社会常识层面的“新交通法规知识”、“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专题内容。通过各种专题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和鼓励老师和学生体验到不断学习获得知识的乐趣与成就。

  东莞黄江镇康湖新乐学校

  校长温建新

  看点:

  1. 平民化学校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强校林立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2. 对于以招收借读生为主的学校,给学生能“带的走”的什么东西?

  3. 经济发达地区如何课改?

  【值得关注的区域】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 教育局长李志宇

  看点:

  1. 区域课改的行动研究

  2. 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借课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3. 主体多元模式下的“殷都模式”

  举证:

  二十四字心得:政策支持、思想引领、技术培训、队伍建设、制度配套、经费保障。殷都区把课改列为“政治”,倾全区之力,区委书记、区长、组织部长亲自抓教育,区委李南沉书记有句名言,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

  殷都课改弹唱“四步曲”:一是观念入手、全员发动;二是专家引路、寻找问题;三是确立模式、完善操作;四是发现典型、推广经验。

  在课改之初,他们围绕转变三个“方式”,即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的方式,建立健全一套课堂考核评价制度,如《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实施高效课堂奖惩制度》、《名师、学科带头人评估制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集体备课制度》《导学案的编写、使用与检查规范》《小组管理与评价方案》《学生学习评价标准》,以此凸显学生主体,致力于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他们的行动研究还包括围绕完善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研制达标测评四个板块,正是这样从“技术”入手,围绕主体多元思想,在“学生”和“学习”上大做文章,摸索总结出“殷都模式”。

  如今,随意走进殷都区的任何一所学校,都会让人充满感动。有人这样评价殷都的教育,说课堂活了、学生乐了、教师笑了、家长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专家史根东先生评价殷都的课堂,“真正给予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殷都区的典型做法,全面提升了办学的质量,巧妙地解决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殷都模式”的显性意义还体现在,为我国当前区域课改的整体推进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操作层面上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值得学习和借鉴。其另一隐形价值还体现在,姚文俊先生20年前倡导的“主体教育”思想,老树新芽,在殷都区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