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寻一个来换于谦”(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42:45
“可寻一个来换于谦”(金台随感)

  

  宋志坚

  明朝景泰年间,有人说于谦权柄过重,太监兴安为
之执言:“只说日夜与国家分忧,不要钱,不要官爵,
不问家计,朝廷正要用此等人,可寻一个来换于谦。”

  兴安完全有理由这样说,他曾与另一位叫舒良的太
监一起奉皇帝之命前往探视卧病在家的于谦,“见谦自
奉俭,相与叹息,因以闻”,结果连油盐酱醋、萝卜白
菜也是皇帝派人送去的。以于谦之功高权重而清贫如此
,实在堪为一世楷模。兴安此言,伸张了于谦的浩然正
气,使人为之振奋。

  对于兴安这番话,满朝文武作何反应?史书记载的
只有四个字:“众皆默然”。这“默然”的原因无非有
二:一是事实俱在,无话可说;二是内心有愧,无脸再
说。当官本来就该与国家分忧,权力本来就不该用来图
谋一己之私利,于谦所为其实只是为官者之本分。然而
,“可寻一个来换于谦”这句话,竟然难倒了满朝文武
,可见廉洁奉公如于谦者,确实只是凤毛麟角。因而,
兴安此言,又使人感到悲哀。

  由此想到于谦死后发生的一件事。

  明英宗曾命有司将从陈汝言家抄出来的赃物列于大
内廊庑之下,召大臣入视,说:“景泰间任于谦久,籍
没无余物。汝言未期,得赂多若是邪!”其实,这句话
是应该问他那个朱明皇朝,更应该问他自己的。

  于谦当的是兵部尚书,这个陈汝言,就是明英宗“
寻”来“换”于谦的。同样是兵部尚书,于谦掌权时间
很长,却是“家无余物”;汝言掌权时间极短,反而“
赃私藉甚”。可见,于谦之清廉,靠的是高度自觉,一
身正气,就权力本身而言,也是缺乏制约机制的。在“
权柄过重”而又缺乏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出贪官具有必
然性,出清官带有偶然性,任你在道义上如何弘扬正气
,于谦也只能是凤毛麟角。

  问题还不仅如此。于谦信奉的是“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必然使龙颜不悦。在这种情况下,连已是凤毛麟
角的于谦也难以生存,这正气如何伸张得了?

  于是,我又想到兴安的那句话:“可寻一个来换于
谦。”我想,建立权力的制约机制和选贤任能的用人机
制,实在比在道义上弘扬正气来得紧要切实。没有这样
的机制,兴安这句话将永远都会难倒大权在握的衮衮诸
公。

  (作者单位:《文明建设》杂志社)

  《人民日报》(1 9 9 8 0 3 2 7 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