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冰:“全球第二”的中国如何赢得世界尊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09:05

陈季冰:“全球第二”的中国如何赢得世界尊重

2010年08月19日 08:36南方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陈季冰

本周一,我们的东邻日本出炉了一个本该十分挑动人们心弦的数据: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总额为1.288万亿美元,首次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鉴于中日两国经济增长幅度的巨大落差,这实际上意味着,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已经取代在这个位子上坐了42年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消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尤其在中国,官方和民间都表现得非常低调,尽管各自的理由可能非常不同。然而,不重视它或者干脆假装它根本没有发生过,未必就是一种合适的态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战略基本上一贯延续当年邓小平制定的“韬光养晦”方针,直到今天也还是如此。应该说,这的确体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令人钦佩的沉稳心胸和超人智慧——— 这么多年了,中国正是凭借着这一点成功避免了许多国际上的纷争和负担,得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国内的经济发展。我们力求不引人注目,不轻易批评别国,不主动申请国际义务……惟求独善其身。更为重要和直接的是,一顶自己牢牢戴在头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帽子还让我们得到了无数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当中国变得越来越有实力的时候,许多国际上的麻烦事——— 哪怕与中国并无直接关系——— 就并不是我们想要躲就躲得了的,因为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站到了众目睽睽的焦点位置上。这就好比身处在一个社区里,只要你是一个有财有势的“大人物”,邻居们就一定会对你怀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此起彼伏的所谓“中国责任论”就是许多人对未来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的呼声。当然,这种转变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我觉得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就将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因此,不管民众和官方如何不同地解读,至少在国际舞台上,这的确是一个我们必须直面的事实,绝不会因为我们不想承认它就自动消失。比如说,日本政府因为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它而决定停止对中国提供援助,我们能说我们的人均GDP只有它的1/10不到而要求它不能停止吗?又比方说,联合国根据中国GDP的增长要求中国多交会费,我们能说我们这里贫富差距多么多么大、社会矛盾多么多么尖锐、贪官污吏多么多么猖獗、环境污染多么多么严重,所以我们应当少交点联合国会费吗?

不骄傲自满是一回事情,埋头解决好我们的国内问题是一回事情,但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大国,则又是另一回事情。不管是多么沉重和复杂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与其被动地往后拖延,不如坦然地主动迎接。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地位的改变,未来我们必须有一套全新且清晰的替代战略,它也必须像当年邓小平作出“韬光养晦”决策时一样,建立在对国际国内局势和时代特征的准确和深刻的把握之上。我个人认为,如果说过去30多年来的“韬光养晦”为我们赢得了很多实惠的话,今后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承担适当的符合自身地位和价值观的国际义务,来赢得世界的尊重与友谊。

但这却是一项需要将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和细致缜密的战术技巧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异常艰巨的使命,拿捏得恰到好处是极为不容易的。哪怕与自身利益丝毫不相干,纯粹是帮别人做好事,做得不够或过头,都很有可能会招致不满甚至猜忌。在这个问题上,了解和理解国际博弈游戏规则,采取务实可行的策略永远是第一位的。(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