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奶粉的双重拷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26:35
          沸沸扬扬的“奶粉激素门”尽管已有了“权威结论”,但它带给民众的奶粉恐慌以至于食品安全信任并没有消弥。社会的反思和改进应该继续!


     三聚氰胺奶粉的梦魇还没有消退,激素奶粉的恶梦又袭。奶粉给予生命的恐怖仍然在不断不演。


     前不久,“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三名女婴家长怀疑是某品牌奶粉惹的祸,与此同时,在广东、山东、江西都发现同类病例。奶粉“激素门”再次令频遭诟病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陷入舆论的漩涡,并加剧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奶粉中到底有没有激素,监管部门推诿扯皮,生产企业矢口否认,尽管最终企业和卫生部门在民众舆论的炮轰下公布了性早熟与奶粉无关的检测结果,但民众对奶粉的质量信任仍然难以根除。一而再、再而三的质量事故和质疑正在拷问着中国脆弱的食品安全体系。


     首先拷问的是生产企业的诚信体系。当初三聚氰胺奶粉曝光后,生产企业三鹿不是勇敢地面对,而是百般阻挠隐瞒事情的真相,但最终在真相面前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一次的激素奶粉被揭露后,又似历史重演,生产企业最初的表现也是令人失望。作为被怀疑的重点对象,某品牌公司一开始不但没有主动送检奶粉以证清白,而且还发布了“致媒体公开信”为自己辩解,尽管最终“权威”的卫生部门迫于压力出手证明了企业的“清白”,但显然难以消除奶粉在民众心中种下的阴影。


     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经商之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企业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市场经济采取自愿平等交换方式,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之间能以诚相待,诚信交易,任何一方的欺诈都将导致交易关系的最终消亡。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但在逐利无止境的思维和价值观推动下,社会的诚信度却在逐渐下降,信用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如果不从根本上重塑社会的诚信体系,经济与社会就难以和谐,特别是作为社会经济基本细胞的企业更应该担负起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任。倘不如此,恐怕会有更多的其它奶粉事件出现!


     其次拷问的是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当家长怀疑“激素”问题,也曾想把奶粉送检,却遭遇“检测无门”,一些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婉言拒绝了家长们的个人申请。相关质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我们只能检查奶粉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项目,激素并不在其中”,国家药监局则表示,“不受理个人申请”。


     质检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者,理应成为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但他们的表现着实令人汗颜。从相关检测机构推脱,到检测标准空白,奶粉“激素门”暴露了监管上的不少问题。


     一方面,据报道,当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出现时,权威专家披露“奶粉三聚氰胺检测属空白”;“激素门”出现,激素检测也属于空白,试问,婴儿奶粉究竟还有多少项检测空白?是不是每一项检测空白都需要婴儿们付出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来填?检测空白不仅暴露了检测标准低,同时也暴露了检测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存在还有多少现实意义?在我们看来,奶粉检测标准的滞后也是法律监管的滞后。同时,假如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检查奶粉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项目,这无疑是一次对其功能的弃守,对其使命的龟缩,同时也意味着对民众生命安全的冷漠。


     另一方面,相关检测部门推脱检测有失职之嫌。无论是质检部门推到药检部门,还是药检部门不受理个人检测申请,这些公共部门不对公众健康负责,就有失职嫌疑。质检部门失职,还有谁能保障公众健康?


     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卫生部门迫于良心的谴责,最终进行了没有前规的检测,给了民众一个答复。但倘若没有舆论的压力,没有国家标准的激素检测恐怕就不是姗姗来迟了,可能永远不会有结论,民众的质疑可能永远得不到澄清。


     生命无价。但愿我们的社会能够被摧残的生命所警醒,加快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应有的职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