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导致“超级病菌”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30:40
近日有报道称,一些赴印度接受治疗的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超级病菌,其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这种病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超级病菌的出现,是滥用抗生素的最直接恶果,而中国是全世界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会长、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表示,每一种抗生素的投入使用,没有被杀灭的病菌会迅速产生对这一抗生素的抗体,成为耐药菌。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病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这类病菌统称为“超级病菌”。
现状
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死亡占到40%
据2007年统计,我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有一组数字,或许能说明问题: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死亡要占到40%。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
李春富说,滥用抗生素的直接副作用是,患者体内的病毒会对抗生素产生抗体,之后重复使用抗生素,就会无效。
探因
患者数量庞大,医疗投入不足,部分医生经验欠缺,患者“急功近利”等造成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为何如此疯狂滥用?这是中国国情、国家经费投入、医生自身、患者四方面综合博弈的结果。
“和外国情况不一样,我们每天一个上午就常常要诊断几十个病人,在如此短的人均诊断时间里,我们根本没精力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观察、询问、讨论甚至病情跟踪。”李春富说,加之,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不足,医生的工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多方面的福利都只有靠医生自己。因此部分医生为了牟利,便不断给病人开抗生素。“从这方面讲,医生只有好好看病,与钱无关,才可能避免”。
同时,不少医生临床经验和判断力不足,加之怕承担风险,常常为了稳妥起见,采用普遍使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形成诊断的惯性。
滥用抗生素另一个“元凶”是患者“急功近利”的就医心情。一般说来,感冒发烧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通过患者自身抵抗力就能治好,但不能在一两天内就马上痊愈。“我们遇到的许多患者往往也求愈心切,要求采用抗生素,早早解除症状了事。”林主任说。
求解
扶持“私人医生”跟踪治疗,减少使用抗生素
“像国外一样,多做检查,多观察,多跟踪,少用药,是避免抗生素滥用的最佳方法。”李主任说,但是目前我国条件根本达不到。那么,呼吁中国大医院采取患者人数限制,培养扶持“私人医生行业”,将更多的患者分流到家庭和个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据《羊城晚报》
相关链接
合理用药是根本
“超级病菌”是否会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对此公众不用恐慌。“目前来看,这种病菌的致病力并不强,和普通大肠杆菌差不多,只是感染后很难治疗。”
他说:“现在这种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正常的、抵抗力没有下降的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不用像防非典那样来防范。”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增强体质、避免生病住院是有必要的。
“一有耐药的病菌出现,立刻出来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肖永红指出,现实情况是,抗菌药出来后马上就有针对这种抗菌药耐药的病菌;而针对耐药病菌开发新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肖永红表示,单靠开发新的抗菌药不太现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合理,如果不合理用药,再好的药都会耐药。”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就去买消炎药、抗菌药,这是很危险、很不好的用药习惯。 新华社
近日,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病菌首次造成死亡个案。比利时一名怀疑在巴基斯坦感染病菌的男子8月13日死亡,英国和澳大利亚也已有数十人受到感染。面对汹涌而来“超级病菌”,普通人该如何应对?新浪健康特别连线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
超级病菌是一种大肠杆菌
新浪健康:目前在南亚地区出现的超级病菌是一种什么病菌?
肖永红:最新研究发现的这种病菌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这种大肠杆菌含有NDM-1基因,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这种基因NDM-1的现在的全称是“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新浪健康:以前也经常有超级病毒的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超级病菌的出现呢?
肖永红:超级病毒的出现与抗生素的滥用是分不开的。这次在印度等南亚地区出现的病菌也是如此,这些地区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就很普遍,病菌的耐药性情况也比较严重。
在理论上来说,药效越高耐药越严重,所以由于抗菌药的药效越来越高,导致随之出现的病菌耐药性也越来越强,出现针对王牌抗菌药耐药的,就成为了所谓的“超级病菌”。临床上一般危重感染的患者出现超级病菌的情况较多,因为本身他已经用过多种抗生素,这种情况威胁也比较大。
新浪健康:我国是否也有类似“超级病毒”?
肖永红:当然,我国也有类似的超级病毒,不过不是存在于大肠杆菌,通常是另外一种病菌——绿脓杆菌。它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这种超级病菌也以危重感染病人身上多见。这种病菌相对大肠杆菌稍微好一点,不过这种病菌有个特点就是其耐药性可以“传”给别的病菌,如果不加注意的话,有可能将来还传到大肠杆菌等这些地方出现,造成很大的麻烦。
超级病菌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密不可分
新浪健康:是不是这种病菌主要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引起的?
肖永红:对,抗菌药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如果抗生素用的好耐药就会弱一些,用的差耐药性就会很严重。
新浪健康:面对这些超级病毒,现在各大药厂是否有在研发一些新的抗生素,能否有一种新的“超级抗生素”呢?
肖永红:这种想法当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已有耐药的病菌出来立刻出来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但现在的情况却刚好相反,是我们先有抗菌药出来以后,马上会出现对这种抗菌药出现耐药的病菌,而针对这种耐药性病菌开发新药的话,却需要若干年,至少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药物才能出来。所以我们的这种单靠抗菌药来针对耐药病菌的话是不太现实的。
不过现我们肯定是要鼓励科研人员去开发新的抗菌药,但是不能太太指望这些药物成为对付耐药病菌的有力武器。因为一旦新的药上市以后马上就会出现相应耐药性的病菌。归根结底的说,如果我们不好好管理抗生素用药的话,耐药病菌的情况是无法改观的。所以更重要应当强调医生或者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合理,如果不合理用药,再好的药都会耐药。
不滥用抗生素才是王道
新浪健康:这个事件给咱们国内的普通人有什么启示啊,日常的生活中该如何做?
肖永红:国内许多人的用药习惯中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都去买消炎药,去买抗菌药,这是很不妥当的。要免受超级病菌的攻击,首先要改掉这种不好的用药习惯。
当然除了老百姓以外,专业人员,像医生、药师在用药方面也需要规范化。在我们国家这个方面有些做的还不太好,医生对抗菌药的使用相对放的比较松,一些高级别的抗生素特别喜欢用,这样会导致耐药,所以需要加以避免。
新浪健康:目前这种病毒在国内现在是否也有传播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做?
肖永红:耐药实际在某种意义上也算一种感染,严格意义来讲,感染是有病原菌的话就会传播,因此这个病原菌能从印度传到比利时,当然也有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比如旅游等,传播到我们国内来,这是从外面传进来。
第二种方式就是,有可能我们自己也会产生这种病菌,比如说我国不同的地方情况耐药性病菌有差异,比如在北京产生耐药性的话,他有可能把这个耐药性病菌带到其他地区,比如说如果在北京看病的是上海的病人,他的病好了回到上海去,就有可能将耐药性带回到上海去,所以也是需要注意的,耐药性也是可以传播的。
无需过分恐慌超级病菌
新浪健康:对普通人来说,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肖永红:这种病菌对普通人来讲,还是强调不要滥用抗菌药。如果是想要通过防护,像防止非典、防止禽流感这种方式是对普通人没什么太大价值。如果人生病以后感染这种病菌就很麻烦,因此增强体质是有必要的。
在医院方面,作为医院要注意院内感染的问题,发现这种病人应该适当的采取隔离等措施,等这种耐药性全部得到清除以后才让他出院,这样才能够得到好的控制。
新浪健康:针对这些超级病毒大家也不用特别恐慌。
肖永红:普通的人不用恐慌。这种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内感染,就是说病人到医院里面去,这个时候如果他感染了就很麻烦。但是将来再传到普通人,现在看来在正常的,没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受感染者本身是没有那么大的威胁的。
不过普通人还是要加以控制。还是那句话,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不要滥用抗菌药。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李雯)6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市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是“廉颇老矣”。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今,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二是“破坏统一战线”。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杀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它由于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