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云朝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30:22
云朝山 寺欢迎你       
        白鹤镇寺道真禅,云朝欢笑迎众生。热烈欢迎众生大驾光临寒寺,热烈欢迎各位朋友观光旅游。你的到来,为寒寺增瑞,为佛祖增光,为众生祈福,为旅游添彩!
       云朝山位于金坪乡云朝村与高桥镇高桥居委会、岩音村相连处,海拔863.9米。山势奇险,风光秀丽,山顶每朝云雾四冥,呈古神话传说的混沌初开之状,故名云朝山。
        云朝山寺历史久远。千多年来为佛教圣地,庙宇及遗址占地50余亩。据史载,本寺始建于唐朝贞观中期,随朝代更替几起几落,鼎盛时期,香火盛于五雷山寺。清康熙年间有较大修复,现存的嘉庆十年碑刻,记录佛殿曾于清乾隆甲辰年(1 7 8 4)改修。据传其庙宇9层堂81间房。《直隶澧州志》载:“上建宫阙,下修精舍,楼阁辉煌,香客不断,有石屏、石炉,石烛之属。创于唐,有碑志虽剥落于苔封,而‘贞观’字样犹未泯焉。”中华民国十二年《慈利县志》载:云朝山寺,唐贞观中建,有田租40石。金顶佛殿建于一形似蜡烛也似玉玺的万丈悬崖的独立颠峰之上,颠峰又名“千层阁”,佛殿墙体全是岩石砌城,面积约20多m2,“文革”前曾见其殿所盖之瓦为道光9年所铸生铁瓦,每匹约30余斤。连接寺院与金顶为一座石拱桥,取名“接龙桥”,桥下万丈深渊。       20世纪80年代有众多信士和群众先后自发重修简易金顶及几间简易房屋作为朝拜之建筑,实为憾事。
       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又名张邋遢,云游至此隐居数年,伴佛讲道。据本寺志碑载:“邋遢仙卧岩塌,常数日体不衣,口不食…。”现存碑文刻有邋遢仙题诗一首:“自从五岳访真禅,懒向微尘转大千,暂寄阎浮凭一宿,安卧随世不知年。” 文革时期,破四旧,毁掉残墙和神像,有人曾在此庙下面挖出一把青锋宝剑,剑柄刻有张三丰之名。如今此剑下落不明。又传得道高深的和尚曾乘坐殿后绝壁之上的一棵野葡萄藤,腾云驾雾,云游四方。
       相传,有位精通地理的风水先生为使五雷山的香火胜过云朝山,便施法将云朝山金殿庙基降低三尺三,当降到三尺时,只见山中一只白鹤展翅腾飞,落于占家山,压得此山摇晃欲倾,方又起翅飞于五雷山,而云朝山只留下雄鹤一只,后两山香火一并旺盛。话说雄鹤见雌鹤飞走,思妻心切,噪动不安,日夜长鸣,吵得菩萨心烦。菩萨最终向西海龙王借来定风珠一颗,一同压在金殿下.之后金殿祭师拜祖,焚香点蜡,纵然殿外人仰马欢,长风呼啸,但是烛火依然不摇,尽情燃烧,这恐怕任何佛殿没有这种奇观。
        云朝山寺香客云集,香火旺盛,尤每年中秋,慈利、桃源、石门、沅陵等县及远近善男信女登山朝拜,热闹非凡。据嘉庆《慈利县志》载,……岁时伏腊,登山朝谒者,殆将以万数记。
        云朝山寺地势之险,不逊于华山之险;山峰奇特,不亚于黄石寨之奇;风景秀丽,景点众多:钵钵井,痒痒树,撑腰岩,打儿岩,大风垭,老虎岭,马鞍岭,三线寨,一线天,南天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舍身岩,藏军洞,不胜枚举。
      “千层阁”与蜡烛山”: 金顶佛殿建在“千层阁”上,其孤峰自幽谷拔地而起,与约50米远的南侧两座高数百米的两座独立的石峰“蜡烛山”相呼应,只是比“蜡烛山”高出几十米。三座山凌空三千尺,层层叠嶂,宛若刀切斧劈。“千层阁”背面玲珑苍松与千年古藤点缀其身,又是另番景色;峰上还有两颗古树很有特色,一颗是槐树,最起码有千年历史,人们习惯称它为“月老”,另一颗是楸樟树最为罕见,生长于绝壁。“蜡烛山”又叫“香柱山”。山尖长有树木,山体光洁杂草无存,真是巧夺,似专供朝拜金顶佛殿然烛之用。传说古时该蜡烛山四季自然发光,不仅照明金殿颂经之用,还光及常德城,使其昼夜不分。时有人认为乃妖魔扰乱乾坤。常德来一法师,施五雷击顶法,将石烛打断一只,现存一只完整,一只一截,也不再发光。
        远眺风景尽收眼底,绿绿群山和形态各异的岩峰相映,霎是壮观,绝不逊色天子山风光。三个像书生的山峰叫“三贤寨”。相传他们是孔老夫子的七十二弟子,有一次他们云游到此,见此仙境流连往返,在此吟诗作画,造福人民;对面像神僧的山峰叫“如来佛祖”,他正在盘腿打坐修行,他的正前方是他的“八大金刚”,个个面色凝重,时刻守护着“如来佛祖”;佛祖山旁边的叫“龙头山 ”,一颗“龙头”栩栩如生,“龙身”沿着山岭向东,人们又叫它“一线岭” ,岭下湾称“铁龙湾”;龙头山的右边是细毛山,山上有两座岩峰是“樵夫山”和“村姑山  ”,“樵夫山 ”左边是“舍身岩”。相传很久以前,云朝村的刘家阿哥--苦樵非常贫穷,靠砍柴卖供养瞎子母亲,与杨家阿妹--桃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经常一起打柴割草,互相关爱,可是杨家阿爸不准他们来往,逼桃花嫁给田家财主傻儿子。于是桃花叫来苦樵一起上了云朝山,两人抱头痛哭,最后桃花吻别苦樵从舍身岩跳下去,苦樵伸手去拉,没拉住。你看“樵夫”的手伸的好长。桃花走了,苦樵日夜痛哭,其泪水汇成小溪。第二年小溪两旁长满桃树,盛开着桃花。苦樵站在那里形成化石,所以叫“樵夫山”,“村姑山”因被泪水冲洗化为桃树变得越来越小,当然这也就是“桃花溪”的由来。叠嶂的群山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藏君洞:寺庙的正中有块石板,板面上雕有松鹤图案,现清晰可见,橇开石板,下面是个洞,据说一直通向山脚下的云朝大水库。六十年代,曾有三个人进洞,在里面呆了三天三夜,说是里面很宽很大。到底通向哪里,是否有李自成的残兵败将在这洞里呆过?有待探索。
        “钵钵井”:大约50*70厘米,井水清澈见底,水井之上清泉流经石板钵钵而得名。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云游僧人来此,口中十分干渴,找不到水喝,将化缘的金钵放在这里,祈祷上苍给口水喝。一会儿金钵不见了,倒是放金钵的地方出现一口水井。这个僧人马上跪拜,感谢菩萨保佑,并在云朝山做主持和尚,这口水变为神水,从此云朝山香火兴旺,朝圣人们络绎不绝。
         山生植物之奇:本寺茶叶久负盛名。据《直隶澧州志林》载康云瑚《云朝山记》:云朝山慈利之南九十里,高数千仞,高顶种有茶树,青香异味,昔人评之曰云雾仙品。现庙宇前尚存千年古茶树,明代茶师王国荣曾来此品尝,确似贡茶,原碑文有载。山内还有一种奇树种,本地人叫“幺姑树”。外人用手摸树杆树皮,树上枝动叶摇,晏现一种少女羞涩之状,故名幺姑树。又叫“良心树”,或叫“痒痒树”。这也可以检验你们是否有良心,讲良心的人摸它,它才会动,不讲良心的人摸它,它不会动。
       到了“打儿坳”又叫“打儿岩”,你们只要将石头扔进石槽保准你们生个儿子,扔不进只会生女儿。这是观世音菩萨设的一个玄机,很准的,不信,你们试一试?
        佛殿正前方的一个小山坡,山坡下崖壁有“藏兵洞”,据说以前李自成的部将曾带兵驻扎过此处,洞中可以容纳上千人,抗日战争时期,周围的群众为了躲避灾难,也在此居住过。
        山坡上很多荒冢,大多是仙化道士和尚之墓,一般的墓碑文已被风化,模糊不清,倒是有三处保存较为完好,不但碑帽完整,太极图也还鲜活明亮,一厢墓志铭是:天池秋占凤凰毛,一苑春风待李袍。看来这是李闯王的部将墓,据史料记载这墓中之人不是李自成的部将袁宗第,就是高一功。要不然咋能以“凤凰毛”、“待李袍”相称?另一厢墓志铭是:龙盘金顶衣钵千秋长存,凤绕古地佳城万古不朽。这厢墓庄重华丽,碑文大气堂皇,一看死者就不是等闲之辈。何许人也,有待考证?还有一坟为和尚圆寂墓,碑文载:阳济第四世祖大戒比丘圆寂,此和尚生于乾隆55年即1790年,卒于道光壬寅年--22年即1842年,终年52岁。
        站在殿前小山坡顶上,可以看到“金线吊葫芦”景观。一座小山形似一只“葫芦”,小山背后是一群连绵的山岭,山岭好似一条“金线”。相传明朝曾任太傅的李玉霞葬于“葫芦山”。传说李玉霞为民着想,有一次他随皇上出游,提早将一些蜂蜜倒在皇上出恭的外面。皇上出完恭向前一看,蜜蜂和蝴蝶正在吃蜂蜜,构成“免慈桃二县钱粮"”的图案,皇上正纳闷,李玉霞上前跪谢道声:谢主龙恩!从此慈利和桃源两县免交钱粮。这种为民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
         云朝山寺历来为文化名人所垂青,清朝廪贡生、民国《慈利县志》编纂者吴恭亨题有含山名对联:一粒白蹲隔云寺,四山青护前朝僧。又题联:云霄吾能自致,朝市今不昔同。朱贞白题慈利云朝山寺:老衲近寻雷岳去;天风远送叆云来。 又云:云气欲为天下雨,珠光常拥佛前灯。
        作者有诗为证:白鹤镇寺天意造,万峰拜山云亦朝,会当绝顶访三丰,人间仙境乐逍遥。
       各位朋友,各位众生,云朝山寺的发展美景,云朝山寺文化的后传千古,有待你的施舍和投资,有待你的呼吁,让我们为云朝山的开发,为慈利的旅游发展共同努力!
                                                              石缘居士搜集整理    2010.8.18.
(本文引用了网上多名博客的文章有关内容,未经本人同意,恕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