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6:18:55

村中村


  

“村中村”,又称“大宾第”,原名“金沙钱”,为清代流坑商宦宅第。  村中村这一家庭,为流坑董氏文肇·淳派胤旋房的一支,第二十八世的董钟山,有儿子5人,孙子22人,光祥、光裕堂兄弟俩即为钟山之孙。钟山年轻时,生活并不宽裕。而当他的几个儿子长大后,不少涉足商道而致富,逐渐带动整个家庭经济的发展,成为村中的巨富之家。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他们一方面买山置田,营造宅第,扩大基业;另一方面,投资于社区福利事业,重视子弟的教育培养,以期望子弟能登科入仕,提高家庭声望。然而,其子弟也像当时流坑大多学子一样,科场上每试失意,于是弃儒从商,依赖父辈富厚的经济基础和商道关系,大多货殖发家。之后则纳财于官府,捐得官衔,以获得政治地位,由商人而成为官绅,并多被推举参加“乡饮”典礼,尊为“大宾”。光祥、光裕堂兄弟22 人中就有8人享有此荣,冠以“州司马”、“儒林郎”、“千总”之类的头衔,所以这个家庭是当时流坑村中一个典型的商宦之家。  “村中村”坐落于中巷西端的南侧,是一个庞大而布局井然的清代建筑组群,占地近2000平方米,建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  此建筑组群,由多栋宅第及客厅、书屋、道房、门坊、庭院、门道等组成。现存宅第主要有:务德、务滋、务本、务修、务贵五堂。其中心部位为相对排列成南北门道与东西门道相互连通的“丁”字形布局。入口在西侧牌坊式的挹庚门,其门旁刻有:“门高迎太乙,户彩映长庚”一联。由此门而入,为一大庭院,迎面为“大宾第”门坊,跨入门坊即至东西门道。门道宽约三米,两夹壁上以灰泥膏粉面,古旧素雅。檐宇部白色粉刷,草书诗词联句,并相间墨绘各种图形。多处制有如“壁联奎焕”、“斗转星回”之类的墙匾。临道而建的宅第,南侧主要有“务滋堂”,北侧主要有“务本堂”。“务滋堂”为上下两堂,中置天井三开间的建筑,天井两侧均以隔扇拦置厢房。下堂悬有“望重端僚”匾,上堂宝壁柱上分挂着:“涣发纶音来凤阙,晋陪牧伯贲龙城”木刻行书联,此匾、联制作讲究,朱底描金,均为道光四年( 1824 年)乐安知县石宜囗为房主董光祥的荣授之喜所题赠。上堂天井檐宇处高悬“敕命”竖匾,以雕刻精美边框装饰,朱底金字,显示着主人的荣耀。“务本堂”为前置天井的单进式建筑,门前设置门廊,上悬“州司马第”大匾,道光二十二年兵部侍郎江西巡抚钱福昌为董光裕所立。内藏一套八块楷书阳刻、朱底金字的祝寿屏,为清末之物。至门道的东端,横道而建一宝瓶式门,门楣上有“光映珠华”四个隶书字。由此过一小院即至南北门道,迎面临道而建的是务德堂。“务德堂”与“务本堂”近似,大门上也悬有一块“州司马第”大匾,道光四年,兵部侍郎江西巡抚毓岱为董光祥所立。经此道向北可通往中巷的西段。  “村中村”各房屋墙体相连,一色青砖灰瓦,一排排烽火墙昂首相望,古典壮观。檐宇、墙头、门楣、窗栏等处有雕刻、堆塑、墨绘墨书;堂室之中,梁枋、隔扇、窗棂、神台以及家具等均以雕刻装饰,并彩绘描金,与匾联相映生辉,使建筑富丽堂皇。庭院、门道一律用花岗岩条石铺地,相互联通,环境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