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1:40:33
佛:梵文音译“佛陀”的简称,过去有译做“浮屠”或“浮图”的。佛,本是“觉者”、“觉悟者”之意,但佛教给它加上了特定的涵义,说佛不但能够自己觉悟,还能启发他人觉悟,并且这种“自觉”和“觉他“的能力都是至高无上的,十分圆满的。因此,佛成了释迦牟尼独占的称号。虽然后来也泛指佛经中提到的一切佛,但实有其人者仅释迦牟尼一人。
法:“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的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菩萨:菩萨是菩提萨(Bodhisattva)的简称。简单地解释,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沙门:佛教出家人的另一种称号,也有译做“桑门”的。现不常用。
施主:僧人称送财物给寺院和僧人者为施主。
居士:本指正式受过戒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现泛指所有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性叫优婆塞即男居士,女性叫优婆夷即女居士。
同参:僧人之间的相互称呼。
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精通经、律、论的称为三藏法师。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法”即佛教教义;“僧”指佛教出家人。通常三宝即指整个佛教。
刹:佛教寺院的另一种叫法。如宝刹、大刹、古刹等,刹是梵文的音译,地方的意思。
居士林:佛教在家信徒仿照僧团建立的宗教组织,成员并不限于正式受戒的居士。居士林一般不单独组织公众性宗教活动,主要从事经籍和宗教用品的流通,协助寺院办道场等活动。
皈依:也称“三皈依”、“三皈”或“皈依”,即信仰佛教。意思是对三宝的归顺依附、归命依靠。
超度:僧人说通过诵经拜忏,可以使死者脱离地狱之苦,故称超度。
舍利:梵文的音译,意指死者的骨灰,佛教用以专指高僧的骨灰。“舍利塔”即藏有舍利的塔。
南无:梵文的半译,念做“拿摩”,是表示尊敬的用语。佛教把其加在佛、菩萨名号之前,以示敬意。
涅槃:梵文的音译,本意是“死”,但佛教给它加上了特定的涵义,指经过修行,脱离了人生,进入一种不生不灭的幸福境界。涅槃通常只用来指佛的死或指修行的目的。僧人的死称为“圆寂”。
般若:梵文的音译,念做“波惹”。译为中文是智慧的意思。
六度:度,梵文音译,“到彼岸”之意。佛教指通过修行,脱离人生的苦海,进入所谓的幸福境界,因此也译做“渡”。佛教说有六种途径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称为“六度”,即: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
法器:指僧人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钟、鼓、磬、木鱼等。
念珠:也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经咒或佛号时用来计数的工具,多用香木或玉石制成。有18、21、108颗之分。现在也流行为佛教信徒的一种装饰品。
合十:又称合掌,两手当胸,十指相合,佛教徒的普通礼节。僧俗之间、僧人之间相遇的礼节。
顶礼:佛教徒的大礼,即跪拜礼,多用于信徒敬师或僧敬佛。
布施:俗人送财物给寺院或僧人叫布施。僧人把自己对俗人进行宗教宣传也称为布施,意思是施法于人。
化缘:僧人向俗人求布施称化缘。佛教宣称出布施的人可以与佛结缘。
放衬:居士送钱给僧人称放衬。
供斋:信徒送食物给僧人称供斋。
佛教普及知识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620年诞生于古印度,成道后被称为佛陀,意为觉者。因他的家系属释迦族,一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
佛经上说,以须弥山为中心最高的山,同一日月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
佛教的分布,北传梵文系佛教(汉传佛教)以中国为中心,后传至日本/朝鲜/蒙古等国。七世纪中叶,藏语系佛教在西藏兴起。二者同属大乘佛教。而南传的巴利文语系佛教则是以锡兰为中心,后传至泰国/缅甸等国家,属于小乘佛教。大乘修菩萨道,小乘专修解脱道。
佛陀简称[佛],即自己觉悟并使他人觉悟,达到圆觉,[智慧和功行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末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众生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佛教中的阿罗汉是修行者得到证悟的果位,简称为罗汉。到达这个果位要经过四个阶段。这时,见惑思惑便已断尽,证得涅槃,解脱生死。但要成佛仍需修菩萨道。只有出家人才能证得阿罗汉果。
佛教里的菩萨是菩提萨的简称。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都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
大乘佛教经典里,特别称道四大菩萨,即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菩萨的大行、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地藏王菩萨的大愿。中国的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分别是四位受教徒崇敬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
法是佛教教义。佛法共分为五乘:人乘、天乘(不要求出家)、独觉乘、声闻乘、菩萨乘五乘。修中品五戒十善为人乘;听法修行解脱生死者为声闻乘;不听法自觉了生死者为独觉乘;既求取解脱又广度众生为菩萨乘,即成佛之道。
僧人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的人。佛法的弘扬流布仰赖于僧人,僧人在德行上要为在家佛徒树立模范,教导他们,劝善止恶,讲说佛法,安慰病苦;必要时参加社会灾难的救济,慈悲柔和,促进众生的福利。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而这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即"缘起性空"这一教理。即世间万物都是由各种关系结合而生;万物又变化无常,非永恒实在,是缘生缘灭的,一切皆空。故人们又称佛教为"空门"。
佛教的戒律有三方面:一、摄律仪戒,一切诸恶悉皆断舍。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六法及具足戒(比丘具足戒有250条,比丘俗称和尚。比丘尼具足戒有340条,比丘尼俗称尼姑)。二、摄善法戒,一切诸善悉皆修行。通常讲有十善戒。三、摄众生戒,即大乘菩萨戒,以大悲心为其根本。
佛教的宗旨在于解脱世界及众生的痛苦。在佛教看来,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才是出世间法。世间一切苦痛即生老病死等八种苦恼。世间一切又皆虚幻不实、变化无常,不足贪恋。因此,众生须通过修行来解脱烦恼,达到寂静快乐的涅磐境界。
佛教所讲的苦不同于基督教里讲的"原罪"。佛教认为"有漏皆苦"。"漏"就是烦恼,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烦恼有贪、嗔、痴"三毒"及慢、疑、恶等六种根本烦恼。
佛教认为世间万法是"因果相续"的关系,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因果法则决定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要获得解脱,必须种下善因、精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善报。
佛教认为物质世界无非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聚合产生的。而四大要素本性变化无常、缘生缘灭,是空幻不实的。它们都是依借人的"识"而起的精神作用。因此,佛经上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人生问题一般说是十缘起或十二缘起。而对于苦乐的感觉来自"触",触是根、境、识三者会合而有心理活动的开始。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只有六根清净、不受引诱而造染污之业,才能达到清净智慧的境界。
要成为一个佛教徒必须归依佛法僧三宝,而不归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与神庙。佛是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在小乘佛教里指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里指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是指佛陀宣讲的教法;僧是奉行佛法的出家人和合众。归依一般需要请法师依法接受。
佛教的理想是为世间众生求得解脱。但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出家有很多条件,比如要得到父母的允许,要身体健康,要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等等。佛教称赞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出家而在家学佛的居士。如大乘经典中的《维摩诘经》、《优婆塞戒经》都称赞在家学佛者。
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对一些由于生计所迫不得已从事诸如贩酒、屠宰、渔猎等职业的众生,不认为他们完全没有善根,但他们会造下恶业。所以佛教教导人们从事善良正当的职业,不要造下恶业。
佛教信徒要出家,男子应先到寺院请一位比丘为自己的"依止师"。在征得全寺僧人同意后方可剃除须发,并受到沙弥戒(10条)。沙弥最小者是七岁,依止师对其负有教养责任。待其二十岁后,受比丘戒(250条),便正式成为比丘。
女子出家同样先要依止一位比丘尼,先受沙弥戒(10条)。到年满十八岁时,受式叉摩那戒(6条),成为式叉摩那尼。年满二十岁时,先从比丘尼、后从比丘受比丘戒(340条),便正式成为比丘尼。
佛教讲究孝道。出家时不经父母允许便不能出家。佛教认为,众生应报四重恩:即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佛恩。只要信仰佛教,广施善行,不一定非出家不可。
佛教认为,要消除烦恼,必须经过戒、定、慧三学的修持。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定,是精神安和,有世间的四禅和四无色定,出世间的九次第定、三三昧等;慧,指从定而引发的通达证悟真理的智慧。
佛教主张平等,众生不分门弟、贵贱高低,都有佛性。只有因修行层次、所持戒律不同而有的等级之分。佛教按修行达到等级不同分为九种。受了三归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事。
佛教待本身有四众,有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二众负住持佛法的责任,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责任,二者合成为双重的教团。
出家男女二众都称为僧人。僧伽则要有四个人以上才能组成。僧伽的组织有六项原则即戒和、见和、利和、身和、口和、意和。就是和谐一致的制度。佛陀曾经为僧伽制定了很多制度。最重要的是"羯磨"(会议办事)制度。
佛教根据"缘起"和"业报"的理论,认为凡事都有"因果"。
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修行,以免受果报。有句话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对自己的念头都很重视,而一般凡夫则只是害怕得到恶果,所以修行做菩萨要求从心念做起。
佛教认为天堂与地狱是存在的。修了五戒十善可升天堂;而造下十恶五逆的便下地狱。佛教认为天堂共有三界二十八层,接近人间欲界的有六层。往上的色界天有十八层,再往上无色界天有四层。
佛教讲的地狱,有无量数目。它是由在狱中所受苦报的不同而分的。大恶有大苦,小恶有小苦。
佛教在亡者临终之际,由家属请经师或自己念诵阿弥陀佛经。超度功用很有限,修善主要还是看各人生前的行为。
佛教不想念纸锡箔焚烧后能够供鬼使用的说法。认为应当布施、供佛、斋僧,所做功德可使亡故的亲人安息。
佛教提倡忏悔(又叫"自恣")和发愿。也就是断除恶业,生起善念。这们可以断尽前生所有由身语意识所生的恶业,而获清净。然后再修行,跳出生死轮回,求得觉悟。
佛教不提倡自杀,更不是消极地对待人生。佛教鼓励人生的建设,要求人们修善努力,以改造现实的及至未来的命运。佛教戒律里已明确规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赌博、不饮酒等戒律。
佛教一般来说主张素食。在因身体有病需要时或因环境、习俗限制,也可适当食"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的肉类,称为三净肉。杀生是绝对不允许的。
佛教里讲的食荤并非与食肉相同。荤类主要指大蒜、葱、韭菜、小蒜等刺激性的蔬菜。这些东西有较大刺激性,生吃增恚。所以佛教禁食。
在家佛教徒学佛必须归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而不归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奉行五戒和持斋。
佛陀对在家信徒有许多世间法的教导。如佛陀对善生童子详细讲了父母子女之间、师弟之间、夫妇之间、朋友之间、主仆之间、僧人与居士之间的关系如何善处的问题。
佛陀教导佛教青年要方便具足(职业修养的完备),守护具足(节约、不浪费财物),善知识具足(交结善友)和正命具足(正当的生活)四种安乐法。而对当时的国王则讲如何处理国内政治与睦邻问题。
佛教里讲的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愿力所在就的佛国净土。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得在平日修善积德。佛教徒更是要发大愿心,救济他人,勤俭自律,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菩萨要最终成就佛果,必须依照戒定慧三学修习,实行六度四摄,经过无数生死才能达到。大乘佛教特别鼓励兴起大慈悲心,"无有疲厌"地"为众生供给使"的菩萨行人生观。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佛教要求菩萨行者学习五明(学):①声明,即语言学;②工巧明,即一切工艺、技术、算学、历数等;③医方明,即医药学;④因明,即逻辑学;⑤内明,即佛学。
佛教里的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指通达佛法并能为人讲说的人。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即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在蒙藏佛教中,对修行有成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转世的人称为"朱毕?quot;(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即"转世者"或"化身"。汉族地区的人则称呼他们为"活佛"。
佛教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在无量劫之前有过去世,那时的教主是燃灯佛;现在这个世界是现在世,教主是释迦牟尼佛。佛教预言,将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灭尽之后,经过很久远时期,弥勒菩萨将作为未来佛在这个世界上成佛说法。
佛教传来中国将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学术成果逃煌灿烂,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延伸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佛教在当今人类面临着各种危机和困惑时,其和平、慈悲、利他的精神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幸福将作出积极的贡献。
佛教的禁忌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中国佛教的另外两个派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有许多禁忌戒规。本文在此暂不作详细介绍。
藏传佛教禁忌范围
佛、法、僧三宝类
西藏的佛教徒把佛看成向诸众生指明究竟真理之先驱者。所以,佛与佛教经典(法)被认为是造就福慧资量之根。诸恶除制于根,就能产生利乐一切有情之善行。为众生康乐而尊佛修法,能持理传播佛法之善知识才能称为僧。佛教的《楞严经》、《三摩地经》、《金刚鬘》等显密经典中,广泛载有建佛修殿、立塔印经等的功德,并提倡一切众生,要为早日解脱苦海,征觉菩提而积德行善。因此,在西藏,无论是金属制作的佛像、佛经、佛塔、佛殿,还是木雕、塑制、绘制的唐卡以及大小各异之彩绘坛城等等,一旦经由具足功德之法师格西、活佛大德以及僧团开光之日起,统统视为佛的真身,需保持经常上供诵偈,庄严观修。
需要接触某一僧人或大德法师时,必须尊重僧伽礼仪;注意佛前或殿内禁止吸烟、饮酒或酒后进殿;更不得喧吼、放屁,越穿僧队、跨越法器、穿鞋踩坐垫;佛像经典不得随意搬拿、更不得放在床凳及坐垫上;灯水镜乐和香花果食等供品类、宝瓶铃柞与腰鼓曼达等法器类、坛城面具与彩缎法具类等等,禁忌乱动摆挪,更不得对之近面喘气使供品受污;在集体念经或喇嘛修诵时,禁忌瞪眼或直久视看喇嘛的脸;举行法会期间,禁忌越过憎人队列和与喇嘛随谈闲聊;禁止用庙中文物作成交谋利之言论和行为;接触高僧大德时,首先敬献哈达以示尊敬,哈达只许献在对方手中,忌献在对方脖或头上;高僧互为拜献,也在手中交换。只有父母或长辈、师傅给自己子女或徒弟哈达时,才能挂在脖子上。
佛塔。塔,系梵文塔波的略称,意为坟或高显物。佛塔建筑初兴于佛灭后的第四个百年——印度阿育王时期(相当于我国秦始皇时期),本来内藏灵骨的才叫塔,不藏的叫作支提,但后来都称为塔,而把藏遗骨的称为灵塔。随着佛教广泛传播而与各地文化融合,形成形状和大小各异的佛塔文化。当我们处在佛塔周边时,禁忌取用信徒献给塔上的任何供品;在塔前诵经或磕长头、绕塔,禁忌拥挤和争抢先行,应循序而进;路过寺庙、佛塔以及玛尼堆、经旗杆时,都应顺时针方向绕行;对塔前烧施的桑烟,禁忌扔投污食或其他物品;手中的转经筒不得逆时针方向转动和打开筒盖等;寺庙以内,禁忌吸烟等不净活动。藏文、汉文或其他任何文字中带有佛法内容的字都应妥为保护,禁忌撕碎抛弃,更不得作卫生纸用;禁忌携带佛像、佛经以及有关法物上厕所。
密宗类
西藏密宗佛像中,有独具色彩之忿怒像、双身像、多臂多面像、一面多臂像、息态平正像等中的怖畏、明王、金刚等,分别代表佛、菩萨、护法的四大功业,并含有密宗修持的寓意,形成西藏密宗特有的神秘色彩。在双身像或密宗忿怒像处,禁忌谈论对佛、菩萨不敬之言论;未获密乘灌顶前,忌阅有关密宗经典或书刊;更不得翻阅密宗身像之示意图。无论是护法神殿,还是念诵护法的喇嘛或法师处,一般禁止寡妇、在例假期的妇女逗留。密宗戒中专门有一条规定是,若不尊重女同胞,按犯一次密戒看待。所以,这不是对女同胞的歧视,而是为了保持护法神的清净和不受干扰。
由人的头骨制成的“嘎巴拉”及内中供食的五肉或五甘露,表示阴阳对和。男女头骨制成的腰鼓、人骨所制的念珠以及未满18周岁女子的大腿骨制成的骨号等等,都是密宗中最受保密和最为神圣的法具。这类法具,只有具大成就的密宗上师才能持用,作为对鬼神施行供养、发布指令和观察人生无常等高层次修密时所用,一般人决不允许持拿,更不能对这类法具有不敬之言。
密宗认为,一般杀生与密宗师用放密咒杀生的性质完全不同,其因果报应也不一样。因此密宗十分讲究戒律之保密。密宗佛像一般都用哈达、缎绸包裹,原因也是禁忌俗人偷看护法神的意思,这点在参观密宗殿佛像时一定要严格遵守。
西藏的密宗文化中对与生殖标本相关的东西至今还保持原本特色。西藏的西南部地区及洛巴族、门巴族一带,常见寺庙和神殿门前以至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有男女生殖器官的象征图案。密宗认为,女性生殖器代表智慧空性,男性生殖器代表方便大乐,是阴阳对合的一种象征意义;是修禅过程中的最高境界'禅悦’的象征。一般人决达不到这种空乐境界,也就对之无法理解和谈论。
密宗喇嘛之间或僧俗彼此交谈时,禁忌用性话题来交流。承德的棒锤山石和胜乐立体坛城二者相互对称立修,就是密宗文化的一种体现。观赏和了解密宗文化时,切忌将其错误地混同于一般的性器官理解,尤忌在寺内谈论两性关系的话题,以免违背宗教政策和伤害修密喇嘛的宗教感情。
和尚的来源
在中国语文中常见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等俗语,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甚至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的歇后语,可以想见“和尚”二字早已深人中国人民生活之中,所以一般人无法想象“和尚”一词竟然是外来语。
和尚的梵文原因是upadhyaya,传来中国之初就有各种音译名,邬波遮迦、邬波陀耶、郁波弟耶、优婆陀诃、捂波驮耶、捂婆地耶等。捂波的意思是“近也”,地耶的意思是“读”。捂波地耶的本意是“弟子所亲近习读的尊师”。同时,有人认为意译比较好,以他能教离出世业而称为“亲教师”,有人译为“近诵”,也有人译为“依学”。公元四○五年被后秦迎至长安城奉为国师的鸠摩罗什把这句外来语意译为“力生”。据舍利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如果当时大众传播媒体发达些,采用什师的统一译名,则后世就没有“和尚”一词了。
据着有“一切经音义”的唐代西明寺慧琳法师(疏勒国人)说:“和上谓之捂波地耶然其彼土流俗谓为和上、殟社。于阒、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原来捂波地耶在印度一般人俗称  Khosa,音译为殟社。其实当时由此音译的还有和社。和阇、乌社,经二讹三讹之后讹成了和尚。羯磨也做了类似的解释说:“自古翻译多杂番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和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耶迦,传至于阒翻为和尚,传至此土,什师翻为力生。”
在佛教各宗派中,律家用“上”字叫“和上”,其余多用“尚”字叫“和尚”。
既然是音译的外来语,写成和上或和尚都是一样的,但却有人望字生意、附会一番,聪明智慧如明代的李卓吾也难免掉入陷阱。他在“玉簪记”裹说:“千里相聚曰和、父母还拜曰尚。”,今天我在这里笑话前人,将来难免有人称我胡说八道而笑话我吧?
“寄园寄所寄”记载,尚书霍韬,曾经想占用寺庙当作假日别墅,要县长把和尚赶走,和尚离去前在墙壁上题诗:“学士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霍尚书看了很惭愧就不强占寺庙了。这是绝佳的抗议文学,也是和尚自力救济的典范。
烧香的意义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现在将十善业略述于下: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印光大师说:“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瞋恚等义》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修定,就是通过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静坐,或参禅等方法,培养一种安定、清净、祥和、稳静的心态;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得失随缘,不骄不馁;遇事不慌,一心不乱;从容不迫,体动心静。心静,则慧生,故能恰当解决人生之种种疑难、困惑与烦恼,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离苦得乐。所谓大将风度,指挥若定。因此,这种心态,有益于现代人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因此,要修戒、定、慧。
佛家合掌的16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
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
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
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
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团结。
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
再者,平时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又说:“一心不乱”、“一心皈依”。
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
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 。
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杀、盗、淫、酒皆赖于手。
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是“贪”。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
还有,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
现在,双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息灭“贪、嗔、痴”也。
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解脱之路。而成就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即是分别,以左右手代表。
执著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虚妄。合而为一,无有左右,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平等一如。妄想执著既除,如来德相便显现。
六、合掌又称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表示十法界归于一心,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从心而显。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平等,又表摄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国,合十于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摄取十方佛国的功德,庄严自心,成就善根。
八、佛子见面,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国,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九、合十于心口,表示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又华严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圆满之义。所以,双手合十,即表示能圆成佛果。
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
普贤是一切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双修。同样,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属“解”;
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左右相合,还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静,主“解”,右手多动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
这样,才能成就无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长邪见。解而不行,增长无明,如纸上画饼。
《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静,代表“自觉”。右手多动,代表“觉他”。
自觉而不觉他,只证小乘极果。
要觉他而不自觉,恐无能为力,引人入邪路。
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能趣于觉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别代表愿和行。
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虚愿。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能圆成大愿。
十三、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贵在一门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养佛像,主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如何修持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正的法供养。
在圣像前诚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养。
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
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就是盘子里的一朵花。
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开结果,即是菩提。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梵语Stupa的略音,正译为窣堵波,即塔、佛塔,俗称宝塔。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

基督教教义犹太教教义印度教教义
伊斯兰教教义巴哈伊教教义锡克教教义
耶稣基督嘉言录

如何看香头
一:看香密决
香路大致分为十八个要点,以这十八个要点的搭配来翻译神意。
1 用香 选择黄色结实一尺二香,用草香,柏壳香,榆树皮香,不用高级香及其他颜色香。
2 点香 点香时香要根根分开的,不可粘连,点着完全,火苗上窜为吉,不要扇更不要吹,不起火冒黑烟点不着为凶。
3 收火 插香于炉,平整直立,紧凑中正,火头保持住为吉祥,时间越长越好 。
4香花 一般无焰火的草香,火花四溅极其明亮而且啪啪作响为十分吉祥,神灵欢喜。
5色泽 香火柔和香头明亮为吉祥,冒烟昏暗熏眼,暗淡无光主凶,忽明忽暗主事在变化,吉凶难料。异香异色者主有佛道仙缘。
6起烟 起烟青白黄红,渺渺细密,直冲云天,如宝塔悬空为神灵临坛,起烟旋绕,旋风转圈,主有邪事怨灵。
7落灰 分为黑白黄,白吉黑凶黄发福,黄神白仙黑是鬼,曲直外弯为破财,向内弯曲为进禄。
8香搭 香搭比较复杂,大体上,看婚姻感情香搭主有外情,搭二为桃花,搭三为第三者。
9盖顶 香灰不可压头不落,频频落下为平安,黑香压头为有灾。
10截香全部点着之香,自行灭掉,主有鬼祟纠缠,家中阴阳宅有事
11抛香正点香时香根自行落下,主鬼祟骚扰,邪气临身。
12掏香 香自行自中间后下边,火星燃着,香根自行,一根掏断一根,此乃灾难临头,恶鬼临门,或有宿怨债主。掏一半有一半灾气,掏完事无逆转。
13炸香 被截被掏,导致香自行全部倒于炉外,此乃炸香,主祸已定局,邪已入身,家败人亡之兆也!
14主香 最高之香为主香,象征神位官位财位。
15付香 最低之香为付香,象征天灾家灾人灾。
16香龙 主香付香形成卦局,综合判断事体经过。
17入神 运用号令符决司令香神,于香路显示图像声音。
18运香 运用变神印决司令香神,于香路转变气数运数。
二:看出马香
看香火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根据香堂的性质,出马是时间,仙家的喜好等等原因,不是完全一样的,这里介绍一种本人知道的一些看香的方法和经验,供有缘人借鉴,如有不同,还请见谅。
1.三根香:当使用三根香看事的时候,如果三根香的香灰,都向外侧弯曲,而且超过了90度以后才掉下来,可以证明来人的家里有要出马的仙家。根据弯曲的时间推断,弯的快的,马上就要出马,弯的慢得,还要等一段时间要出马。如果香灰打卷的,马上放弃,不要再看了,是人家的仙家的道行远远大于你的仙家,继续看下去,可能对你不利了。或者是无缘,在你这里出不来。
2.九根香:当使用九根香看事的时候,如果全部香灰都向外侧倾斜,表示对方有要出马的仙家。如果有一根香烧的很慢,明显的突出在其它的香之上,也就是说有一根香,单独留了下来慢慢的着,这就是仙家马上要出马的表示。和其它的香差得越多,离出马的时间越近。如果所有的香灰都沿着一个方向选择倾斜,建议你不要继续看下去了,和三根香的情况是一样的。就是对方的仙家的道行远远的超过了你的仙家,或者说是与你无缘。在你这样是出不来的。
3.不管是用三根香还是九根香看事的,如果发现香火头,忽明忽暗,建议你不要看下去了,这是提示你,这个人将来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回避的好。
三: 看香头论吉凶
香燃燒程度所表達的不同意義
香的燃烧程度确实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共有20种)下面我详细得和你说明一下(以传统得三支香为例):
1、靠右得香头高于左手边和中间得香头,且左手和中间位置得香头持平,这个称为:天地香
2、靠左得香头高于右手边和中间得香头,且右手和中间持平,这个称为:消灾香
3、左右都低于中间,但左右持平,这个称为小天真香(意为有佛祖降临)
4、中间香最高、右手次之、左手最低得,称为增财香
5、从左到右呈阶梯型增高得为功德香(有神灵保佑)
6、左手低,中间和右手高(而且高出左手1半),称为催丹香(意:身体健康、愚人增智)
7、左手比中间和右手低(低一个香头),但是低得有限,称为催供香(三天内会有祖宗来,须准备供品)
8、左手和中间持平,高于右手(高出4分之一),称为:增福香(十日内有吉祥如意祝福降临)
9、从左到右,呈阶梯型降低得,称为:极乐香(有喜庆之事即将来临)
10、左手最高,右手低于左手(低于左手3分之一),中间最低,称为恶事香(俗称得恶香)
11、左手高于中和右(高一个香头),中右持平,称为成林香(做任何事情都有守护神在你左右护卫着你)
12、左右持平,高于中间3分之一,称为献瑞香(意:三日内有吉祥之兆)
13、左比右高半个香头,但左右又都低于中间,称为禄香(意:官禄将会出现忽高忽低得情况)
14、左手低于中间1个香头、右手低于中间1半得,称为贼盗香(意:近日将有小偷或强盗入门)
15、左右持平,中间低1个香头,称为大莲花香(意:七天内有喜事和财运)
16、左、中、右无论如何燃烧始终保持香头平行得,平安香
17、左中持平,低于右手1个香头,称为:寿香
18、左中持平,低于右手4分之一,称为:长生香
19、左右高于中间1个香头为小莲花香(3天内有吉事)
20、左右持平,低于中间3分之一,称大天真(神仙降临)
平安香:平安无事。
禄 香:左搭右减,右搭左减。
小天真:佛祖临坛,急焚香火。
大天真:佛祖临坛,急焚香火。
小莲花:三日之内必有人来,吉事相望。
大莲花:七日之内来财喜。
献瑞香:三日之内有吉祥之兆
口舌香:七日之内有凶人来争是非
寿 香:左搭右增,右搭左减
长生香:三日之内有人相邀请
天地香:天地採香,急焚香火
催供香:三日之内有祖师降临,急献供上香
孝服香:七日之内主家中穿孝服
增福香:十日之内有吉祥如意之事
催命香:月中有命终之人,或半年内伤小口
催丹香:道家生丹,身轻体壮,庶人长智,发福生财
功德香:功行全备,神灵默佑
极乐香:修仙自有金丹成,庶人终有喜庆成
增财香:十日之内有进财之兆
贼盗香:早有土寇,晚有盗贼
疾病香:七日之内有人患疾病
恶事香:七日之内有人来撩事斗非
成林香:行功立德,自有护法,创作喜事,自有天相
消灾香:灾消难满,百福并生

佛学经典
顺治皇常归山河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自转烦;百年三万六千天,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吾本西方一纳子,为何流落帝王家;
来时欢喜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将,南北山头卧土泥;来时糊涂去时还,为人切莫用心机;
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每日清闲自家知,红尘之事远相离;
口中常吃清和饭,身上常穿百纳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栖;
莫说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代种根基;十八年来不自由,南争北战几时休;
吾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
憨山大师劝世文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渡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稳守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常言硬弓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皆因闲开口,招灾多为热心肠;
是非不必争你我,彼此何须论短长;吃些亏处原无害,让他几分有何妨;
春天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嗔真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为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场;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天穷通日日忙;休斗胜是莫争强,百年浑是戏一场;
顷刻戏房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惺梦山人七笔勾
人生在世是虚浮,光阴迅速渡春秋;日月如梭容易过,三岁孩童易白头;
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争名夺利成何用,世事奔波一笔勾。
高官厚禄是虚浮,金带垂腰五凤楼;臣伴君王羊伴虎,王法不犯是公侯;
古今多少文共武,无非图个好名头;看破朝纲如春梦,文武功名一笔勾。
万两黄金是虚浮,千思万想用计谋;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银钱不肯修;
有朝一日无常到,万贯家产一时丢;堆金积玉难买命,白玉黄金一笔勾。
姣妻美妾是虚浮,姻脂花粉共香头;每日打扮时新样,年少青春爱风流;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同伴鸳鸯今拆散,恩爱夫妻一笔勾。
生男育女是虚浮,每日忙忙为儿愁;男大终身定婚配,女大应当对门楼;
为男为女把家计,一生辛苦白了头;男是冤家女是债,男女冤家一笔勾。
朋友相交是虚浮,人情往来两相投;有酒有肉皆朋友,急难之中无人救;
不借银钱还犹可,借了银钱反为仇;只为钱财红了面,朋友相交一笔勾。
田园产业是虚浮,前人田地后人收;争得田地人不在,劝君念佛早回头;
念得弥陀终须有,倘若不念空手无,世上万般均是假,争田争地一笔勾。
三世因果经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成。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臻。
善男善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世做官为何因,三世黄金妆佛身;三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雕刻佛象塑菩萨,容貌端正盖世人;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轿补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灾民;
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衣无穿为何因,前世无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救济受灾人;
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吃斋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前结彩多;夫妻永寿为何因,前世长幡敬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忤逆不孝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多放生;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
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虐待妇女们;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眼瞎为何因,前世损路害失明;今生臭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嘲笑拜佛人;
今生缺手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钱不还人;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酒肉供佛前;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踏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害人;
今生矮者为何因,前世地下看经文;今生吐血为何因,前世酒肉念经人;
今生耳聋为何因,前世挠乱念佛人;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荤辛佛前供;
今生臭气为何因,前世污物放佛前;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万般自作由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前世修福今世享,今世修积后世受;
有人受持因果经,消灾免难寿延长;有人讲说因果经,事事如意得称心;
有人高唱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印送因果经,灾凶横祸不临身;
若是因果无处应,善恶赏罚如何分;若人念佛虔诵经,同生西方极乐行;
有人深信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三世因果说不尽,上天不亏善心人;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以君寄在禄宫库,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听知音,印送此经吉星临;能送十本身强壮,如送百本福寿增;
如送千本无灾难,愈多相送愈得善;多多益善福星临,世代儿孙家道兴;
一人传十十传百,永世不堕地狱门。
劝孝篇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就来裹裙片,并未带来一文钱;身上无有一条线,问爹问娘要吃穿;
娘坐一月罪受满,如同罪人坐牢监;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
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受风寒;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
半夜睡醒儿哭唤,打火点灯娘耐烦;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湿毯;
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
对天祷告先许愿,烧香抽笺求仙丹;煎汤调理时挂念,受尽苦愁对谁言;
每日娘要做茶饭,儿啼哭来娘心酸;饭熟娘吃儿又喊,丢碗把儿抱胸前;
待儿吃饱娘端碗,娘吃冷饭心不安;倘若无乳儿啼唤,寻觅乳母不惜钱;
或喂米羹或嚼饭,或求邻舍讨乳餐;白昼儿睡把事办,或织布来或缝衫;
儿醒连忙丢针线,解衣喂乳哄儿眠;晚间儿睡把灯点,或做鞋袜或纺棉;
出入常把娘来唤,呼爹叫娘心喜欢;学走恐怕跌岩坎,常防水边与火边;
时时刻刻心操烂,行走步步用手牵;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三年乳哺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或稀或稠一大难,儿出痘花胆更寒;
一见痘花有凶险,请医求神把心担;幸蒙神圣开恩点,过了此关先谢天;
八岁九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学课书籍钱不算,纸墨笔砚又要钱;
放学归家要吃饭,缝衣造饭娘耐烦;衣袜鞋帽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奋,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
央媒定亲要物件,又打首饰并钗环;样样物件父母办,件件礼物要周全;
备办迎亲设酒筵,夫妻团园望生男;花钱多少难算尽,还要与儿置庄田;
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妆奁;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
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儿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烧香问神求灵签;捎书带信把卦算,盼望我儿早回还;
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难报一二三;
青发难数恩难算,杀身割肉报不完;倘若生儿娘不管,饿死焉能有今天;
为子先把孝道看,人老靠儿养百年;小靠父母老靠子,老而无子命难全;
父母吃穿靠子办,切忌莫惜银和钱;父母在世休游远,游必有方对亲言;
出必告来返必面,爹娘见子心放宽;出门年少速回转,免得爹娘夜不眠;
在世孝敬胜祭奠,二老能活几多年;孝顺父母天看见,兄弟妻子要团圆;
莫听妻言家分散,兄要忍来弟要宽;娶妻丑陋夫莫怨,五行八字命由天;
为妻莫嫌夫贫贱,百世修来共枕眠;三从四德守闺范,学个温良女中贤;
夫若与子争长短,莫在后面添孬言;夫若做恶不向善,劝夫行善孝椿萱;
一家大小能向善,能体亲心是圣贤;子孝娘贤同奉养,夫妻同孝赵居先;
公婆面前莫变脸,晨昏二时常问安;居家过日要勤俭,尽心竭力孝堂前;
董永尽孝将身典,仙女成婚中状元;郭巨埋儿妻情愿,天赐黄金孝感天;
曹庄杀狗把妻劝,孟宗哭行身受寒;莫说后娘心不善,且看古贤闵子骞;
王祥卧冰鱼出现,寿昌寻母去了官;杨辅访道老僧点,披衣倒履活神仙;
杨辅回家见母面,竭力尽孝脱了凡;孝顺父母看上面,祖父祖母在堂前;
爷爷婆婆要知感,恩养亦是一层天;你孝父母看下面,兄弟姐妹骨肉连;
伯父伯母一样看,姑娘姨娘心勿偏;父母有过务苦谏,好言相劝心喜欢;
打你骂你莫强辩,子孝自然父心宽;倘若父母有病患,或借或当莫怨言;
父母百年闭了眼,衣衾棺廓要周全;守丧行孝连葬掩,常言人亡入土安;
有钱无钱量力办,富贵贫贱不一般;儿有果供灵前献,清明佳节烧纸钱;
坟茔修好时常看,莫教风水有伤残;假若坟墓有缺陷,破甲伤丁不产男;
丁兰刻木真有显,王衰行孝跪坟前;人有诚心天有感,善事父母能感天;
羊羔跪乳将恩感,禽兽还知孝为先;子尽孝道头一件,为媳尽孝贤名传;
贤孝二字说不尽,再劝不孝忤逆男;世上有等忤逆汉,忘了根本欺了天;
养育之恩不思念,吃烟赌博懒耕田;不孝父母有偏见,重爱妻子论长短;
对待父母如奴汉,交朋结友如祖先;父母吃穿不备办,照看儿女心太偏;
父母有病不挂念,反说老病难保全;父母故后不伤惨,还说年老理当然;
妻子有病请医看,抓药调治不惜钱;妻子儿女命有险,拍手跺脚咒皇天;
逆子逆妇狼心胆,天地不容入憎慊;法律定得甚明显,若犯王法不容宽;
骂母拟绞殴者斩,杀者凌耻九族怜;王法逃脱天地显,雷击火烧或水淹;
天律逃脱阴律现,油锅煎熬上刀山;割心抽肠剜双眼,罪满转生六畜变;
不信专把天雷看,单击奸妇忤逆男;孝顺不难有两件,我劝男女记心间;
或农或商或贵贱,莫嫖莫赌莫吃烟;如戒艳妆勤纺织,赐福检点奉老年;
这是一篇劝孝歌,刊印出世令人观。
劝善篇
世事不古风俗变,名利二字把人缠;士农工商遍地窜,求名求利不一般;
也有出仕为官宦,也有务农作庄田;也有寒窗读书卷,也有学艺度时艰;
也有设法生意做,也有坐着赚银钱;也有富贵任意荡,也有贫贱没吃穿;
也有先富后贫贱,也有先贫后做官;也有家贫心性善,也有富贵无善缘;
也有家业自己创,也有浪子败家园;也有聪明伶俐汉,也有丑陋蠢愚顽;
也有矜寡又遭难,也有父母儿孙全;也有修身将性炼,也有作恶巧生端;
也有盗贼学拐骗,也有乐善好施钱;也有妓女入娼院,也有贞女勤纺棉;
也有求名发钱办,也有求财丧外边;也有前善后不善,也有先恶后为贤;
贫富贵贱难尽叹,善恶报应说不完;今生荣华前生善,今生受罪前世冤;
福祸无门有人践,为善福报作恶惩;安分守已心田善,君子纵贫不怨天;
要作长命莫行短,要求子贤心要端;为善最乐行方便,修身为本古圣贤;
光阴一去金难换,过了一天少一天;有钱积德快行善,礼仪廉耻要学全;
读书种田是正干,酒色财气不可贪;酒是毒药将性乱,色是刚刀剌心肝;
千里求财命有险,好色伤身后悔难;饮酒不醉头一件,见色不迷是英男;
无义之财莫强占,忍气吞声最为先;杜康造酒把人乱,禹恶旨酒真圣贤;
柳下坐怀心不乱,留下贤名万古传;范公得财广行善,父子用心设义田;
公婆同居家不散,百事吃亏学忍难;纵然不能学古圣,存心正直自安然;
莫把良心坏半点,暗室亏心难瞒天;人生在世曲指算,难活三万六千天;
今夜脱鞋放一晚,不定明日穿不穿;奉劝世人早看淡,有钱积德种福田;
世间有等愚迷汉,一生不肯结善缘;贪心不止意难满,有了八百想一千;
有了一千想一万,积攒银钱将他拴;总是心想难满愿,为求富贵把恶添;
既得富贵不行善,好比浮云空中悬;大厦千间难尽占,夜眠只有八尺宽;
任你积米有千石,每日能食几多餐;任你家财有万贯,难免不进鬼门关;
任你衣服有千件,死后何曾件件穿;富贵死后穿绸缎,好坟好墓好木棺;
任你件件都备办,此身总要到黄泉;花棺彩样都好看,土地埋人都一般;
儿女灵前空祭奠,罪孽总是自己担;儿女难替罪半点,不怕你家有银钱;
阴阳阻隔难会面,望乡台上不能言;阎王最喜身善汉,众位判官不要钱;
唐朝一品不行善,阴朝地府不论官;总然富贵不贫贱,岂能买通地府官;
人生在世如住店,临死难带半文钱;空手去到阎王殿,善恶功过算一番;
为善转生为官宦,作恶阴律不容宽;瞒心昧已剜双眼,大秤小斗上吊杆;
抛撒米面油锅炼,翻刻淫书上刀山;不孝父母把畜变,溺杀女婴抽心肝;
淫人妻女上磨碾,咒骂公婆割舌尖;唆人争讼刀割胆,呵风骂雨挨雷鞭;
宰杀耕牛变鸡犬,污秽字纸把耳烂;决水放火心剌箭,诓骗人钱变畜还;
阴曹罪满轮回转,后世孽苦更无边;六畜本是人来变,六道轮回古今传;
阴司受罪未曾满,儿在阳间败家园;家产好似冰消散,又嫖又赌又吸烟;
嫖赌嚼摇他全占,夺纪减寿断香烟;为人在世不行善,子孙不好是枉然;
恶孽到头把帐算,始知阴司法律严;奉劝世人早行善,莫到临头后悔难;
皇天最喜改过汉,人能悔过天神欢;百恶一善能改免,望人早早回心田;
趁此三寸气未断,且莫误了好机关;得个人身莫看贱,前世修了五百年;
发放投生将人变,叫人体贴古圣贤;耕读二字且莫慢,忠厚传家万万年;
诸恶莫作同行善,好人头上有青天;君子固穷心不变,时至皇天另眼观;
此段言语虽俗浅,若人依从是神仙。
成家篇
天地神明不可瞒他,昼夜巡查善恶家。朝廷王法不可犯他,循规蹈矩良善家。
皇粮国稞不可欠他,钱粮早完忠义家。父母大恩不可忘他,辈辈孝顺兴旺家。
生养女儿不可惯他,时时教训义方家。前房儿女不可虐他,宽心大量贤良家。
幼年儿女不可打他,好言开导教训家。闺中长大不可留他,少贪财礼送婆家。
亲生儿女不可卖他,投父投母到人家。女儿若多不可溺他,溺死定是结冤家。
师傅教训不可违他,学成本事养身家。读书写字不可懈他,一步高升贵人家。
教训徒弟不可宽他,勤勤恳恳诲人家。兄弟同胞不可分他,九世同堂张公家。
枕边之言不可听他,若听妻言必分家。妻若貌丑不可嫌他,丑妇贤良善持家。
娶妻妆抹不可图他,三从四德淑女家。无义朋友不可交他,忘恩负义害我家。
人寄财物不可动他,原物交还旧主家。受人之托不可误他,交朋结友信实家。
男女老少不可骂他,恶言伤人伤自家。少年子弟不可诱他,坏人如同杀人家。
软弱贫家不可压他,依势欺人恶人家。
为人篇
依富欺贫之人不可近他,口是心非之人不可结他,
时运未来之人不可贱他,不知高低之人不可理他,
反面无情之人不可交他,饮酒不正之人不可请他,
撒刁撒泼之人不可惹他,来路不明之人不可留他,
说长道短之人不可敬他,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慢他,
读书明理之人不可轻他,忠厚老实之人不可哄他,
哑聋眼瞎之人不可戏他,矜寡孤独之人不可欺他。
得人恩义且莫忘他,受人之托且莫误他,生意买卖且莫瞒他,无义之财不可取他,
无衣无食不可笑他,好穿好吃且莫学他,不行正道且莫理他,打牌掷骰且莫看他,
言语不定且莫信他,谈笑闺阁且莫听他,人或失错且莫怨他,积善修福且莫毁他。
世人笑我、说我、欺我、骂我、打我、害我、轻我、贱我,何以处之?
只是容他、宽他、由他、怕他、恕他、让他、躲他、不惹他,
再过几年,看有他无他。
修身篇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难。
为人持身处世,总要心正行端。
凡事退后一步身自安,出言忍耐几句心身宽。
让他三分何等清闲,容忍片刻何等自在。
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曾惹是非。有人问我他人事,摆手摇头我不知。
结交有道之人,断绝无义之友。当饮清淡之茶,勿贪花色之酒。
时开方便之门,谨闭是非之口。

南无(皈依)喝罗怛那哆罗夜耶(三宝).南无(皈依)阿唎耶(圣),婆卢羯帝(观)烁钵罗耶(自在).菩提萨埵婆耶(觉有情). 摩诃萨埵婆耶(大觉有情).摩诃迦卢尼迦耶(有大悲者).唵(皈命),萨皤罗罚曳(一切尊).数怛那怛写(为救济於一切恐怖者).南无(皈命)悉吉栗埵(於彼)伊蒙阿唎耶(我圣).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观自在香山).南无(皈命)那罗谨墀(言圣观自在贤爱.慈悲之心).醯利摩诃皤哆沙咩(我今宣说).萨婆阿他豆输朋(一切希望圆满而有光辉者).阿逝孕(无比).萨婆萨哆(一切鬼神不能打胜者)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童真).摩罚特豆(有道即令迷界清挣者).怛侄他(谓).唵(皈命).阿婆卢醯(有光明智慧者).卢迦帝(观自在).迦罗帝(超越世间者).夷醯唎(吁狮子王).摩诃菩提萨埵(大菩萨).萨婆萨婆(一切一切).摩罗摩罗(忆念忆念),摩醯摩醯唎驮孕(心真言).俱卢俱卢羯蒙(作作事业).度卢度卢(保持保持)罚闍耶帝(游空者). 摩诃罚闍耶帝(大游空者).陀罗陀罗(保持).地唎尼(持者).室佛罗耶(帝王自在). 遮罗遮罗(行动).摩麼罚摩罗(无垢者).穆帝隶(无垢体).伊醯伊醯(教语).室那室那(弘誓).阿罗参(王)佛罗舍利(觉坚固). 罚沙罚参(欢喜).佛罗舍耶(除灭由贪瞋痴行动之毒害者).呼嚧呼嚧摩罗(作法无垢).呼嚧呼嚧醯利(速疾速疾,有花鬉者).娑罗娑罗(坚固者),悉唎悉唎(或莲花). 苏嚧苏嚧(莲花颈). 菩提夜菩提夜(悟悟).菩驮夜菩驮夜(教悟).弥帝唎夜(有慈爱者).那罗谨墀(青颈).地利瑟尼那(坚利).波夜摩那 (名闻).娑婆诃(欲见者,令影现,生欢喜圆满成就涅盘之意).悉陀夜(义).娑婆诃(有成就者).摩诃悉陀夜(大义).娑婆诃(有大成就者).悉陀喻艺(无为).室皤罗耶(得大自在). 娑婆诃(於悉地与瑜伽有自在者).那罗谨墀(贤爱).娑婆诃(为青颈圆满成就).摩罗那罗(有猪面).娑婆诃(成就).悉罗僧阿穆佉耶(爱语第一义),娑婆诃(手执莲花者). 娑婆摩诃(大成就)阿悉陀夜(无比).娑婆诃(成就). 者吉罗阿悉陀夜(无比).娑婆诃(成就).波陀摩羯悉陀夜(大义).娑婆诃(於法螺之声,令开悟者).那罗谨墀皤伽罗耶(贤首圣尊). 娑婆诃(成就).摩婆利胜羯罗夜(英雄威德生性).娑婆诃(征於住左肩方面之黑色魔者).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皈依佛法僧三宝),南无(皈命)阿唎耶(圣).婆嚧吉帝(观).烁皤罗夜(自在).娑婆诃(成就).唵(皈命),悉殿都(令我成就).漫多罗(真言).跋陀耶(句),娑婆诃(成就).

大悲咒全文大意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於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於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於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圆满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圣域佛教录音播放器
[点击下载此录音] :迅雷超速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