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评论>张五常:中国的农业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7:32:38
在《南窗集》写了两期关于中国农业,写得用心,累了,躺在床上想着一个问题。五十年来中国的人口上升了很多,二十年来人均收入大幅地上升了,二者都含意着农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但为什么农产品之价,与其它物价相比,还没有大幅地上升呢?其它物品的产量无疑是大幅地上升了,不严谨的观察与推理,显示着农产品的产量也同样地大幅上升。进口的农产品有增加,但考虑到其它物品的进口也增加了,加上可以想到的其它因素,总不能满意地解释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为什么上升得那么少。再考虑到这些年农民转到工商业去的愈来愈多,要解释的问题变得更困难。
农业的科技有改进吗?渔业及畜业是有的,但遍走神州,耕耘的方法主要还是古老相传的那一套。有引进农业机械吗?中国的耕地一般高低不平,不适用。我只在河北与东北等两三个地区见到广大而平坦的耕地,但机械不多见。在中南方,小型机车偶有,取代牛耕田,也不多见,见到的主要还是牛耕田。我不怀疑耕地的总面积是增加了,但开发成本奇高的梯田在中国早就出现,新开发的耕地不会多得惊人吧。
反复推敲自己对农业的所知找答案。当年写《佃农理论》,不仅掌握了台湾的农业资料,更重要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业资料我知得很多,有着录的差不多全部看过。后者主要是美国的卜赛教授(赛珍珠的丈夫)在南京大学劳师动众,调查中国多个省份得到的详细资料。那确是中国农业研究的黄金时期。卜赛的好几位助手也为中国的农业著书立说,而英国有些专家也跑到中国来凑农业研究的热闹。除了这些及少小时对中国农业的认识,在美国我曾经小规模地染指林业、渔业、果业、种植业等,多多少少对这里要分析的问题有点帮助。
是难题,而我只花了几个小时想出来的解释不一定高明,试写出来给读者考虑吧。有两方面。其一,最重要的,是中国自古相传的农业技术与知识了不起。不是我说的,卜赛教授与来自西方的一些专家早就这样说。中国的手作农植知识把他们吓得要命。例如水植的发明,水田与鱼殖的交替轮植,植物与人的粪尿循环使用,川流不息地你养我,我养你,以及混合不同植物一起培植等技术,七十年前西方的农业专家惊为天才。当时跑到中国来的西方专家,叹为观止之余,说:「我们认为不能再增产的农地,在中国可以再增产。」炎黄子孙当年吃不饱,兵荒马乱及跟着废除私产是原因吧。
其二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耕地性质与西方的不同,中国的农植产品与西方的有别。单论蔬菜,中国人不容易在西方的市场找到喜欢吃的。说品味有别不对,因为西方人喜欢吃中国的蔬菜。耕地性质不同,手植蔬菜,以桶灌溉施肥,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品种的选择就固定下来了。优质的菜心很好吃,西方没有,因为他们的种植方法种不出来。
是的,在土地的农作使用上,中国的传统知识,加上引进一点新的,容许远比西方为大的供应弹性。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中国农产品的品种是数千年的智能与选择淘汰下来的。地少人多,耕地高低不平,而梯田更是怪现象了。这些皆不利,但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农民不蠢,传统的农业智能应该是今天农产品供应弹性比我们想象的为高的原因。
不管怎样说,发展下去,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还要上升,政府补贴会扰乱目前发展得很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