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全新互联网三网融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0:56:16

编者按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互联网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三网融合由此成为2010年当之无愧的热点词汇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近日接受《科学时报》专访,论中国全新互联网三网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认为,三网融合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先进生产力,对传统的电信与广播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推动。在推动过程中,传统电信与广播又反过来促使互联网本身更加完善。这就是我理解的三网融合。当前方案为2015年前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勾勒出了发展蓝图,而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则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中国的目标不应限于推广ip技术,而是要创造符合国情的全新互联网。三网融合这一布局中的三大元素却不是可以任意摆放的等边三角形,而是互联网居上,电信网与广播网作为基础设施居于左右两侧,共同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全新生产力。

1、三网融合要历经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2010年之前已经完成,主要成果是电信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造就“各献所知”的信息环境。在这个阶段,电信网接纳ip协议,融入互联网,互联网也获得了一种普适、通用的基础设施。因为十几年前,各大行业分别筹建各自的全国性计算机网(金税、金卡、金桥等),它们都需要靠自己搞基础设施。而在电信网提供了普适化、通用化的基础设施后,信息化才得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互联网也才成为“各献所知”的全国性环境,中国也成为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第一大国。

2、ip网长远发展的巨大障碍到2010年左右是,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内容难以管控,视频难以通畅。尽管“内容可管、视频流畅”是广播的优势,但如果继续拒绝ip网的双向互动概念,广播电视的数字化难以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由此这三大网络发展的障碍不同,但解法都是三网融合,即ip网与非ip的广播网互相接纳、互相包容。三网融合的第二步工程到2020年以前,广播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信息化推动先进文化的突破,造就各取所需”的信息环境。因为在互联网的流量中,“点对面”连接的比例正在超越“点对点”的比例,流量的幂律分布性质正在超越泊松分布性质。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从原理上揭示,单纯依靠“点对点”ip网络,已难以适应幂律分布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实测证明,来自少数web网站(尤其是视频网站)的流量已占全网流量的70%~90%,互联网出现了发展中的悖论:一方面总流量以“十年千倍”的速率增长,让人们痛感带宽的不足;另一方面,内容完全相同的共享文件又在主干节点之间千遍万遍地冗余传输,造成带宽的浪费。互联网由此面临结构变革。

3、以数据库为中介,让“永无拥堵、可管可控”的“前结构”与“双向互动、按需服务”的“后结构”互补相助,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基本原理。当前,互联网遇到的“视频不畅、内容难管”这两个难题,正是ngb开局的绝好机遇。未来,ngb还将从原理上帮助互联网解决主动服务以及资源耗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三网融合是中国政府运用和谐社会政治智慧提出的一种政策导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它试图营造行业之间合理竞争的环境;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它试图让新生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创造更加先进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