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天皇《终战诏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1:18:58



8月15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2周年的纪念日。日本,这个近代以来崛起最快,发展最迅速,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最大最惨烈伤害的国家,在战争过去60多年后的今天,似乎仍然没有吸取教训:参拜靖国神社、发表不负责任言论、否认侵略、否定大屠杀、四处挑衅国家民族关系……

本人稍懂一点日语,深知日本民族和语言的暧昧性,试图从中找出日本民族的特点。看过了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读过了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也算大概有了一点了解。近日重新翻读当初日本的战争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觉得这份诏书确实大有问题,有必要解读一下。

下面先看看《终战诏书》的原文:

                 日本天皇《终战诏书》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首先,为什么是“终战(しゅうせん)”而不是“投降”?“终战”,顾名思义就是“停止战争”,是还有能力继续战争但是决定单方面停止进攻不打了。我们看当时日本的形势,国家经济因为多年的侵略扩张战争面临最后的崩溃,居民食品饮水都是配给制,兵工厂和工业制造部门早已使用妇女和学校儿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能源枯竭,交通运输依靠人力畜力……其实他们已经不可能坚持得了多久,任何一场再稍微大型一点的局部战争都可能成为压垮日本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两颗原子弹的投放不过是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傲慢而自卑、坚强又脆弱的日本人深深地知道这一点,他们虽然有能力再让盟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却已经不可能阻止盟军登陆本土,本土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反攻了。如果说是“终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顾全了国家民族的面子,成了是日本主动停止了战争,给了世界和平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是“投降”,就是打不过别人自己低头认输了,——伟大的“大和民族”还有谁是敌手呢?“天照大神”的后代天下无敌嘛!所以日本人不能认输,也不愿认输。

其次,“大东亚共荣圈”始终是日本人心中念念不忘的理想情结。什么叫做“谋求帝国臣民之康乐,同享万邦公荣之乐”?当然是日本主导下的“八纮一宇”,“贵贱老少,各安其位”。裕仁在这里已经说了,这个理想是先前数代天皇的遗愿,也是他本人念兹在兹的。现在日本虽然失败了,但是理想并没有放弃,这从战后几十年来政客和民间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来,只要还有机会还有可能,日本随时会为了这个理想卷土重来!

再次,日本只承认正式向英国和美国宣战,没有向中国和苏联宣战。因为日本关东军曾经试图北进侵略苏联,却被苏军元帅朱可夫率领大军在我们内蒙古诺门坎地区好好教训了一场,不得不停止进攻苏联,就没能向苏联宣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承认向中国宣战,应该说其实从来就没有把中国作为他的对手,中国不够资格被他宣战。其实看看历史,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不宣而战,只要他高兴,随时就会派遣军队进入你的国家,就好象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行军一样肆无忌惮。中国是那么弱小,哪里够资格做日本帝国的对手呢?所以,后来日本人不承认侵略中国,说是“进入”中国,是 “保护日本帝国的利益”,是维护日本的生存和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

再次,天皇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说排斥别国的主权,侵犯别人的领土,不是他天皇的意思。看看日本的近代史,自从推翻幕府、建立绝对皇权之后,天皇的政治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凡是军国大事,统统都要得到天皇的首肯。伊藤博文侵略台湾,得到了明治天皇同意;明治天皇“驾崩”了,当时日俄战争的指挥官乃木希典元帅和妻子还自杀“追随天皇于地下”;大正天皇任内制定针对中国的“二十一条”;昭和天皇裕仁上台,就是“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还有“偷袭珍珠港”。天皇的权力这样大,所有的政事都要他点头,他怎么可能没有责任?他应该是最大的战争罪犯!

再次,充分肯定了日本举国上下对战争的支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整个国家民族都是有罪的。“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已经说明了全国上下都支持战争,试问如果真如我们国家老一辈领导人说的“日本人民是无罪的”,那么战争的兵源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那个叫千鹤子的日本妇女为了促使丈夫勇敢上战场,而在结婚第二天就自杀身亡呢?人民肯定是有罪的!

其次,日本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了。“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真的是残酷,有的人或许也的确无辜,但是这个结果是谁造成的呢?日本不到处耀武扬威、不八方树敌、不烧杀抢掠、不残酷在先,谁会对他们动手教训呢?但是日本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总是在说“日本是唯一遭受原子弹伤害的国家”,还成立“原爆纪念会”、“原爆纪念馆”,设立 “原爆纪念日”。从这里也看得出来,日本是被迫停战的,是为了不“导致我民族之灭亡”;然而世界人民也是有罪的,因为继续打击日本就“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他打你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东亚的和平安定,你打他就是要灭亡他的民族,破坏人类文明。什么叫“强盗逻辑”?日本人就是!

再次,日本还在聚集潜力,准备时机成熟再东山再起,相信失败是暂时的。“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失败是因为时运不好,运气不佳,战争打得不是时候。但是,只要能够忍得住难以忍受的、耐得住难耐的,就一定会有“万世之太平”,也就是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最后,谁是“神州”?裕仁相信“神州不灭”,要求全国一致,奋发图强,“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国家内部动荡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显然,按照他的意思,日本还是大有希望的。

从整个诏书来看,裕仁反复强调的是日本遭受到了怎样的伤害,而对于日本对世界的伤害几乎只字不提;承认了英美的大国地位,却不承认中国,这导致了数十年来中日关系的纠缠不清;要求日本国民励精图治,以求快速强大起来;否认自己的罪行,推脱责任。

日本民族是一个服强不服弱的民族,美国好好教训了他,成了日本人民的太上皇,现在美国一开口日本就老老实实出钱出力,这是一个明证。由此可见,也许我们对日本的确太过宽容了,如果中日之间还有一场战争的话,那么也许我们也应该好好教训他。

蒋委员长没有坚持派兵随同美国占领日本,这是错误的开始……

 

附文:日本裕仁天皇《终战诏书》日文版(谨供识者研究)

朕深く世界の大势と帝国の现状とに鉴み、非常の措置を以て时局を収拾せむと欲し、兹に忠良なる尔臣民に告ぐ。

朕は帝国政府をして米英支苏四国に対し、其の共同宣言を受诺する旨、通告せしめたり。  抑々、帝国臣民の康宁を図り万邦共栄の楽を偕にするは、皇祖皇宗の遗范にして朕の拳々措かざる所、曩に米英二国に宣戦せる所以も、亦実に帝国の自存と东亜の安定とを庶几するに出て他国の主権を排し、领土を侵すが如きは固より朕が志にあらず。然るに交戦已に四歳を阅し朕が陆海将兵の勇戦、朕が百僚有司の励精、朕が一亿众庶の奉公各々最善を尽くせるに拘らず、戦局必ずしも好転せず。世界の大势、亦我に利あらず、加之敌は新に残虐なる爆弾を使用して频りに无辜を杀伤し惨害の及ぶ所、真に测るべからざるに至る。而も尚、交戦を継続せむか、终に我が民族の灭亡を招来するのみならず、延て人类の文明をも破却すべし。斯の如くむば、朕何を以てか亿兆の赤子を保し皇祖皇宗の神霊に谢せむや。是れ,朕が帝国政府をして共同宣言に応せしむるに至れる所以なり。

朕は帝国と共に终始东亜の解放に协力せる诸盟邦に対し、遗憾の意を表せざるを得ず。帝国臣民にして戦阵に死し、职域に殉し、非命に毙れたる者、及び其の遗族に想を致せば五内为に裂く。且、戦伤を负ひ、灾祸を蒙り家业を失ひたる者の厚生に至りては、朕の深く轸念する所なり。惟ふに今後、帝国の受くべき苦难は固より寻常にあらず。尔臣民の衷情も、朕善く之を知る。然れども、朕は时运の趋く所、堪へ难きを堪へ、忍ひ难きを忍ひ、以て万世の为に太平を开かむと欲す。

朕は兹に国体を护持し得て、忠良なる尔臣民の赤诚に信倚し、常に尔臣民と共に在り。若し夫れ、情の激する所、滥に事端を滋くし、或は同胞排挤互に时局を乱り为に大道を误り、信义を世界に失ふが如きは、朕最も之を戒む。宜しく挙国一家子孙相伝へ、确く神州の不灭を信じ、任重くして道远きを念ひ、総力を将来の建设に倾け、道义を笃くし志を巩くし誓って国体の精华を発扬し、世界の进运に後れざらむことを期すべし。尔臣民其れ克く朕が意を体せよ。                                                                                                  

                                               御名御玺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