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开复学生网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47:28
我与开复学生网的故事

作者:王昕


  即将告别大学,即将踏上去欧洲的留学之路,回想大学四年里走过的学习和生活之路,有很多思考和收获,更多的是感激。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生命的方向,我想我也是,而每每的,现实里总有太多困惑和迷惘,失落与低迷,我想,大学里的日子有很多同学喊着郁闷和迷茫,有很多同学沉浸在游戏和各种娱乐里,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大学最开始的阶段里发现了开复网,很庆幸自己后来得到了开复老师和很多网站里前辈与同学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一路走下来,不断地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奋斗。回望大学,我的朋友曾写下这么一句话,“大学,我学会了知识,懂得了思想,但我却没有了信仰”,每个人都在最终寻找自己生命的支点和力量,我想,大学里的很多知识都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被遗忘的,但是我的黄金时代里曾获得的心的力量和结识的那些率真,执着的人们,让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我和开复网的故事。

  还记得那年夏天高考落幕后的失望和对大学象牙塔般生活的依稀期盼,那个夏天,曾有少年失落的焦躁和不甘的倔强,还有模模糊糊的,憧憬大学时代的兴奋。很快,现实的日子又让自己多了一份失落和迷惘,大学是这样的吗,一样年轻的新校区和年轻的学生,在一片刚被开拓出来的大学城里。我们成了这片热土的拓荒者,也多少有种牺牲品的感觉,一切的制度都在建立和完善中,一切都又像这片新的土地一样,充满了蒸腾的希望也夹杂着焦躁的浮动。夏天里新校园明晃晃的水泥路面,没有阔大的古老梧桐的华盖,新的楼房,新的老师,新的楼房,没有意想中的浓浓的学养与校园文化的传统,一切有种被速成的无奈,在这个本就浮乱的年代。我曾经很讨厌这样不生根的生活,周围有很多同学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是一种无奈的逃避,我知道很多人心中也有理想,但人最过不去的总是自己,校园里没有多少生存压力和自由安排的大学生活,总给了人很多的退路,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或者好好谈几次恋爱是很多人的选择,也有很多人选择了苦行僧般攻读课业的生活。我最初的状态处于后者,要重新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日渐涌起的对家里,对自己的责任的感觉让自己没有丝毫敢去放松的念头,我把时间统统地交给了课堂和自习室,充实,但多少总觉得有些走的不那么快乐,大学里到底该怎么过,我总在问自己,以后出去了做什么呢,能做什么呢?那时心里常常很惶惑,只有安心去读书和自习让自己有中踏实的感觉,仅仅是这样吧。

  感觉到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去迫使自己不能再无所作为,但也常常地觉得心里动力不足,我想那时心里缺少一种东西,叫做热爱。还记得那是在大一下的马经课上,老师偶然放了一盘录像给我们看,CCTV录制的对话节目,《你是人材吗》,当时觉得很震撼,震撼于开复老师对人材的独特理解,诚信和对事业真正的热爱,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李开复先生,也是第一次寻找到自己一直在问的问题的答案。之后我对开复老师说倡导的个人基本的内心的东西和真正对事业,学业的追求,热情,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完完整整地读了两遍凌志军先生在采访了开复老师和“微软小子”后的书《成长》,现在还记得很清晰的那些话,“微软的员工“不休不眠”地工作,肯定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们,肯定是在享受一种乐趣。”,“美国学生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这让人想起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做事原则:It's fun。也许是十多年应试教育下来的心灵的疲劳吧,我们总习惯于排队的文化,我们习惯于追逐众人追逐的目标,高喊着自由但在被给予自由后又找不到了方向,习惯于为了优秀而优秀,习惯于背负着父母,亲人,师长的期望去学习,但到最后却心灵疲惫而没有了继续让自己前进的动力,我们到底要什么,我总在问自己,在开复老师的见解和微软小子的经历里,我想,我找到很多共鸣,很多启示。

  我开始去寻找自己的路,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问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人,很幸运而惊喜的是,在之后的那个04年的暑假,我在网络上发现了李开复的中国学生网站,我带着好奇和欣喜进入了论坛,竟然惊喜地发现原来在电视上见过的开复老师像普通朋友一样平易地出现在论坛上,给我们中国学生解答着各种成长和学习上的问题,而且网站上还有很多其他关心中国青年的师长和前辈,很多志同道合的青年,感觉论坛就是一个精神的圣地。其中记得十分清晰和深刻的是开复老师给我们中国大学生写的信还有刘润大哥的一个演讲《从入学开始准备毕业》,当时感觉有中陡然惊醒的味道,虽然才大一,但从那时起我真正开始了大学四年学业的规划和毕业后目标的确立。当时很受开复老师留学奋斗的经历所感染,更崇敬开复老师所达到的事业高度和人生目标,十分向往于国外一流大学深厚的学养,务实的作风,前沿而创新的开拓方向,大批大师级的导师,更重要的是那些一流大学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和真正激发一个人的研究热情与开拓潜能的人文关怀。同时开复老师也提到中国的时代机遇,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更是一个拥抱全球化的时机,而我们中国青年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机遇面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价值,开复老师从一个师长和企业领导者的经验建议我们中国学生,做中西合璧的复合型人材。当时听到这些,内心很激动,仿佛又寻到了过去心中信仰的精神象牙塔,也似乎对于自己要走的路和在这个时代里所能作为的事业有了逐渐清晰的方向,而刘润大哥的从入学开始准备毕业的话语,让我一下子觉得其实毕业并不遥远,而且如此竞争激烈的时代,有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四年走完,所获得的成长必然是不同的。那次进入开复网站所收获的警醒和激励,还有间接感受到的开复老师的人格魅力成为了我大学时代第一次的思想启蒙。我当时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学毕业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以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所需要四年学业与能力开拓的规划。

  我开始更有目标地学习,我知道要为进入一流研究生院做准备,必须具有扎实的课业功底,同时也要培养自己思辨,创新的思维,实践的能力,而不是一个书呆子,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开始将课程学习当作一种思维锻炼的过程,注重每一门学科所学到的思考方法,理工科很多时候如何去理解一个问题和分析它,并且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学科绝不是高中时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对于以后解决未知的领域一点用处都没有,何况记忆的东西终归要遗忘。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予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大学是活的,死书把人读死了是一种悲哀,而把书读活了便是一种快乐与享受,我开始朝着开复老师所介绍的微软小子那样热情活力而富有生气的学业之路走去,也对单纯的课程有了另一种新的思考高度,学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解题的能力。同时我在接触和交流了网站上一些学业,事业有成就的青年朋友后,更加觉得,其实跟人学有时要比和死的书本学更加快,传递更加直接,震撼更深刻,同时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把一些问题解决了,也看到其他人思考的方式让自己触发更多的思考。其次实践也很重要,学习的最后目的是能够把学到的思维方法用在解决问题上,融会贯通是学习最高能力的体现。我开始不断找老师交流问题,找同学组成自己的团队去做一些实践的尝试,进入实验室去和一些青年老师做实际的工科项目,四年里,我申请并获得了浙江省新苗人材计划的科技基金立项支持,组织了一项学生科研项目开展,和导师及香港大学相关实验室共同申请浙江省科技自然基金一项,组队参加EDA嵌入式全国比赛并最终进入前十三强,在校内还组队参加了挑战杯创业大赛,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学科比赛,获得一,二等奖。回想起来,过去一起做项目,比赛的经历挺宝贵的,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明确的目标感了,因为在实践的时候马上可以结合学到的东西,这是哪些东西在哪里应用,或者还有什么自己没有接触到的方法,就心中十分有体会了,再回到学习中,就不会抱怨,为什么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在完成一个比赛与项目中,还考验了自己的耐心和应变,抵抗压力的能力,我觉得这些收获都是在自己有了主动意识后去一步一步规划和实践自己学业才会有的。

  第二次的大学思维的启蒙也是开复网站所带给我的,我在开复网站认识了之后的一个好朋友,在日本大阪松下公司工作的中国青年卢睿,和他的很多次思维交流让自己又一次觉得了震撼和触发了新的人生思考。记得开复老师曾在网站里写着他的期望,期望来到这里的青年能够广结良师益友,我想能够结识卢睿以及之后的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开复网所给我打开的另一个世界。记得第一次和卢睿先生邮件交流和电话沟通后,感觉很神奇和意外,完全的另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角度,感觉又一次的思维冲击。卢睿先生早在15岁时就到了日本留学,现在已经旅居日本10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大阪松下公司市场部工作,他有学多我听来新鲜而独特的理解,告诉我曾在两年的时间里游历了28个国家,55个城市,他更重视生命的经历,说30岁之前不要为赚钱而奋斗,要更重视生命的积累和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有方向感,他很喜欢在地图前思考问题,住处挂着三张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图,说看着地图思考问题,容易清除地知道以后的视野会在哪里,并且和我介绍他大学时一般会把时间分成三块,留给学业,留给社会活动,留给自己的私人空间,然后又给了我一些建议和激励,告诉我,大学里时间很多,比工作的人更加幸福可以出去开阔视野和人交流从而知道以后的视野和定位在哪里,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建议我在大学里去接触自己期望接触的5个杰出人物,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自己想办法,和这些人交流并且有深入的交流,让我去走5个地方,可以是亚洲地区,去客观地在当地感受当地人的思考和那个城市的文化与运作方式,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和思考人生会十分直接与有成效。通过卢睿先生,他又介绍了一个他的朋友,在CCTV的主持人芮成钢给我认识,说是一个激励自己的目标,后来我了解到芮成钢先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青年,他曾几度赴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采访,在那个聚集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世界级领导者的私人聚会中,他采访了很多国家的总理,总统,500强企业的CEO,各界的杰出领袖,在这样的锋芒交流中我想得到这些伟大人物的智慧必然会是十分精彩而兴奋的事情,同样聆听这些领袖在做出一个个影响世界的决定背后的思维视角也必然是最激动人心的。芮成钢先生后来又被达沃斯论坛授予了明日世界青年领袖的荣誉,我很佩服他在大学毕业最初做出去央视筹建一个全新的英语栏目的胆魄与眼界,当时他已经拿到美国名校的全额奖学金也有机会去外交部工作,在这样的让众人羡慕的前途下,他决定了去央视做一个正在筹建的栏目的主持人,而且根据央视的培养思路,他在前一年还必须下基层,做基层的采访,而不能在央视工作。但是最终他回忆,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能够在日后有机会接触到世界最锋芒的思维和眼界,让他有机会采访这些影响着世界的人物,我想这绝不是偶然或者幸运的选择,他当初的长远目光和胆魄决定了他最终能够在28岁就达到青年人这样的事业高度和目光。我接触他们后,很受激励,有了新一次的人生思考和走出去的决心,我要去放眼看着这个世界,去和优秀的人接触,交流,去看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那些青年们在思考什么,在做什么,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又发生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变革和给予我们这些青年以时代机遇。在那之后,我开始重新规划了大学的时间,学业,社会活动与自己的修养和娱乐,我开始主动地去和一些成功的前辈交流,开始主动地走出去参加社会交流与活动,我要在修习自己课业的同时打开自己的眼界,要帮助自己去知道,我以后要做什么,我想,修习课业和做项目实践是帮助自己具备以后实现理想的基础能力,而走出去交流与经历则是帮助自己去找到生命的罗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我在之后的大学时光里又认识了神州数码的副总裁谢耘先生,一位很亲切而心中充满了激情的前辈,他告诉我,他在现在这个年纪,能够在事业上有快速的发展,很多他的同事也说赶不上他,是因为他在清华电子系12年从本科到博士的学科素养。谢耘先生说了些东西,当时感到很亲切也让自己更有了底气,他说,其实我们电子类的很多课程是很难也枯燥,但是如果带着一种系统和方法论的角度去学习,会得到很多思维方法上的养分,就如同现在他的管理岗位其实就是和理工科里的非线性系统是一个道理,其次,将一门很难的东西从完全不懂到弄得透彻,本身的过程代表了自己一种学习的能力和耐性与决心,这在以后的生活上遇到的坎坷都是一样的,有些同学遇到难处和逆境就放手,其实无形中给自己以退缩的借口,这不是仅仅的一个学习态度,而是生命的态度。我那次去北京和谢耘先生交谈后启发很大,我想大学里,一门门功课刻苦而扎实地去学习也是一种磨砺的过程,和这样务实而有思考深度的前辈交流,更坚定了自己要实实在在去求学和生活的态度。再这之后,我又认识了一位十分平易近人的企业领导者,前INTEL公司大中华区的总经理陈朝益先生,他的平易让我敬佩到折服,完全没有想像中一个国际500强公司高级经理人的架子,记得他曾说过一句话,要谦虚,做人永远要谦虚,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永远不要骄傲,因为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停止转动,没有你世界也会运转地很美好。他强调底层的生命建造,一个没有完善人格和性格特质的人,往往发展会受到限制,而一个有优秀品格与强大学习能力的人往往具备了发展的潜能。他说INTEL的文化强调挖掘人的潜能,他曾说过一个例子,过去他曾领导过的一个员工,现在INTEL中国区的首席技术官,那个员工曾在进入INTEL前一直做了长达10年的教师,当时英文不是很好,也不是很熟悉INTEL的技术工艺,但是INTEL和他说,三个月内要自己适应企业文化和英语环境,不能适应就自己走人,结果那位员工完全地适应下来,三个月后完全地能够在英语环境下工作,能够掌握消化技术,最终成为了INTEL中国区的CTO。陈先生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这些都和个人过去的性格和品质建造有关,同时要成就一些东西要有方向感,要找到生命的罗盘。我在接触这些前辈和优秀的青年成功者后一次一次地被激励和逼迫自己去思考,感觉一种世界被打开的宽广感,自己有了更多思维的角度,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了。我知道,人生绝不是过去仅仅做个“好学生”那样狭隘的定义,做最好的自己,就像开复老师说的。大学的后面两年里,我很有幸在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参加了开复老师的演讲和网站的活动,两次面对面地和开复老师交流,从最初在屏幕上知道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和企业领袖,到最后能够面对面地和开复老师交流,能够认识到更多其他杰出的企业领导者与优秀青年成功者,开复网真的为打开了一扇门,通向更广阔世界的门,也打开了我的心门,去发掘自己潜能与追求自己心中热爱的心门。

  除了去认识,交流一些杰出的前辈,我也走出去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与青年团体,大学的后两年里,我加入了AIESEC国际商学经济学生会,一个拥有95个成员国,8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组成的国际青年学生网络,它提供了给青年人挖掘自我潜能与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宽广平台,通过每年在世界各地的峰会各国的青年可以聚集在一起,讨论关于领导力,多元文化等等的议题,并且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也拥有一个与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激情,理想的青年交流的机会,同时AIESEC杰出的业界合作伙伴提供给青年们更多的支持,很多世界500强的公司会资助AIESEC的国际和国家峰会,并且参会其中的活动,这些公司也提供给AIESEC学生到世界各地实习与文化交流的机会,真正地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培养自己的全球化视野,去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去欣赏多元文化带来的乐趣,以此达到塑造未来世界领袖和促进世界和平的最高宗旨。我在主动走出去后,和浙大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朋友在浙江建立了AIESEC分会,并且担任副主席,负责外部关系的开拓,这让我有了更大的空间去和不同的学生交流,去和社会业界接触,在峰会上,我和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十余所一流大学的成员交流,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热情,他们真正爱的文化和青年的活力,AIESEC的成员有时可以彻夜地工作,就像微软小子一样,如果不是他们真正喜爱的东西,我想没有谁能够这样去持续激励一个学生组织走向辉煌,在AIESEC 50余年的发展中,AIESEC成员曾走出了德国,波兰总理,国际发展银行行长等世界领袖,我想,一种文化的传承真正推动了一个组织和团体发展的延续。在之后,我接触了SIFE国际学生组织,一个以学生自由创业为宗旨的国际学生组织,CHANGING THE WORLD是我觉得SIFE文化里最有震撼力的东西,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业项目来帮助社区弱势群体获得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提升,让学生真正地吧课堂学到的金融,理财知识运用到实际上,去获得经济模型上的成功,最后再反馈给社会,SIFE的实践精神和社会价值让我又一次感到震撼与兴奋。我把SIFE文化带到了自己的母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一群活力激情的学弟学妹们成立学校第一个全球化的国际学生社团,开始运作SIFE商业项目,并参加了SIFE上海地区区域决赛。而接触到SIFE是在上海很偶然的一个机会,那次开复老师组织了中国地区几个NGO的聚会,大家探讨青年组织的发展和各自的目标,作文化分享和经验交流,我作为网站代表很有幸参与了开复老师的茶坊会谈,结识了SIFE的成员,后来一起聊到复旦大学的SIFE项目帮助山西一个小村落从月人均收入400提高到1600的成绩后,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原来大学生可以做这么具有社会影响力又能够开拓自身的项目实践,于是很激动地把SIFE文化带到了母校。最近自己又参加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学生组织THE DIGITAL MOVEMENT的活动,NEXUS 2007亚太区的IT技术与商业峰会,我和另一个同学很有幸作为中国区的代表和陈朝益先生一起赴新加坡参加了峰会。我只能说见到TDM的那些青年,又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原来大学的学生可以组织起这样规模和层次的国际峰会,会议邀请到了MICROSOFT,YAHOO,TATA咨询,NEC,INTEL,联想,新加坡电信以及政府官方机构的参与,超过700人的与会者大部分是职业人士与创业者,峰会期间组织了多个热点IT产业话题的高峰论坛和START-UP公司的技术产品研讨会,为了构建一个新兴的族群文化和为创业者,学生搭建事业发展平台是这次TDM最主要的目的。我很惊讶一群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四个从美国硅谷实习回来的大四学生带领下,能够在几个月内筹办如此规模和层次的会议,我又一次震撼了,和他们的交流中总是惊讶不断,TDM的成员在会议筹办前,几乎一个礼拜通宵工作了,我在当时帮助他们布置会场时丝毫没有从他们的眼中看到倦意,有的是兴奋和喜悦,我想,那种感觉叫热爱和激情,就像我大学最开始在寻找的那种东西一样,和开复老师说的一样,有些东西是他们深信不疑的。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激情活力让我们国内的学生有中强烈的刺激感,可以想像,在未来全球化的区域竞争和企业竞争中,一个优秀的具备世界竞争力的人材或者领导者,应该具有这样的素质,我又一次感到前面的路很长很长,但目标慢慢清晰,也看到了更多奋斗的路标。

大学的最后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最后为了奋斗目标而努力,一直忙着各种留学申请和考试,前路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坦然,但上帝也没有完全把失望抛在我身上,我想是一种继续考验和激励的路标吧。我在申请的途中曾与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院的奖学金擦肩,也收到了几所学校的拒信,最终我收到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信息技术的硕士录取通知和欧盟教育委员会ERASMUS MUNDUS全球硕士计划中MERI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硕士学位录取通知,我最终选了ERASMUS MUNDUS硕士,第一年被安排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学习,而第二年将去比利时鲁汶大学学习。最终选择去ERASMUS MUNDUS欧盟研究项目,也是思考了自己大学来一直追寻的,学业和经历,视野的并重,开复老师曾建议,留学不仅是一个研究生阶段的深入学习,也是一个接触国外先进文化,了解新思维的好机会,而ERASMUS MUNDUS欧盟计划正是为了在提供欧洲高质量研究生课程的同时,扩大世界各国青年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的一种十分好的机会。我曾看到北外一个女孩李亦雯放弃了牛津大学的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生录取而去了在维也纳大学与伦敦证经学院学习的ERASMUS MUNDUS研究计划中的全球化硕士课程,她追随了自己的心,相比之下她更希望从事全球化的研究。

  我想,于我,四年学习奋斗,经历下来,这样一种选择去开始我新的人生路程,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会更加改变我固有的想法或者偏见,会让人更加自信、独立,做中西合璧的这个时代中国需要的人材,我想,我会一直坚持努力下去。在申请国外研究生院的过程中,开复老师曾好多次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回复我的邮件,给我留学的建议与鼓励,最终从一所普通大学申请到国外优秀大学研究生院的位置,我要感谢开复老师和网站上所有的前辈与朋友们,是你们带给我大学里奋斗的思考和鼓励。为我点亮了生命的航灯,我心中又充满了力量,要继续走下去,做最好的自己,一路思考一路前进。

  作者简介:王昕,开复学生网“社区之星”,毕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将要前往德国留学。 2004年7 月加入开复学生网交流和学习,并逐步参与了网站的建设和组织活动 ,与其他青年一起快乐地成长。王昕是 IEEE/IEEE-CS/CCF学生成员,在 AIESEC国际学生组织中作为浙江大学分会的副主席,负责外联和一些活动项目的开展。 
我与开复学生网的故事 - 实习就业 - 学习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基本礼仪与处事哲学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鸡头与凤尾:适合自己就好-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鸡头与凤尾:适合自己就好-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开复学生网 关于开复 - 我的人才观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我的时间管理秘笈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 I T世界 - 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警告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leadyourlife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leadyourlife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学习C 的经典秘诀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王道还:达尔文不务正业的大学生活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幸福不是坐着等来的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生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十万个怎么办 - 挫折的人生是喜是忧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 希望泉 - 做一个努力的人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生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让自己幸福的10条秘诀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精彩文章 - 引发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成长顾问 ?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生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