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究竟要宣示何种“意志”?//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有益之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50:41

美韩究竟要宣示何种“意志”?//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有益之举

2010-07-23 01:09:13

归档在 时政观察 | 浏览 6567 次 | 评论 15 条

自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本可迎来新的转机,朝鲜也明确表示愿意重返“六方会谈”,促进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对于这种前景,虽然尚有许多难料之事,但毕竟有了重新开始的可能。

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在关键时候又做出令人费解的事情。不仅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双双前往韩国,“高规格”敲定美韩军演方案,而且提出要对朝鲜进行新的制裁,并于近日即将开始进行名为“不屈的意志”的大规模海空联合军事演习。所有这些举动,都是与“主席声明”背道而驰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进一步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过去,我们经常看到朝鲜举行的大规模反美集会,那些振臂高呼的“拳头”,也是在显示一种“意志”,是一个弱小国家和饱受苦难的民族,在为自己的生存、自尊和未来命运而呐喊,是对强权和霸权的坚决抗争。美韩此番宣示的“不屈的意志”,则是通过庞大的航母战斗群、超过百架的先进作战飞机来展示,是用钢铁的“拳头”来炫耀自己的武力,如此强大的军事威慑和赤裸裸的战争恐吓,让人很难与“不屈”的含义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美韩的举动是对“天安号”事件的反应,是对朝鲜“挑衅”行为的惩罚和报复,是要为韩国“出口气”,那它们是搞错了对象,也严重违背了国际公理。“主席声明”固然谴责了导致“天安号”沉没的行为,但并没有指出朝鲜是“肇事方”,也没有事实根据来证明朝鲜应该为此担责。既然如此,美韩现在依然拿“天安号”说事,公然对朝鲜进行针对性明确的联合军演,那就是根本不把国际公理放在眼里,是明目张胆的对朝鲜进行战争挑衅,是在继续奉行强权政治和“大棒”政策。

这些年来,朝鲜为何坚持“先军政治”,为何饿着肚子也要搞核武器?为何朝鲜半岛危机不断,屡屡走到战争边缘?现在很清楚,不是朝鲜要“穷兵黩武”,要实现“武力统一”梦想,而是美韩始终不放弃对朝战争政策和威慑政策,是要通过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高压来促使朝鲜发生“变化”,至少也要让朝鲜“屈服”。美韩的这种“意志”,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同盟肆意欺侮另一个弱小国家的意志,是不惜用战争手段来推翻一个主权国家的意志,是决无任何“正义”和“公理”可言的意志。

朝鲜的“拳头”是用血肉之躯凝结而成,它也许比不得美韩用钢铁铸成的“拳头”,但要论“意志”,朝鲜则无愧于“不屈的意志”,朝鲜人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屈从于任何强权和武力,也不会向任何强大的敌人低头。正因如此,美韩切不要打错了算盘,朝鲜半岛的历史已经证明,要想依靠钢铁的“拳头”来解决这个地区的问题,只会走向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决不可能真正实现半岛的和平稳定。历史的教训是用血来写就的,如果谁想重蹈历史覆辙,最终将依然付出血的代价。

 

3上一篇 << “黄海风波”彰显大国影响作用      下一篇 >> 中国在南海面临新的抉择  

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有益之举

2010-07-10 23:19:42

归档在 时政观察 | 浏览 17091 次 | 评论 26 条

7月9日,人们所关注的联合国安理会对韩国“天安号”事件的处理意见,终于公诸于世。安理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的主席声明,并未指出朝鲜是“天安号”的攻击方,并对此事件做出了颇有“技巧”的回答,这充分体现了“外交智慧”,也是缓和当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有益之举。

安理会主席声明的基本立场很明确,严厉谴责导致“天安号”沉没的攻击行为,同时强调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和平、稳定,以及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性。在如何判明“天安号”沉没原因问题上,既提及韩国的调查结果,也提及朝鲜表示与此事件无关。也就是说,攻击“天安号”的行为必须谴责,但这种行为究竟谁应担责,安理会不置可否。

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和稀泥”,其实也是公正的态度。追究“天安号”事件的肇事方,从常理来说,必须“证据确凿”而且“供认无讳”。但韩国提交的“证据”,显然存在很多难以解释清楚的地方,无法形成“铁案”。朝鲜也坚持此次事件决非自己所为,在证据不清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把“罪责”强加在它的头上。至于攻击“天安号”的行为,显然破坏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也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席声明对此进行谴责完全正确,谁是真正的“肇事方”,谁心里自然明白。

处理重大国际事件,当然需要明辨是非曲直,并旗帜鲜明的表明立场和态度。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事实真相又很难搞清,这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就做出决断,而只能用“外交智慧”来处理问题。联想到当年基辛格在起草“中美联合声明”时,为了关照中美双方的不同立场,化解“一个中国”的外交难题,经过冥思苦想,终于琢磨出“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样的奇思妙语,由此留下一段中美外交史上的美谈。这就是“外交智慧”,也是通过“折衷”来破解外交难题的成功范例。

时下的朝鲜半岛,可以说就是一个“火药桶”,而“天安号”事件恰恰提供了“导火索”,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造成严重后果。联合国安理会此番分别听取韩国和朝鲜对“天安号”事件的看法和立场,有关各方就安理会处理方案举行多轮磋商,最终采取“协商一致”方式通过较为得体的主席声明,这其中自然有交锋,有妥协,但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公正的,稳妥的,也完全符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大局的需要。

对于安理会的主席声明,朝鲜已经表明“满意”的态度,韩国则肯定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韩国已无回天之力,即便对美国、中国强烈不满,但很难独自做出“异常”反应。因为离开美中特别是美国的支持,韩国不可能整出太大动静,进一步加剧半岛紧张局势,也不符合韩国的利益。相反,如果以此为契机,让历史“翻过”这一页,朝鲜半岛出现新的缓和却是有希望的。尽管朝韩、朝美关系改善还存在诸多困难,“六方会谈”能否重启也是未知数,但“天安号”事件似乎已经“涉险过关”,有关各方的继续努力值得期待。

 

1上一篇 << 如何改变中国在东亚的尴尬地位?      下一篇 >> 东亚走到“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