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01:12:56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经济增长方式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增长的区分依据是从经营的角度划分的。如果从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看,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粗放型经济是与集约型经济相对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经济增长方式原则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

(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从各国的经验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经济集约增长的实质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而这关键取决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可以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物资利用率,从而节约物化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同时,科技进步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活劳动含量,节约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科技进步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值,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因此,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前提。当今业已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都具有了较高的科技水平,并且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1956年,日本政府的《经济白皮书》提出了把发展科技作为经济集约化增长的重要战略方针。1959—1979年,日本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达33854项,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引进西方技术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充分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这正是日本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1955—1966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近10%,其中,56%源于设备更新、改造所实现的效率增长,44%则是由于采用新工艺、新产品所致。

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加强经济增长方式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从业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家和地区看,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它们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较高。据统计,当时,美国的小学、中学入学率为80%;德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入学率分别为69%、69%、6.1%;日本的这一数字分别为99%、86%、4.7%;新加坡分别为107%、55%、8%;韩国分别为108%、86%、38%。正是这种发达的教育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保证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顺利转变。  

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  

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因而完善市场结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市场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竞争的效果。只有在合理的市场结构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可见,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密切相关。

注意问题

1.努力提高“要素生产率”,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2.在积极推进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同时,在中国要继续开辟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便更多地吸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  

3.注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   

4.协调要素在部门、地区间的配置,以便取得优化产业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宏观效益。   

5.防止经济增长率大起大落式的波动,使投入产出效益逐步稳定提高。   

6.以体制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