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乃素日积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36:48

木空:阅读乃素日积累

2010-02-10 10:48:15

浏览 1936 次 | 评论 0 条

【嘉宾简介】

木空,凤凰网文化名博

【现场实录】  
    木空:去基层调研在结束时候我们难免要喝点酒,不过要是自己坐在那里以后,如果自己给自己打气我不能喝,我不能多喝或者我少喝,时刻提醒自己别喝多,这个时候往往有时候这个场合你就应付下来了。往往有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自控力,不知道自己控制自己,从意识上、精神上控制自己,好多时候当你自己失控的时候,别人就乘虚而入别人敬酒、劝酒。而且最怕的是当地有民俗你不知道,就像我们沧州有的地方喜欢喝步步高,步步高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喝三杯酒,就是一杯酒端三次,正常的喝就是你就是第一口喝一点,第二口喝一点。
   
    凤凰网:三口喝完是吗?
   
    木空:对,可是你不知道这个风俗吧你一口干了,干了也是白干还得给你倒。就是喝酒风俗酒,有的时候人往往喝多就喝的风俗酒,再喝就是人情酒,如果说在座的有同学、或者有老乡或者老朋友,在那个时候你就得放开喝,所以这种时候往往容易把自己喝倒或者喝多。
   
    凤凰网:刚才木空老说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像我们面前的酒杯和酒盏,这样的小酒杯是很容易喝醉的。
   
    木空:是。
   
    凤凰网:为什么?
   
    木空:我看现代人都特别讲究,越来越实惠、越来越实用,都喜欢用大玻璃子喝,这个可多可小,看似大实际上小,你可以10次喝完也可以20次喝完。
   
    凤凰网:就是自己心里是有数的。
   
    木空:但是你要是出去小酒盅中的酒也不多,就一次干完,干完这个有定量你多了个定量你就喝多了,如果你像喝大杯似的,端起来喝可能显着对互相的不尊重。
   
    凤凰网:听说您是有一个招让自己心里有数的?
   
    木空:那个招是二十年前吧,当时就是小酒盅喝,还没有兴大杯喝,大杯喝一般就是喝出激情,酒场喝出气氛来以后,两人越喝越激动或者谁不服谁就大杯干了,过去都是小酒盅子。当时给自己控制个量,每次不能超过30杯,怎么控制呢?把那个火柴拆开,放到下衣口袋,然后每喝一水,把火柴拿一根放在上衣口袋里。把下面口袋的30根火柴喝完了就不能喝了,再喝可能就要出事儿了。
   
    凤凰网:就是自己心里有一个数了,30根是您那个时候的酒量,您现在这个酒量是多少根,50根火柴吗?
   
    木空:现在岁数也大了现在10根就差不多了。我认为中国白酒文化应该发扬,发扬成国酒,打出去就像洋酒打到中国来了,比方像什么伏特加像欧洲一些大的烈酒,但是中国白酒打出去很难很难,我也经常看一些报道,关键中国酒的制造标准可能和国外有一些差别,你比方说到国外喝酒喜欢加冰,可是我们国内喝白酒喜欢加热,就是说在杯子上来说,我主张中国酒文化应该回归,还是回归小盅子、酒壶、酒盅子,现在特别省事瓶子、玻璃杯,它应该回归到酒盅子加酒壶,这样喝更能体现中国酒的文化和传统,这才是中国酒的真实。
   
    另外这样喝以后,也可以拉动我们酒具的产业,现在买一套酒具很难很难,因为现在没有人用了,因为那个酒具从最早的酒樽,在收藏里面都是一种很热门的门类,可是到现在由于人们都不用这个酒盅子了,所以说这个产业越来越没得作。无论从中国文化来说,发扬中国酒文化,当然包括了这个酒具文化,应该说回归。
   
    凤凰网:就是说它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包装和一个推广,无论是从它的酒樽还是从酒本身来说?
   
    木空:是,因为这个酒它是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凤凰网:听说您下一本书就是像您刚才讲的就是中国式的酒场,讲述酒场和官场之间的一些关系,您本人是更爱酒还是更爱书呢?
   
    木空:这是国学大师庄子写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对我来说酒和书都想要,当然相比之下还是书更重要。因为酒和书我感觉都是对精神的一种刺激作用,无非是酒的刺激更接近一种化学的刺激,因为它是通过酒精成分刺激你的神经,把你这个精神状态给你振奋。
   
    凤凰网:调动起来。
   
    木空:调动起来亢奋,或者是特别激动,但是这个书它通过文字,这种无形的东西,通过无形的一种变化也刺激你的大脑神经,也是让你更精神。没有酒人可能就没有激情,可能体会不到中国的酒文化。但是没有书武装头脑,人可能就走不长、走不远,甚至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书的作用比酒的作用更强一点。
   
    凤凰网:听说您那一本《指名到书》的书评,是从博客开始写起来的,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花了多长的时间呢?
   
    木空:其实我最早写作主要是写书评,当然选书评我仔细的考虑,因为当时工作比较忙,需要读大量的书,包括法律、政治尤其宗教,还有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书,读书我总感觉本来我从小爱读书,但是在03年这段时间,我工作需要,我更要大量的读书。但是读完以后就放下来我觉得特别可惜,因为我上中专的时候开始文学创作,主要是写诗歌。
   
    凤凰网:那时候您崇拜的诗人是哪几位?
   
    木空:泰戈尔、雪莱、拜伦。
   
    凤凰网:您还是文艺青年。
   
    木空:文艺青年,我家里存书外国书,外国人的书不过十本,超不过十本,其中大部分都是诗集,当时迷恋到见着诗集就买,后来工作了,工作以后虽然这个写作没有向媒体这方面进军,但是书没放弃。就在03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写这个书就放一边了,虽然说思想精神上有所收获,但是也太可惜了,我就感觉写书评吧,写书评我想把我自己的文学积累,把我自己的思想沉淀,还有我工作中的一些观点,通过书评的形式再现一种文学、再现一种思想,再现一种哲学吧,还有再现我自己的逻辑,所以这样就写书评了。我记得我第一篇书评,好像是写的评张艺谋的《英雄》电影。
   
    凤凰网:那算是影评了。
   
    木空:不是我是看小说版的英雄,电影我没有看过到现在也没看过,当时我写完了以后这篇东西也投入几家报社没有发,后来无意中上网络,我记得好像是光明有个书评栏,人民网也有,我就上了网结果一不小心人家就给发了,当时还问人家说给不给稿费呢,连这个概念都不清楚。而且还署了自己哪个哪个单位叫什么署的真名,后来想起来觉得怪可笑,那会儿还不知道网络是怎么回事,就是那个时候上网应该说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儿。后来我们《沧州晚报》给我开个书评专栏,一周一篇这样你不写也不行了。
   
    凤凰网:速度还是很快,效率还是很高的一周一篇。
   
    木空:一周一篇就坚持下来了,我感觉通过书评表达一种个人的思想。  

【更多访谈】

木空:酒场千姿百态如官场

木空:阅读乃素日积累

木空:我曾游历各大网站最终栖息凤凰

木空:我比愤青更大胆更真实

木空:80后公共知识分子应重沉淀求积累

木空:韩寒的文学成就与名声不匹配

 

0上一篇 << 木空:酒场千姿百态如官场      下一篇 >> 木空:我曾游历各大网站最终栖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