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一不如有个好爸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0:05


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号称“天下第一考”,又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能考上公务员,吃上皇粮,捧起“铁饭碗”,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很多寒门之士通过“公考”改变命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也促进了社会的阶层流动。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考的不公平、不公正事件,不时见诸媒体。最近就有两个反差较大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
胡烨亮参加了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的职位是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总队海监船舶飞机建造办科员,他完全符合报考条件,笔试、面试全是第一,但却没有被录取,招录部门也没有给出一个说法。(8月9日《中国青年报》
广东东源县法院院长主持法院党组会议,同意不经考试就招录自己的智障儿子为工勤人员。这个岗位虽不是公务员,但有人事部门的正式编制、由财政统发工资、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8月9日《新京报》)
这是一个极其鲜明的反差,一个优秀的考生考第一还不如一个“智障儿”有个好爸爸。胡烨亮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已经实属不易,若因为“莫须有”的原因落榜着实让人遗憾。不仅胡烨亮,公众也在期待一个客观公正的理由。与法院院长“智障儿”坐上“捧碗”直通车相比,没有任何权力背景和关系倚靠的胡烨亮难道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东源县法院“院长招录儿子”事件前,曾出现浙江平阳县电大校长“父亲招聘儿子”、陕西一省直事业单位招聘“父亲考儿子”的怪事,也有海南三亚某局长女儿,不符合报考条件,且过了报考时间,但仍在难度很高的行政能力测试中考出99分的高分(满分100分)的奇闻。这些咄咄怪事背后无疑都有权力魅影,这些“活剧”都是事先编排,而后策划导演的。显然,这已经严重损害了相关规章制度、程序规则、甚至有关法律的严肃性。
有权有钱有势力的人,一句话或随便开个会就能把原本不符合规定的人,送上改变命运的“绿色通道”。而无权无钱无势的“三无人员”,想通过“公考”改变命运是何其的艰难。非但分数要数一数二,对外貌特征也有严格的要求。要求男性人高马大,五官出众,要求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乳房对称无包块”等等,这些都是或曾是某些单位招考的标准。对于任何考试来讲,公平首先是第一位的。若允许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不经过考试或者操纵考试,来获取社会的优质资源,而那些勤奋苦读、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却要面临重重阻碍和极高的淘汰率,这对社会公平、公正是一个极大的损害。任凭其蔓延生长,势必会迟滞社会阶层流动,导致阶层凝固、僵化。
倘若我们这个社会阶层流动不畅,没有才华出众的寒门子弟——这些“活水”的注入,最终会是一潭滋生各种病变的“死水”。实际上,各种形式的考试,如“公考”“高考”“考研”等,是优秀的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通道。本来这个“独木桥”就已经极其狭窄,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权贵子弟,凭借父辈的权力或资源,不走桥直接“坐快艇”或者取得优先“过桥权”,把众多优秀的寒门子弟“挤下桥”,使得他们没有施展抱负的空间与条件。“总分考第一不如有个好爸爸”或“有个好爸爸总分考第一”的社会潜规则、隐规则甚至明目张胆的显规则,都不能这样继续横行下去。公平正义的阳光必须照进晦涩黑暗的死角,斩断特权思维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