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穴位注射法 - 健道·中医药工程世界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54:53

中医疗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将适量中西药物的注射液注入一定穴位,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适应症广、作用迅速等特点。

        穴位注射法的分类:

        根据选用注射药物的种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1. 中草药制剂注射:如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2. 维生素类制剂注射:如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等。

        3. 其他制剂注射:三磷酸腺苷、山莨菪碱、利多卡因等。

        穴位注射的施术方法 :

        1. 操作程序: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进行和缓的提插,当获得得气感应时,回抽无血后,再将药液注入。凡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快推药液的较强刺激,慢性病、体弱者可用缓推药液的较弱刺激,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药液。如推注药液较多,可采用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分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 注射剂量:穴位注射用药的剂量取决于注射部位和药物性质和浓度。一般耳穴每穴注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货5%-10%葡萄糖每次注射10-20ml,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阿托品等)一般用量较小,每次用量为常规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

        3. 选穴与疗程:选穴宜少而精,以1-3个腧穴为宜。为获得更加疗效,尽量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注射。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治疗后反应强烈者可间隔2-3日注射一次,所选腧穴可交替使用。6-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穴位注射的作用 :

        ⒈ 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线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疗效。

  ⒉ 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

        ⒊ 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亦可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出更大的疗效。

        穴位注射的适应范围 :

        适用于各种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及软组织损伤、挫伤。如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纤维组织炎、良性关节炎。还有支气管炎、高血压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胆绞痛,神经衰弱和脑震荡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