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王国:第五集 岭南还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1:50:25
岭南王国:第五集 岭南还归(探索·发现2006-245)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4:48 来源:CCTV.com

珠江边的南越国都城番禺,从秦平定岭南开始建置,经历了接近100年的经营,成为了岭南最繁华的城市,这种繁华气象一直绵延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

在岭南,因珠江水系千万年的冲积,形成了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平畴沃野,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富庶一方,这里日照充足,温润的海风随时都会带来雨水,四季不断的水果和各种花卉,把这里装扮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据史书记载,从秦末统一岭南以来,番禺和珠江两岸这一片面积约10000多平方公里的河流淤积平原,因为南下的秦军带来了先进的铁器和牛耕技术,得到较快的开发,成为南越国的精华所在。

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一次出土了105件铁质锄、铁镰等农具,还有众多的农作物,反映了当时南越国的农业生产状况。

丰饶一方的珠江三角洲,人烟已很稠密,甚至接近于当时中原的发达农业区。

根据专家考证,到中原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南越国的人口至少达到100多万人,这些人口每年要消耗4.8亿多斤粮食,生产这些粮食,需要大约300万亩良田,可见当时南越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在南越国墓葬里,出土了许多杆栏式陶仓,反映了当时粮食已有盈余。

1983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成批的丝织物,丝织物炭化后,厚度达20、30厘米,专家估计墓室里藏有的丝织品不会少于100匹。大墓里不同质地的器具还用绢来包裹,而且用绢的数量十分惊人。

其中有种超细绢,只有放大10倍以上,才能看到经纬的交织,工艺已相当精湛,这样细薄的织物,在同一时期的中原大墓中也没有发现。

专家推断,这些做工考究的丝织品,是南越国自己的作坊生产,说明当时南越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丝织物制作作坊。

在南越王墓还同时出土了两件青铜印花凸版,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套印工具了。

南越国面向大海,海岸线曲折漫长,境内河道纵横,湖泊遍布,早在3000、4000年以前的古代越人,许多就以渔猎为生。

在珠海市的奥奇岛,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古代越人生活的遗址。

珠海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典型的陶土遗址,距今有3100多年,面积有10000多平方米,对面就是珠江口大海。

在广州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620件陶制网坠和一批铁器,这些都是越人用来捕鱼和加工海生动物的工具,说明渔业生产在当时南越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南越国经历了90多年的发展,在加工业方面,也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

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了一件漆木大屏风,这是首次发现的西汉前期适用屏风,也是南越王赵胡生前使用过的,屏风呈围屏造型,中间可以开启,屏风色调醒目鲜艳,画工技巧娴熟、奔放有力。

屏风的顶部还饰有朱雀和铜兽首,屏风将铸铜、鎏金、镶嵌和漆木工艺融为一体,反映出南越国工匠的高超技艺。

大墓里还出土了22件浅蓝色透明平板玻璃,周边包有鎏金铜框,这在汉代墓葬中是首次发现。

这里有第一次在中国出土的丝缕玉衣,是汉代皇帝或高级贵族专用,玉衣共用2291片玉片制成,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一致,同时还在大墓里出土了各种玉器244件,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堪称汉玉大观。

青白玉角杯,角杯的外壁运用了圆雕镂空、浮雕、线雕等四种技法,雕出了四层纹饰,布局巧妙,其雕琢技艺达到了巅峰。

兽首衔壁,它由整玉雕成,主纹为透雕兽面,这只兽看上去像发怒的样子,兽首下面的圆形玉璧与兽鼻套合。

在南越王墓里,出土了71件玉璧,这些玉璧铺垫在南越王赵胡的尸体下,这种“玉殓葬”在当时的贵族中是流行的葬习,目的是希望尸体不朽。

龙凤纹重环玉佩,采用双面镂空透雕刻成内外两环,内环雕刻呈弯曲状的龙,外区的凤鸟伫立在游龙的前爪上,与龙对视,这是汉代玉器中的稀世珍品,反映出南越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非凡的想像力,今天,它成为南越王墓博物馆的标志性文物。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幅彩色军用地图。

在其中一幅被专家命名为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上,对河流绘制得十分详细,共绘出分别属于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大小河流24条。

专家研究,这些河流大都分布在西汉与南越国的交界地带,在突出标示长沙国防守区内山川形势的同时,尽可能把敌方可能发动进攻的路线的珠江水系加以标示。

南越国都城番禺,这个可能发动进攻西汉长沙国的策源地,在地图上也被标示出来。

通过地图可以发现,汉中央设置的长沙国的桂阳郡竟管辖有8个县,长沙国的南部边界并不按照岭南地理的自然形势区分,而是嵌入了岭南山脉南麓,同相临的南越国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

逾过五岭的桂阳郡,就如一把尖刀插入南越国,时刻威胁着南越国的安危,这里是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另一幅被专家命名为“驻军图”的地图显示,汉军预备队和加强部队都设在桂阳郡的九疑山一带,这里距离南越国的北界、连江上游的阳山关不足百里,因此,桂阳郡的九疑山被描绘的非常细致,用9个柱形符号表示九疑山的9座山峰。

墓室里还出土了帛画,上面的墓主人在兵士簇拥下正登上一个高台,台下是兵士组成的受阅方队,中间是鸣金击鼓的军乐场面,这幅被历史学者命名为“凯旋归来图”的帛画,被认为描绘的正是长沙国的军队同南越国作战归来的景象。

西汉政府军和长沙国的地方部队,陈兵南越国的北部边界,而且占据了五岭山脉以南、连江上游的有利地优势,这让南越国的缔造者赵佗一直深感不安。

霍印章教授介绍说:这个状态对汉军进入岭南非常有利,所以在赵佗与长沙国的关山对峙结束时,赵佗一再向汉文帝提出改变这种状态,要以五岭为界,不要犬牙交错,汉文帝回答他说,高皇帝划定的界线我无权改变。为什么汉文帝不肯让步的,就知道有朝一日要进军岭南。

而在五岭以北广袤的西汉帝国疆土,也终于迎来了自汉高祖刘邦创业以来,最为壮观的文景盛世时代。

经过文景两代40多年的努力,西汉王朝已经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国家积累了充实的财富。《汉书》记述:京师的钱财累积至万万,以至钱贯损坏而清点不清;国家粮仓的存粮年年堆积,至于溢满而堆积在户外腐烂。

但,在文景盛世中,也掩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汉文帝最信任的政治家贾谊,写了一篇分析当时西汉王朝面临危机的谏书《治安策》,当贾谊把这篇谏书上奏给汉文帝时,他痛哭流涕了,贾谊提出西汉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匈奴的威胁,他比喻西汉和匈奴的关系就像头脑倒置,国家外患可危。

而当时西汉王朝内部同样充满着危机,汉初开国皇帝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势力已非常强大,时刻威胁中央政权,贾谊在上书中建议汉文帝分化瓦解这些力量。

旨在推翻中央政权的这次暴乱被平定后,汉景帝乘削弱诸侯国的机会,把南越国的邻国长沙国的两个边郡——武陵郡和桂阳郡都收归中央,这意味着南越国已经直接面对着汉中央的压力,面临战争的危机了。

经过长达70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人口已经从开国初年的1700多万增加到了3700多万,国力已十分强大,可新上任的汉武帝和100多年前的秦始皇一样,依然面临着困扰已久的边疆问题:南越和匈奴。

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西南,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湖泊昆明池,这正是新即位的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开凿而成的,汉武帝深知,距离长安2000多公里之遥的岭南山高水深,而盘踞在那里的就是赵佗南越国精良的水军,要想收服这块秦朝时就已开辟的疆土,就必须有一支强悍的水军。

公元前137年,一个在秦末战乱中割据立国、敢于挑战中原最为强悍的西汉王朝的赵佗,在南越国经营63年后去世了。

赵佗丢下了两份遗产:一个是天下的人们谁也不知去处的神秘墓葬,一个是天下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南越江山。

岭南的大片土地,也吸引着南越国的邻国闽越国。在福建五夷山区一个叫高胡坪的地方,考古人员发掘出一个面积约有10000平方米的古代大型建筑群,这正是闽越国的古城遗址。

当时闽越王国乘赵佗去世,乘机进攻南越国,南越国向汉中央发出出兵救援的请求,一个叫唐蒙的汉军首领率兵救急而来。

这对正在筹划平定南越国的汉武帝来说,是个十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因为汉武帝知道南越国在岭南部署了严密的防线,如果取得了当时夜郎国所在的西南夷,也就是今天的云贵高原一带,就等于打开了南越国的后门。

汉武帝还得知,夜郎国有10万精兵,他有了一个平定南越国的作战构想:就是绕过南越国在岭南设置的军事防线,首先占据西南夷的夜郎国,然后再借助夜郎国的10万精兵,从西江上游顺江而下,直取南越国。

1997年,贵州省的考古专家对地处黔西北的赫章可乐汉墓进行了发掘,神秘的夜郎国显露出不为人知的一幕,墓葬令考古人员吃惊,说明当时这里的人口已相当稠密。一个夜郎国的武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或许这样的兵士,正是汉武帝要借的夜郎国精兵,如今这个夜郎国的士兵早已尸骨无存,但身体覆压地面留下的轮廓还可以辨认,兵器还覆盖在上面。

就在长安的汉武帝时时刻刻在想着梦圆海天、收归岭南时,善于骑射的匈奴人已经危及到帝国的存亡。

原中国秦汉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传玺介绍说:烽火通于甘泉长安,30里一个烽火台,一个接着一个报警,一直报到长安北边的甘泉宫、报到长安,皇帝都看到了,这个烽火,天天吃紧。

公元前121年夏,西汉骑兵长驱2000余里,在今天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大败匈奴人,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第一次纳入汉帝国版图。之后,立国82年的西汉帝国的国防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匈奴和当时的羌族人联手压迫西汉的通道被彻底斩断了。

河西走廊是当时沟通中原王朝和西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的兰新铁路、312国道和当年的汉长城,依然相伴西去。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 匈奴从此盛而转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嫣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匈奴人在河西唯一留下的一首民歌。

霍印章教授介绍说:只有先解决匈奴,而后才能进兵岭南,而这个夙愿,汉武帝终于实现了,打败了匈奴,解决了北方边患,他立即开始兴兵岭南。

水口镇,是广东省阳山县城南30多公里远的一个不大的小镇,它地处连江的岸边,是一个生意热闹的小镇。

水口镇的连江岸边有一座山叫“将军山”,根据当地的传说,这个山的得名正是来自一位西汉将军路博德。

将军山,高大险峻。从司马迁的《史记》得知,路博德在对匈奴作战时,称为强弩都尉,而平定岭南时称为伏波将军。显然,弓箭与楼船之别,反映出汉帝国对岭南作战同反击匈奴相比,两地的环境和作战方式已大有不同。

就在汉武帝还没有正式出兵南越国时,路博德率领的一支汉军主力,已经驻扎在连江上游、逾过五岭的桂阳郡。

暨南大学历史系的教授郭声波介绍说:汉军主力随时可采取船沿江而下,势如破竹很容易,中间没有强有力的抵抗,犬牙交错时汉朝已经占了先机了,所以把重兵都集中在了这个地方。

公元前122年,南越国都城番禺的郊外,一座叫做象岗的小山岗如临大敌,南越国的第二位皇帝、南越文帝赵胡去世了,他身着丝缕玉衣,被秘密安葬在象岗山的山腹里。

北靠五岭、南接大海的南越国,从最早秦始皇在岭南开边以来,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在空前强悍的汉武帝时代,它的命运已现端倪。

1983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勾勒出一幅岭南王国的宫廷和市井图。

成套的铜鼎、铁鼎就有51件,显示了宫廷的奢华富丽,有的鼎里还盛有猪、鸡的遗骸,各种的烧烤炊具,车马器物,南越国时代墓葬出土的石刻宫廷厨师制作的膳食图,场面丰富、情态逼真,体现了皇家宫廷精美考究的膳食供应。

博棋,又称博戏,秦汉时期十分流行,行走的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跳棋,而决定胜负又类似于今天的象棋,南越王墓出土了两套共12颗长方形的棋子,2000多年前,它被南越国宫廷里的贵族享用,秦汉之后,这种棋竟然神秘失传了。

身为越族人的吕嘉,从南越文帝赵胡开始,在三代皇帝当中一直官居丞相,在南越国的最高统治层里,形成了庞大的宗族势力。

就在长安的汉武帝就要出兵平定南越国时,一场内乱首先在南越国内部爆发了。

公元前112年,当时以南越国王赵兴和太后一派,主张南越国归属汉朝,这就与当权的丞相吕嘉发生了激烈冲突。

随后,吕嘉杀死了南越国王赵兴、太后和汉朝使者,这就是南越国后期的“吕嘉叛乱”。

就在这时,一个叫做韩千秋的勇士请婴汉武帝,自告奋勇带领2000汉军讨伐吕嘉,采用诱敌深入战术的吕嘉,将汉军全部杀死,轻敌的韩千秋也被抛尸岭南。

消息传回长安,盛怒的汉武帝立即调遣大军,公元前112年秋天,汉元鼎五年,汉武帝的20余万大军正式征讨南越国。

汉武帝专门制作了一面灵旗,一位官员手执“灵旗”指向南方,仪式中,汉武帝身边的巫师说出师入海不利,立即就被杀死,汉武帝平定岭南的决心已经不可动摇了。

汉武帝平定岭南的大军分成了五路。

第一路兵出汉中央直接控制的桂阳郡,从洭水、也就是今天湖南省境内的连江而下;第二路从今天江西过大庾岭和横浦关,从浈江进入岭南腹地;第三路、第四路从今天湖南出发,从湘江通过灵渠进入漓江,顺江又进入岭南的第一大江西江;第五路从当时西南夷的夜郎国、也就是今天云贵高原一带出发,从眻牁江、也就是今天红水河进入西江,直取南越国。

汉武帝平定岭南的大军当中,从大庾岭和连江而下的二路汉军,最终把秦始皇时代就已开辟的疆土岭南,纳入到了汉帝国的版图。

据历史记载,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战争相持了有一年之久。

汉元鼎六年秋,从横浦关过大庾岭,顺浈江而下的汉军,率先攻破了南越国的最后一道防线——番禺城北面的石门。

黄淼章介绍说:到南越国时这里是重要防线,五路伏波将军和楼船将军就是从这里进入番禺城的,他们在这里打败了南越国军队,还缴获了大量军粮。

番禺城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历经南越国93年的经营,似乎已固若金汤了,从司马迁《史记》仅有的记载我们知道,2000年前的番禺城毁于战火,城里那些堪称壮丽的王室宫殿,和关中秦朝阿房宫的命运如出一辙。

1997年,在南越国宫廷御园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口王宫的食水砖井,被焦木和残破的砖瓦封堵,这些器物上被火焚烧的痕迹十分清晰,它让今天的人们触摸到了那场触目惊心的战争。

2006年初,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南越王宫署曲流石渠一侧的南越井内,发现了100多枚南越国木简,专家鉴定这些木简就是南越国的纪实文书,其中的一枚木简上写有“张成、故公主诞,舍人,二十六年七月属。” 简文中的公主诞就是史书记载的赵佗女儿赵诞,二十六年是南越国的记年。

这些在岭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木简,正是南越国开国帝王赵佗前期的遗物,反映了南越国的宫廷生活。

公元前111年的汉帝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使得西汉王朝有郡国总数达到109个,汉县总数达到1587个。

跨越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统一战争,最终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疆域,而伴随着古老中国从大割据迈向大统一,岭南屹立近百年的南越国,被正式划入汉帝国的版图了。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