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03:45

浪花淘尽英雄

刚访过至友的“墨斋”,对其"渔樵白发""青山夕阳"的梦迥自然是十分欣赏与钦佩。而其得失寸心的恣意更非我能力所能驾御。本不应执渎如此意气,以显示个人的肤浅。但出于对英雄的崇拜与期待,虽是涂鸦之人,亦不得不硬着头皮。

 

缺乏英雄的社会是贫血的,我在这个时代渴望着英雄!

 

从产生人类文明的时代开始,英雄就走上了历史舞台。黄河之源尧舜禹治平水土、播时百谷;爱琴海湾“荷马”不屈时势、力挽狂澜;伏尔加河畔彼得驰骋沙场、战功赫赫。他们生前是传奇故事的主角,死后成为千古不朽的楷模。英雄,应当如此谢幕。

 

来自远古的血脉,英雄情怀在有温度的人群中得到传承,直到二十一世纪!

 

且先忆录中国英雄史。每一改朝换代、社会变迁或天灾人祸之际,都有一批沈潜会通、替天行道的志士站出来,颠沛造次。先有伏、神、文、周;次有刘、李、赵、朱;再有洪、孙、蒋、毛,他们弦歌不辍,或以个人的力量,或由群众的推动,分别为中华五千年传承作了修旧起废、为民请命的伟大事业。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英雄并非仅限君主。史记曰: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后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以身下之。世人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又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是中国史上最为著名的幕后英雄和悲剧英雄。但我们从来没有否认:他们是英雄!在英雄身上,我们似乎找回点什么,却又说不清楚,好像离我们好远。

 

好,那就远观西方的英雄史。河流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地,也是孕育英雄的摇篮。单是环绕爱琴海,就有阿基米得、苏格拉底、阿里士多德...等一批天之骄子;从莱茵河流到英吉利海峡,更造就了俾麦斯(奥地利)、拿破伦(法国)、马丁路德(德国)、莫奈(荷兰)、牛顿(英国)等英雄,他们或戎马一生,或虔诚宗教,或执笔宣战,或推动巨轮……

 

若对英雄的崇拜不分性别,我必须在此提出一个人——伊丽莎白一世。这位终身未婚的女王,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创了一个强盛的伊丽莎白的时代,其光芒足以耀向任一君主,甚至拿破伦。有人这样认为:死亡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必要条件。我不以为然,能够在失败、伤痛、背叛、折磨下倔然而起的人才真正具有骑士精神,这也正是英雄的必具品格,正如保尔。

 

然而,越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我们在现代频频注目的是一群“反英雄”。他们的特点就是英雄怎样他就偏不怎样,我们也常将这些人称为“愤青”。当反英雄提出“千万别把我当人”的强烈要求时,他已将受众的人生价值取向推进了道德的深渊。而在他们意料中的是,随着唾骂声,金钱也接踵而至。这是反英雄们的成功,却是整个人类的失败。

 

在这篇文章里,我是极不愿意提到比尔盖茨的。无奈,他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封为偶像,更有许多青年者将他视为现代英雄。我不明白这些人所指“英雄”是什么定义,只是觉得,这是社会的不幸,也是青年们的悲哀!不知道会否有一天,陈冠希也成为他们的“英雄”呢?我真不敢想象。

 

现代人在“英雄”概念上的迷失是由于忽略了英雄的本质意义:英雄在思想上引导人类。这种引导体现在:面临理性与感情的战争,英雄们仗着诗人的正义感、仗着无限的生命潜力及自己崇高无比的信念来引领这场战争,为彷徨的人类指明前进的方向。如果硬要给英雄找不可或缺的质量,我觉得应该是:有宽容之怀,怀感恩之心,心存信念信仰。当然,勇敢也是必要的,造就英雄的是“战争”,是血与火。

 

也许英雄的产生是需要特定环境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现代林立的写字楼和轰响的机器声轧碎了英雄的基石,我们无法否认:英雄的人群像一条逐渐萎缩的河流,随时间的推移越流越细,在现代几乎成为一条地下隐泉。

 

至此,我也只得赞同一个教授的观点:“英雄可以没有,英雄可以不做,但英雄气质、英雄情怀却不可或缺,因为这是一切人格魅力的根本所在。”

 

他还说:“这,也是当一个民族面临危机时能否繁衍下去的最后希望。”不幸读到此篇文章的朋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