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雁南:千里走“单骑”(中国青年报 2009-12-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00:51:06
    尽管已经骑着自行车走过了几万公里,可孟凡永从家走到最近的公交车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的左腿只有婴儿般的粗细,并且始终无法吃劲儿。小时候,一场高烧带来的小儿麻痹症,让他从此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路,并且没走多远就要休息一下。

    但在别人的眼中,只要骑上自行车,孟凡永就“跟正常人没有两样”。他不仅每天正常出门,还靠着一条腿的力量,骑车跑遍了19个省。最近的一次,他甚至花了6个半月的时间,辗转9900多公里,从北京骑车去了西藏,又绕道云南、四川返回。

    很少有人看得出来,他的前行只能完全凭借着右脚蹬踩的力量,而左脚只是一下一下地虚晃过去,“就像摆设一样”。

    “我走路不方便,所以特别喜欢骑车。”说这话的时候,孟凡永坐在自己卧室的单人床上。因为房子太小,他那辆花5000元买来的灰色山地车,被两个垂吊下来的“S”形钩子,挂在他的头顶正上方的暖气管上。

    自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孟凡永就喜欢骑着车四处转悠。开始,他的足迹还只局限在北京周边,到了28岁那年,他决定“疯狂一把”,骑着那辆凭票买来的“二八”自行车,和同事一起,从北京哼哧哼哧骑到了青岛。

    这一次的远途经历让他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念念不忘。20年后,他向单位领导递上申请,希望能请一个两年的长假,因为“我心中有一个夙愿,就是骑车旅行中国……”

    假条批准后,孟凡永开始琢磨着,看看“只在课本里见过的祖国风景”。他先去了江南,返回后又奔赴拉萨。在回京途中,还从贵州绕行四川,就是为了“重走红军路”。

    在朋友们看来,骑着自行车的孟凡永“比别人都要坚强”。他的车友付兆祐还记得,有一次,在京郊一段连续12公里的山路,几位同行的朋友看他腿脚不方便,想骑慢点,推他一把,没想到孟凡永立刻停下来,不满地说:“我不需要你们这么照顾我。”

    不过,在几万公里的骑行途中,还是有些他凭一条腿越不过去的坎儿。在西藏然乌,一条5米宽的汹涌的地上河让孟凡永束手无策。而在通麦天险,一段坡度很陡的砂石路上,因为无法像一般人那样,一脚蹬车,一脚踩地防止下滑,他竟然在山路上连人带车摔了下去。最后,还是一位开着面包车的藏族司机,好心推着他走了过去。

    等到结束西藏之行,回到北京,出发时的盛夏风景已经变得白雪皑皑。近一万公里的行程,他的车胎被扎破了14回,车条颠折了6根,闸皮磨废了两块。而最让他难受的,是在行进到河北定州时,夜晚萧瑟的寒风中,他不得不一次次停下车子,坐在路边,用双手揉搓那只有残疾的冰凉的左脚。

    “真希望快点回到温暖的家……”在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可面对记者,孟凡永又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再大的苦,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有很多人都在我身后关心着老梦……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老梦”是老孟给自己取的外号。这个50岁的中年人,不仅时髦地开了博客,还给自己的博客取了个挺“文艺”的名字:“骑行的北京老梦”。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孟凡永都会把风土人情拍下来,发在网上,“让关注我的博友随着我的车轮,看到我所见到的景色”。

    现在,这个博客已经吸引了近20万的点击量。除了“天上掉钱”似的喜悦感,这位网上的“老梦”也会套用自己小时候常听到的句子,认为自己的博客可以“宣传一种不怕苦不怕艰难的向上的精神”。好多博友告诉他,在浮躁的社会,缺乏的正是这样的精神。

    偶尔,这种精神也会兑换成有价的东西。在贵州遵义,他曾经在跟工作人员好说歹说,终于“蹭”进正在维修的遵义会议旧址参观了一圈。事后回想,他坚定地认为,对方会给予通融,完全因为他是骑自行车来的。

    “要是一个开车来的人,谁会理你?人家看到我骑着车,满面沧桑,就会觉得我是‘这个’。”孟凡永竖起一根大拇指,满脸得意的表情。

    现在,孟凡永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骑行到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当讲起这些,他总会带着抑扬顿挫的语调,重复一遍他最喜欢的那句话:“只要骑上自行车,心有多远,就能骑到多远。”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16/content_2984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