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51:20

                 书       法

 


  按理说四个月写成这样应该算不错了,但实际上如果按照这个路线走下去,写四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今人学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点画的形态,却不知道点画为什么是这样的形态。
  因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好用笔造作碑帖字迹的外貌,藏头护尾,小心翼翼……,写得苦不堪言。
  书法本笔墨流淌之事,奈何现在皆成刻意造作之苦差,所谓初学和高手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开始造作与熟于造作之差别而已。
  具体到这个小朋友嘛,建议先把书法班退掉,如今老师皆是谋财害命之辈(害人慧命!)。
  然后从墨迹入手,先不要学碑刻。其次字不要写这么大,跟原帖差不多就成,当然笔也要换个小点的。最重要的是:要加快书写速度!
  或有人问:写快了就不像啦怎么办?
  答曰:不像没关系。

烂板桥兄的作品我看过了,跟前面那幅作品正好两个极端:上面的过于拘谨,而你的作品过于随意了。
  但是先肯定一个优点:写字有节奏感!大概喜欢音乐吧?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先解决最基础的:不要在宣纸上写字!换成手工毛边纸好了。如果银子宽裕,用绢也成。
  宣纸是明后期才被普遍接受的书写纸张,而大部分书法经典作品都是元以前产生的。至于明清之际傅山王铎之类,写字都是用绢或者绫,即便明四家用的也不是我们今天的这种宣纸。纸的事情我们暂不多谈,你知道现在的宣纸不适合写字就成了。
  除了换纸之外,你也应该先从三五公分见方的小字写起,现代人的作品能不看就不看,找个古典作品每字临上几十遍。以你的天分,自然能发现古典作品内涵的节奏。祝你成功!

顺便再提醒烂板桥兄一件事:把你那长锋羊毫先放下,找支贵一点的狼毫来写字。

 

书法是心灵的跳跃。不论是临写还是书写,笔在跳,心灵也在跳,就是一种境界。至于书法水平,自然也会与日惧增。要从古人帖中寻找这种东西。

每天练字一个小时是个不小的量了,靠意志力坚持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能找到书写的乐趣。
  这个乐趣既在最后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在于书写的过程。那么,应该重视你自己身体的感觉,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

1、你过于求像了,总想写得跟蜀素一般才肯罢休。这种反应很自然,很常见,很多老师就这这么要求的,要跟原帖一模一样才成。但是这样做的后遗症是什么,恐怕很多老师不知道。过于求像的后遗症是,抓了芝麻留了西瓜。什么是芝麻,字形结构是也;什么是西瓜,内在笔路是也。
  2、你写得太慢了,这是试图写象之后的后遗症,因为一快之后就不像了嘛。写得慢,就不可能真正还原古人的笔路。因为古人运笔的时候,不仅有方向,而且有速度变化。你最左边一行就比最右边的标题好不少,因为写得快了。
  3、蜀素嘛,当然是写在绢上面的。你可以找点包月饼或者茶叶的那种黄色化纤布来写写试试,就知道古人写字是啥速度了。在有速度的基础之上,再寻找蜀素每个字的内在节奏变化。好比第一个“和”,米芾在哪里蓄力、哪里发力、哪里变向、是入弯加速还是出弯加速……,然后再看看兰亭的和内在节奏,慢慢你会知道什么叫“用笔千古不易”。

补充一下对寒江雪钓朋友的评议:
  所谓写得太慢,不是说你的运笔速度慢,你的运笔很利索,而是说你的每个笔画之间缺少自然映带。
  从作品上看,你的书写习惯是写完一个笔画,再重新起笔写下一个笔画。这种写法象拳击,打完一拳,收回来再打一拳。
  米芾的写法是,由合理的动作将不同点画连贯起来。往深了说,米芾在每个位置都能发力,但是他未必处处发力,而是有轻重缓急之分。即便是不发力的地方,他也含着一把劲。

 

井沿兄的字已经相当不错,颇有古风。只是对于王门一脉,虽曾经用功,但仍稍有隔阂。
  用笔很流利,这是优点要坚持,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流利会变成油滑。对于你来说,反而要求能停住。你观察一下圣教序,看看里面的字在什么地方打住!也就是说,放得开之后,还要拢得住。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你拢不住,就没有蓄力的过程,没有蓄力,发力也不会充分。发力不充分而追求书写速度,就变成油头滑脑。
  也就是说,你要把古帖里面的字重新拆解,看看每个字里面到底有几跳,是大跳还是小跳,每个跳的起点在哪里,跳往哪个方向,用什么样的用笔方式才能顺利完成这一跳……。主要靠自己领会,因为即便看别人做动作,动作太快,也不容易看不出门道。

 

如果是墨的原因,那么有如下办法:1、墨汁加点水再磨一下;2、加点酒;3、加点明胶;4、加丙烯;5、用松烟墨;6、用鬼子的墨汁(不推荐,死贵)。
  我估计你的问题出在纸上,有些泥金天生不成,多换几家纸看看效果。

 

陈沛兄的这幅作品整体看来还成,结构也算工整,运笔也还流畅。但从细节看,却乏善可陈。无他,不通笔法使然。
  何为笔法?运笔之方法,其要点不在纸上的笔墨形态,而在书写者的动作。
  谈动作之前,先要谈到姿势。虽然历代有各种执笔方法,但有个原则不能动摇:指实掌虚腕平。
  1、指实:手指同毛笔要相对固定,不要用手指肚把笔,而是要指端的骨头尖部。刚开始可用力掐住笔杆,熟练后可稍微放松。总之不能形成用手指头挑剔笔杆的习惯!
  2、掌虚:正确握笔的姿势,掌心应该有个大约乒乓球大小的空间才合理,手指头不可以握到掌心!
  3、腕平:腕平是指手背和腕部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稍有夹角是允许的,手掌竖起来是不允许的!
  学书法矫正执笔,相当于学拳矫正身形,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至于动起来之后的要点,以后再谈。
  顺便提醒一下,不要使用羊毫加宣纸这种“绝配”。

 

拿两支毛笔,像拿筷子一样夹在手指中,然后把下面那支抽走,剩下的那支就是正确执笔姿势了。
  这种执笔姿势在外行身上很常见,但其实是最古典的执笔法。既然有这么个机缘,我就提前透露出来。它看起来像拿钢笔,其实有所不同。拇指第一关节压住笔杆,不再是用指尖,这样你的食指也不必太弯曲。仍然可以达到掌虚腕平的效果,手指更不会乱动,所以更稳定。
  如能达到涵养心性之目的,书法已臻上乘,回视所谓名家泰斗之流,哑然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