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LP角度看评霍韬晦教授的“现代人的情感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6:39:05
作者:佚名 |  文章出处:nlpwalkers.com

  朋友send了这样的一篇文章过来。阅后深感NLP的框架,对于“建立一个成长生活底板”的贡献。很多这类佛学哲学文章,将我们一下子带到哲学层次,找寻生命的本质,令人醍醐灌顶。但回过头来,却又是面对同一个生活环境。

  文章中,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生命儒学/佛学创始人”将感情本质和文明社会的矛盾勾划出来。其观点继承着过去N年的哲学家的风格,倾向于大举否定西方文明及工业社会。这对处于生活在西方文明社会文化中的我们,似乎有“点醒”的功用,却缺乏具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霍的见解可以抽取以下段落去理解:

  1. 情是需要留驻的,留驻才能细赏,产生美感。所以情除了要有一个稳定的对象,还要有时间。

  2. 现代人太忙,生活有太多压力,加上工作变动、家庭变动、社会变动、文化变动,人适应已来不及,哪里还有闲情?结果只有郁成情绪,用不健康的方式宣泄。

  3. 这就是为甚么现代人没有高尚的和深刻的感情的缘故了。我们根本缺少培植感情的空间,一切都那么动荡和无奈,即使有苦酒亦只有独吞。

  4. 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功利社会,生命只有利益这一层,追求利益要运用“理性”这个工具,于是现代文化把“理性”置于生命的最高位置,一方面礼赞它,一方面践踏生命的其他活动,而不知“理性”的实际角色只是工具,方向不明,结果把自己弄至虚无。情感无位置,结果只有浪掷。这是生命的扭曲,生命转入歧途,最后亦必导至生命的不安。

  5. 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膨胀,而在超升:思想、人格、智慧、质素的一体提高。感情亦非西方文化所说的感觉(feeling)、情爱(affection)、情绪(emotion),这三者都不免浮于表面,不能见其人性之根,亦即真实之根,所以难免随境而转。要真正了解真实的性情,重建庄严的感情世界,我想:毕竟还须回到东方的探讨上来。

  ------------

  我想,我们根本不必费神去否定我们身处的文化和社会的现实。因为我们就是“自己的内在文化”的创造者。在功利理性的文化之中,只要我们能够发挥主动权,一样可以走到真爱的彼岸。

  回应以上的五点:

  1. 我们不需要像霍教授那样高的境界,才能明白“有一个稳定的对象”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意义。事实上,即使你这样“高”,都难以找到一个这样的对方。相反,基于“持续发展的理性角度”,我们能够建立承诺。至于感情的深层意义,则是两个人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建立的。关键是首先懂得解决感情的问题,使我们能够腾出所有时间,去建立出尊重、信任等等价值,最后,我们就能一起探索大家的需要,摸索出感情的更高意义。如何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立信任的基础,那些什么高层次的意义只是空想而已。

  2. 处理情绪、安排时间,原不是公司及环境给我们的枷锁,而是我们管理自己身心精神的选择和责任。在任何不完美的环境下,伴侣之间仍有坚守信任支持互相扶持等价值的自由。

  3. 很多人因被动,将自己的幸福交给环境主导,不等于这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高尚和深刻的感情,在缺乏理想环境的栽培下,更需要我们主动建立。理性的价值更显重要。

  4. 如果说社会文化和理性至上使我们盲目,理性亦能使我们解放出来。将理性与盲目追求功利捆绑,是相当不智的想法。难道一定要一班年青人去静修坐禅念佛一番才能够开始拍拖吗?

  5. 思想、人格、智慧、质素的一体提高,是由“精神和自我”的身心层次开始切入,但仍需要下层(价值、信念、能力、行为)的支持基础。西方的知识,纵使常将感觉(feeling)、情爱(affection)、情绪(emotion)等当成全部,但其实亦可以透过上堆(chunking up),将我们的生活行为和理性和情感等等,连系至精神层面。这才是身心一致。

  ------

  都市日报

  现代人最难处理的是感情无法安顿。

  这已经不须问理由,而是你活生生的感受。

  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但绝非只是资讯性的、知识性的、与概念性的交流与沟通;虽然,从生活,或一般人最熟悉的商业活动上讲,得更多的情报有助于自己的定位或市场上的开拓,但这只能满足你的向外伸展,扩大你的活动空间,增加你的市场占有率,最后增加你对金钱与物质的拥有,并不能打开你的生命,更不能容纳别人,让别人进来;你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存在,没有光。

  特色在速度,危机亦在速度尤其是,资讯是累积的、市场是变动的、知识是乾枯的、决策是理性的,你虽然英明果断,但不免为势所转。现代文明的特色在速度,但危机亦在速度。产品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明日黄花,你以为自己在进步,在突破,在享受,在满足,其实你是在被一个大势愚弄,它的速度愈转愈快,你不过在追随。

  情需要留驻

  明天,这急剧运转的世界将会怎样?谁知道。即使知道你亦无力挽狂流,你不过是大气中的一点微尘;长江中的一滴小水。无知与无力,构成了你存在的虚无;而虚无,使你的情感无法深厚。

  情是需要留驻的,留驻才能细赏,产生美感。所以情除了要有一个稳定的对象,还要有时间。《浮生六记》中一段“闲情记趣”,便眼于“闲”,于是可以得睹自然之趣、人工之美,亦可以自创空间,自得其乐。但现代人太忙,生活有太多压力,加上工作变动、家庭变动、社会变动、文化变动,人适应已来不及,哪里还有闲情?结果只有郁成情绪,用不健康的方式宣泄。

  这就是为甚么现代人没有高尚的和深刻的感情的缘故了。我们根本缺少培植感情的空间,一切都那么动荡和无奈,即使有苦酒亦只有独吞。

  ▲《浮生六记》是清朝作家沈复(字三白,号梅逸)着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尊闻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此书虽然讲述清朝嘉庆年间沈复和芸娘的爱情故事,但他们婚姻中充满情趣、浪漫、本性和率真的和谐、美好的爱情生活,却紧紧拴着每一个现代观众的心。

  ▲《浮生六记》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易经》说感通,“往来不穷谓之通”,如果有阻塞,情无处托足。

  钱泳手录沈复《浮生六记》卷五>抄稿申报名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情要回应 情要交流

  但人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可倾诉的对象!情要被接受,情要回应,情要互动,情要交流,即使向神祷告,神无语,但仍可设想祂在倾听;向天地许愿,天地无声,但仍可体会其正在作庄严的启示。所以《易经》说感通,“往来不穷谓之通”,如果有阻塞,情无处托足,便会折回来冲击自己,由此使你生怨、生恨、生苦恼。在这个时候,最好有文学、艺术来疏导,或来转化,使之超升。“独自凄凉人不问”,“惆怅此情难寄”,所以日人厨村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了。

  但文学何只宣泄苦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孔子的观点,更把情推原至人的内心最纯洁、最无私的要求上来理解,所以美善可以合一,使你不会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惜世间人对情太执,每因其美好与深切而使你留驻太久,陶醉太多。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为自己辩护说:“太上忘情,下愚者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于是“生死相许”也不是甚么令人震撼的事了。

  关键在于文化

  由此可见,情之处理不当,其推倒一切的破坏力十分可怕。如果我们不为感情留下适当的空间,情必然要泛滥出来,盲目乱掷,最后必累己累人。为甚么我们不及早处理呢?

  关键仍在于文化。由于现代文明的立足点是西方的工具理性,在工具理性的使用下,生命向外在的拥有、外在的征服、外在的成果而趋,结果必然落在一个数量的平面,以求计算成效。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功利社会,生命只有利益这一层,追求利益要运用“理性”这个工具,于是现代文化把“理性”置于生命的最高位置,一方面礼赞它,一方面践踏生命的其他活动,而不知“理性”的实际角色只是工具,方向不明,结果把自己弄至虚无。情感无位置,结果只有浪掷。这是生命的扭曲,生命转入歧途,最后亦必导至生命的不安。

  这可以解释:为甚么西方文化近两百年来一面标榜理性,一方面却有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祈克果、沙特、海德格等存在主义大师起来反抗的原因。尽管现在讲生命哲学的思潮已经落下,但罪不在生命哲学,而在讲者不得其法、不得其道。为甚么不来看东方的智者呢?东方文化讲生命的奥秘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孔子、老子、佛陀早就指出: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膨胀,而在超升:思想、人格、智慧、质素的一体提高。感情亦非西方文化所说的感觉(feeling)、情爱(affection)、情绪(emotion),这三者都不免浮于表面,不能见其人性之根,亦即真实之根,所以难免随境而转。要真正了解真实的性情,重建庄严的感情世界,我想:毕竟还须回到东方的探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