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进:莫把投机当投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21:20

陈思进:莫把投机当投资

2010年08月05日 09:36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现在国内热炒的商品几乎只有投机,鲜见投资,真要参与的话,最好当作小赌怡情地玩玩

最近回国一次,去了北京、上海和西安。3年前也曾经到过这3个城市,国内的变化那可真是翻天覆地。可能由于职业的关系,在国内一旦手握遥控器,我就会调到央视2套的财经节目,渐渐发现节目出现频率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投资”和“投资者”,便不禁联想到初进华尔街时,最常听到的也是两个词,一是“Investment”,另一个就是“Speculation”。

从字面上来看,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投机”,两者的意思截然不同。可有时在买卖同一种金融产品时,这两个词儿会在同事的嘴里交替使用,令我困惑和好奇。于是,我询问了一些同事想探出个究竟。他们的回答不能令我满意,有点含含糊糊。我也查阅了好些财经书籍,其解也总是不得要领。

我所在的银行家信托曾请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尤尼帮忙做项目。逮着个机会,我向他请教困惑了好久的问题。他笑道:“投资的收益,来自于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你慢慢体会,肯定会得出你要的答案。”

想通之后,我发现区别投资和投机非常简单,关键就在于你买入一种金融产品后,希望从哪儿产生未来的收入。比如买入一支股票,期望能不断得到利息分红;购得一套房子后希望租出去,每个月有房租收入,这就是投资。假如买入了一种商品,指望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不管什么样的商品,就只能归类为投机。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个人所得收入也相继增长,如今大家都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而今市场的金融化,产生的金融产品多如牛毛,除了最普通的股票之外,还有各种基金和各类金融衍生品。近来中国又开放了期货市场,几乎每一个金融产品都号称是投资工具,特别是房子和黄金被称为最佳的保值品,似乎拥有了它们,那就是最好的投资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投资产品”。前几年,普洱茶收藏非常热火,仅珠三角就有近二十万收藏者,各款不同的普洱茶“珍藏版”层出不穷,据说老茶饼动辄拍出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东南亚富人爱收藏的法国红酒———拉菲罗斯柴尔德(ChateauLafiteRothschild)。

拉菲红酒历史悠久,最初由塞古尔(JacquesdeSegur)家族酿造于1680年,发展到18世纪初获得了“国王之葡萄酒”的美誉。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档案里,披露了杰弗逊经常为乔治·华盛顿购买拉菲酒,且价格不菲。当年杰弗逊拥有的产于1787年的拉菲酒,创纪录地被拍卖到一瓶156000美元的高价。

随着中国富人日益增多,拉菲红酒自2008年投放市场的6个月里,酒价在全球被推高了125%。不过,中国富人购买拉菲酒大多不作收藏,因为收藏一级红酒的过程相当复杂,牵涉到不同季节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放酒的角度等,需要专业人士管理。

然而,假如极品红酒的收藏工艺不那么复杂,购买红酒作为投资的中国人一定大有人在。想想看,一瓶1787年的拉菲酒,能被拍卖到156000美元的高价,谁能大胆地说它不是增值的投资产品?但是别忘了,拉菲酒本身不会带来固定收益,就像买入黄金,其收藏的过程必须支付高昂的保管费,要想获取受益就只能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也就是说,必须等待下一个肯接手的买家,就好似我们小时候所玩的击鼓传花游戏,万一最后砸在你手上,那么前面那些人的收益,其实就是你付出的。

以此类推,某些人“投资”古玩、名画、钻石和邮票等等,似乎都只能算投机。

不妨再回到上面看一下,其实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已然一目了然了。那位拍走了杰斐逊总统收藏的拉菲酒的有钱人,只有在不想收藏再次拍卖时,有人肯出超过他支付的价钱,才算带来了受益,属于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当年花费440万法郎购得的拉菲酒庄,每年产出35000箱一级红酒,以高额的价格向全球出售,其收益是投资产生的财富,毫无疑问,当属最有眼光的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