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培训学院铺就学子成功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27:19
    

    高校如何培养独生子女学子成才就业是一篇大文章,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无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希望,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渤海大学培训学院有效地解决了独生子女成人、成才、就业三大课题,为独生子女铺就一条锦绣前程之路。该校引导独生子女在“鸟入群、木入林”的集体主义教育中融入团队;教育独生子女以“尊道德、重才能、不畏劳苦”的精神奋力前行;带领独生子女按“低处起飞,高处着陆”的要求走向成功。

    一、成人——就要“鸟入群、木入林”融入团队

    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环境里生活,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思维敏捷、积极进取,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独苗”,集众多宠爱于一身,殊不知,“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使有的独生子女滋生一些不良习惯。渤海大学培训学院“鸟入群、木入林”的提法,就是王国生院长根据独生子女现状提出来的。

    首先,“鸟入群、木入林”解决了独生子女学子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不强的问题。古人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承”,这一论述揭示了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鸟入群、木入林”的育人方法正是以此为依据。这个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将个体寓于群体之中,使个体在群体中相互帮扶、相互制约,在这种“相生相克”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智慧,端正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为此,该校引导学生在“鸟入群、木入林”的集体生活中,形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使之修正人品,铸造友善乐群的品格。

    其次,“鸟入群、木入林”解决了深化道德教育的问题。德是做人的根本和灵魂,所以育人先育德。该校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造性地提出“四爱”和“四宝”的德育思路,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修身在正其心”的思想精髓,教育学生具备这种“修养”之德。因为只有每一位学生以己之德观察他人之德,再融入群体观察每人之德,才能具有天下之德的魂魄与本领,最终将自己锻造成为一名对社会、国家有所建树的人。

    此外,该校运用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的理论,教育学生在“鸟入群、木入林”的集体生活中,懂得分辨“信言”和“美言”,做“善者”和“辩者”,能够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群体中都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自身成人。何谓成人?其学问不一定渊博,但一定要有全局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定是无私忘我的服务天下之人。

    二、成才——就要“尊道德、重才能,不畏劳苦”大器晚成

    渤大培训学院的学生大多经历过高考的失利,曾因被人瞧不起而感到压抑。王院长认为,正因为学生受过打击,在自责与自省中觉悟,只要教育科学、引导正确,就能将他们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而且学生进步速度是惊人的。为此,该校引导独生子女自觉按“尊道德、重才能、不畏劳苦”的标准要求自己,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坚信只有将最光彩的青春年华投入到对无限的知识追求中,才能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尊道德”就是教育学生要做好人。使他们爱父母、爱师长、爱母校、爱祖国,具有勤、俭、恕、让的品格。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刻铭记“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明白劳动是一种美德,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重才能”就是教育学生做能人。使他们既学知识,又练本领,其实就是提升从事劳动的能力。学习是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将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生时代的学习,正是为了练就走向社会从事劳动的过硬本领。

    “不畏劳苦”就是教育学生要做劳动者、实干家。使他们热爱劳动,不辞辛苦地学习和工作。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该校教育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不畏劳苦”,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当前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独生子女学生只要“尊道德”成为好人,“重才能”练就本领,并具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就能“大器晚成”,就会走出就业的阴霾,而迎来一片色彩斑斓的晴空。

    三、就业——就要“低处起飞、高处着陆,梦想成真”铸就成功

    多年的育人实践,还使渤海大学培训学院领导班子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上述两点仍不能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功,还需做到“低处起飞、高处着陆、梦想成真”。

    那么,什么是“低处起飞、高处着陆”呢?就是教育学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企盼一夜之间就能够登上人生的顶点。该校按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原理,教育学生不但做到正确认识他人,还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只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从“低处起飞”,养成崇高的品格,最终才能“高处着陆”,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此基础上,王院长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塔论”原理。这个人才金字塔是:塔尖金碧辉煌的是研究型人才,社会需求量有限;塔身与塔基是应用型人才,也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多年来,这所学院培养的学生恰恰是这个层面所需的人才,所以,他们把培养目标定位于社会需求量大的实用型人才上,出现就业渠道通畅、毕业生稳定就业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已成为人民教师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王敏作了这样的记述:来到渤海大学培训学院,转眼间,已经走过了整整四个春秋,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王院长“低处起飞、高处着陆,成就梦想”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四年前,高考失利的我犹如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失落、困惑、迷茫、绝望,是渤海大学培训学院那双温暖的手,让我看到了希望。至今,王院长“没有过硬的才能难就业,没有过硬的人品难以长就业”的谆谆教诲,犹在耳旁……

    多年来,渤海大学培训学院的学生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在2005年辽宁省数控技能大赛中,吕洪力在高职学生组比赛中夺魁,并在全国数控大赛中闯入20强。2007年该校师生又在大赛中获教师组第三名、学生组第三名和第四名。2009年该校师生又创佳绩,获教师组第一、学生组第二。彭程高考失利一度失去信心,是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又燃起他圆梦的希望,经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在全省数控大赛中获高职学生组第二名。如今,彭程已成为数控技术专业讲师,吕洪力被一所省属高校聘为教师。

    行走在渤海大学培训学院校园,也许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会成人成才?因为他们有愿望受挫的苦痛,有迷失方向的彷徨,有内心深处的呐喊;还有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宽广的胸怀与强有力的支撑,才使得独生子女学生“破茧成蝶”飞向远方。

    这就是渤海大学培训学院长期倡导的:成人——就要“鸟入群、木入林、有容乃大”;成才,就要“尊道德、重才能,不畏劳苦”;就业——就要“低处起飞、高处着陆,成就梦想”。(待续)(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