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海归王微:会说话的“土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01:29
另类海归王微:会说话的“土豆” 作者:戴维 | 出处:e时代周报 | 2005-8-6 19:54:16 | 阅读 1185 次 和传统网站对用户数量狮子般的胃口不同,土豆显示了2.0们的一些共性:绝对共享,反对垄断。“100个人里头有1人爱土豆,我就很满足了。”

王微(Gary)的土豆播客(http://www.toodou.com)在外体馆附近的一幢居民楼里。几间大屋子,七口人,吃住睡、干活都在那儿了,不像一个公司,更像是家庭作坊。当然有些凌乱,几台电脑,到处都是数据线,墙上贴满了土豆的Logo,就连房东的冰箱也没放过。天很闷热,两个程序员在客厅埋头工作,满满一书架的网站设计书籍都是他们的,没有空调。王微的房间很简单,一张宜家的床,电脑桌,一堆时尚杂志,摄像用的三角架,他和其他土豆一样以此为家。从窗口望去即是外体馆,据说那边开演唱会,这里可以蹭实况。就在这样一点都不新潮的环境里,他们造着娱乐时代最新潮的土豆。
播客年代:朗读《刑法准则》也有人听
互联网是越来越有趣了,有了土豆网还有豆瓣网,据说马上洋葱和韭菜网也要出来了。这里都是高高瘦瘦的帅土豆,平均年龄26岁,32岁的王微既是创始人,也是老大。三年前他还在美国休斯公司放卫星,一年前他是贝塔斯曼中国部的CEO,现在他开始自己创业,做的是播客--Podcasting。播客是比博客更新一潮的概念,欧洲也才冒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国内谁都不知道播客是什么。”正因为如此,王微的想法是土豆要做世界级的播客网站。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在土豆首页写着这样一句话。播客有点像电视台,这是用户表现欲望的展现,你可以在这里分享、发布个人影像音频。“居然还有人朗读《刑法准则》的,还有人在上面教西班牙语,我们的美编还拍过一段《梦游记》。大家越来越爱秀,越来越想用影像来表达,我们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王微自己也拍过一些片断放到网上,他本人便是一个老牌的影像主义者。
和传统网站对用户数量狮子般的胃口不同,土豆显示了2.0们的一些共性:绝对共享,反对垄断。“100个人里头有1人爱土豆,我就很满足了。”王微对用户的定义是: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或者经历或者生活的人,而且对互联网很熟悉了解。一定是喜欢新鲜东西、年轻的,还有未必很年轻但是心态依然年轻好奇的人。
很少有人想到,播客这东西在短时间内可以毫无困难地在国内红火起来。当然土豆还没赚到钱。但2.0们的价值观并不着重于此。自娱自乐,好玩,至少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虽然网下还是个新面孔,网上土豆已经被无数双眼睛在关注了。整个IT界在猜测:播客会不会成为互联网下一个明星产品?KESO也在日志里夸到土豆,称之为活的网站。没有风险投资,没有烧钱的广告,没有豪华的写字楼和中央空调,出汗,熬夜,但起码前景是美妙的……
另类海归:在土豆上念《纽约时报》
22岁、有着好听声音的帅气小伙VEGA一不小心变成IT人,他学的是经济,在东广电台实习过。他和王微站在一起,像两哥们,一样穿着有土豆标志的文化衫。不一样的是,VEGA更有热情,他在土豆负责对外宣传。问到版权问题,VEGA激动地说:“灵魂是抄不走的。热情是抄不走的。我们的效率很高,还可以再高,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责任感。”这是他的话语,你可以说他们不够成熟,但绝不是迂腐。
e报:这么晚才自己创业,为什么不继续好好地做一名职业IT人?
王微:赚钱有很多事可做,你知道休斯公司是一个很有名的卫星公司,二十五六岁我就主管3000多万美元业绩的亚洲区业务,后来去了贝塔斯曼,被派到中国来。但我没有那么多激情、热情投入,那些不是我兴趣所在。虽然把工作和兴趣捆绑在一起很危险。
e报:土豆的界面很人性化,特别是那个风火轮,看得出有很多2.0网站的应用。
王微:我们叫它“哪吒”。标签不重要,关键是好玩,用户愿意一次次回来。
e报:对播客有什么想法?
王微:造出来的东西有价值,让自己挺自豪的。想让别人记住我们,造一小片历史。
e报:谁出的钱?
王微:没有风险投资。都是自己的钱。
e报:看你简历,也是一海归。
王微:这听上去有些扯淡。我是福建人,侨乡,有出国的传统。我读书成绩很差,如果不出去肯定考不上大学。那是90年代初,我啃了一年托福,最后考了570多分,当时算不错了。在美国读的经济,又读了计算机硕士。后来在法国念了MBA。
e报:国外的教育制度可能更适合你。
王微:没错。我又不笨。
e报:你学经济啊、计算机啊,又念MBA,似乎都是为今天在做准备。可你们这个团队这么年轻。
王微:每个人都投入进去,必须要说服他们,对我有信心。不爽的时候就是别人做得比我们好,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e报:你们不会一直工作工作工作吧?
王微:没有啊,我们会去泡吧,放松一下。我喜欢去游客少的地方,像汾阳路的那家宝莱纳,那里啤酒非常好,给人感觉温暖而热烈。还喜欢摇滚啊,像U2,山羊皮,Coldplay。
e报:平时看什么书?
王微:我看英文比看中文还省力。英文什么都看,中文只看近代和古代的。像笔记小说,二十四史,我觉得史记很精妙。还有明清小说。你发现没有,纪晓岚的笔记,就跟写blog一样。
e报:是啊,蒲松龄在今天,肯定也写blog。喜欢哪本武侠书?
王微: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十二三岁就开始看金庸了,不知道看了几十遍,都能倒背如流。喜欢《连城诀》里的狄云。
e报:这是本很冷僻的书啊。为什么呢?
王微:可能跟年龄有关系。以前会喜欢英雄气更重的乔峰这些。现在不了。
e报:你也玩播客吗?像唱首歌啊什么的。
王微:有什么好听的,我五音不全啊。不过我在土豆上读过《纽约时报》。
e报:真有意思。你对技术一直有好感?
王微:平时没事我挺喜欢拿着手机拍照的。最早的一个数码相机是1997年闲得没事买的,花了1000美元,是100万像素,软盘有3又1/2寸,每拍一张就得存10秒钟。
e报:可以进博物馆啊。
王微:咳,早扔掉了。
后记:
王微说了一句话:“爱拿我跟谁比都可以,比如昨天拉大板车的大爷”,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谈的更多的是土豆,他的博客就叫《造着土豆,一路上发生的》。VEGA说,土豆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点点看它发芽长大,他们也以土豆自居。叫土豆,纯粹是觉得好玩。“和芙蓉姐姐、超级女声一样,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年代,土豆播客是时尚也是好玩的。”放完卫星造土豆,32岁的王微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成就感。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