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延安鲁艺院长空缺一年 竟是为蒋介石留位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13:49
2010年08月02日 10:49 档案春秋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2条
核心提示:1939年5月4日,延安各界青年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暨首届中国青年节庆祝大会, “延安市全体青年”代表向缺席的蒋介石献旗“献给我们最敬爱的领袖蒋委员长”,也向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的毛泽东献旗“献给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参见《延安各界青年万余人举行纪念五四廿周年,庆祝首届青年节大会》,延安《新中华报》,1939年05月7日)
一周后,鲁艺为纪念创办一周年举办大规模的展览会,共设十个展览室,其中第三展室显要位置悬挂着“孙中山先生、蒋委员长、毛泽东同志”的大幅画像。(参见《鲁迅艺术学院热烈庆祝周年纪念》,延安《新中华报》,1939年5月16日)
本文摘自《档案春秋》杂志2010年第2期,作者:朱鸿召,原题:《延安拟请蒋介石任鲁艺院长》
安排毛泽东访问美国,邀请蒋介石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延安的两件异想天开的事情。虽然这两件事都没有实现,并被后来的历史教科书忽略不计,但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它们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历史局面的超凡想象力。其中拟请蒋介石担任延安鲁艺院长,就是一个持续数年、深谋远虑的政治策划。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延安鲁艺,是在抗战初期中共主张抗日统一战线形势下筹备成立的。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二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民族危机加重,全民抗战开始,延安成为进步知识青年追求向往的革命圣地。1937年底至1938年初,来自上海的救亡演剧队第五队、第一队、蚁社流动宣传队一分队,来自北平的学生流动宣传队,陆续到达延安,与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原人民抗日剧社),以及分散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陕北公学和其他机关单位里的文艺爱好者们一起,共同推动延安文艺演出活动的繁荣。其中为纪念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六周年,延安文艺界调集了六七十人,继公演《广州暴动》后,仅在两周时间内,又集体突击创作四幕大型话剧《血祭上海》,连续公演20天,观众达万人,满城轰动。“这次公演推动延安艺术界新阵地的建立,也就成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的先声。”(徐一新《艺术园地是怎样开辟的》,延安《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1938年Z2月21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文协”)主持召开座谈会,总结讨论《血祭上海》演出得失。随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机关合作社专门设宴,招待参加此次创作和演出的全体演职人员。席间气氛活跃,有人提议,这个演出团体来自五湖四海,聚集起来不容易,最好以此为基础,在延安创办一个艺术学校。一阵热烈的掌声,代表全场一致拥护这个提议。尤其是参加宴会的边区政府负责人、中央领导同志,都表示支持这个提议。于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艺术学院筹建委员会当场宣布正式成立。
此前,1937年11月,中共中央为适应全面抗战形势需要,曾经计划在陕北公学增设一个“艺术训练班”,由沙可夫、朱光、左明负责开始筹备。现在,正好有了《血祭上海》的演出班底,筹备工作进展很快。宴会一周后,由沙可夫主持起草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正式公布,发起人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七人。该“缘起”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培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干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边区正积极实施抗战教育。作为中华民国政府所属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创办的高等学校当然希望得到国家承认和经济支持。至今保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的油印件《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称:“我们深知,这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是件艰巨的工作,决非我们少数有限的力量所能完全达到。因之,我们迫切地希望全国各界人士予以同情与援助,使其迅速成长。”
为了更好地募集社会资金,走社会化办学道路,筹建中的鲁艺组织架构设计有“董事会”,作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筹集办学资金,决定学校主要行政领导——正、副院长人选,确定办学宗旨,审定重大项目决策。正、副院长作为学校最高行政领导,负责召集教材编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晚会委员会工作,下设秘书处、总务处、教务处、训育处和实验剧团等职能部门,领导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文学系和研究班等二级机构正常运转。
鲁艺校董事会成员除七位发起人之外,还有蔡元培、宋庆龄、何香凝、许广平等社会知名人士。1938年3月14日,鲁艺首届学员开始上课,4月10日举行鲁艺成立典礼,任命沙可夫为副院长,主持工作,院长人选暂时空缺。据《张闻天年谱》记载,1939年63月,国共合作出现紧张形势,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鲁艺工作时,罗迈(李维汉)提议洛甫(张闻天)兼任院长,会议曾决定康生担任鲁艺院长。但实际上,此项决定没有对外公开宣布,康生也没有到任。1939年5月15日,重新任命赵毅敏、沙可夫为副院长,院长人选仍然空缺。直到1939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任命吴玉章为院长,周扬为副院长,宋侃夫为党总支书记兼政治处处长。此后,鲁艺日常工作一直由周扬主持。沙可夫于1939年6月率领部分师生员工转赴晋察冀,参与创办华北联合大学而离开鲁艺。赵毅敏于1939年11月调任中宣部工作。
对于鲁艺在一年多时间里没有落实院长人选,至今还是一个谜。笔者在与鲁艺老人们的多年交往中,不断追问这个问题,得到的都是不确定的回答。其中有一种回答是,校董会希望聘请蒋介石出任鲁艺院长,或者名誉院长。这仅仅是一种不能确定的孤证,甚至仅仅是一种传说而已。但从中透露一个可以确定的信息,是鲁艺筹建和成立之初,试图走社会化办学道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欢迎订阅凤凰网历史电子期刊
还原历史真相,揭秘人物轶闻,尽在手机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