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将军作家谢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5:01:24

独脚将军作家谢良

精品推荐 2010-08-01 09:25:36 阅读5671 评论13 字号:大中

 谢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众多开国将军中,有十三位独臂、独腿、独脚将军。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在这十三位残疾将军中,谢良是唯一的独脚将军,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他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一位军内外闻名的将军作家。
 由于医生的疏忽,谢良的伤腿被彻底冻坏了
  1915年,谢良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十五岁时参加了红军。幼时家贫,只读了两年书,但谢良嗜书如命,写得一手好文章。由于具有一定的文化,谢良参加红军后很受重视,三年后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九团三营九连指导员。
  不久,谢良奉命袭击驻金溪县城的国民党第八十八师的一个步兵团。他带领尖兵连急行军五六十里,趁敌不备,立即发起进攻,激战几十分钟,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敌人不甘心失败,又组织一个营兵力反冲锋。谢良沉着指挥战斗,并亲自用轻机枪向扑上来的敌人扫射,将敌人的冲锋压了下去。突然,谢良感到左肩被什么东西打中,鼻子和嘴里顿时鲜血直流。原来是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肺部,打碎左肩骨,伤势严重。医生立即给谢良消毒、止血、包扎,然后将他送往后方医院。由于医院缺医少药,谢良的伤口没能及时消炎而化了脓,医生只好用盐水消过毒的粗纱布,在伤口处像拉锯一样地把脓拉出来,疼得他死去活来。
  手术后,谢良在病床上躺了四十九天,伤口仍然未能愈合。有一次医院院长查房,发现他的伤口时好时坏,化脓不止,感到非常奇怪。经过仔细检查,才发现是手术太糙,伤口中还有四五块碎骨没有取出来。于是院长亲自手术,取出伤口中的碎骨。不久,伤口不再化脓,新肉逐渐长了出来。
  1934年,谢良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政委。在贵州官渡河战斗中,率团阻击四川军阀刘湘教导师九个团。四天的运动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第五天,谢良终于把刘湘教导师按计划牵到了温水。敌人突然发现,五天来同他们周旋的并不是什么红军主力,仅仅是一个团。敌教导师被激怒了,向我三十七团发起了猛烈攻击。而谢良却从容指挥,沉着应战。敌教导师无计可施,仓皇撤退,掉头追赶红军主力。而红军此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娄山关和遵义歼敌两个多师,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谢良率部阻击有功,受到中革军委的电令嘉奖。
  翻过夹金山后,为了保卫毛泽东、党中央,掩护红一、四方面军休整,谢良奉命率部返回夹金山南麓阻击尾随之敌,三过雪山而毫无怨言。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开始西渡黄河,过河后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为西路军。为建立河西根据地,西路军战士没有来得及抖落身上的征尘,就西渡黄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西征战役。
  时任西路军第五军(原红五军团)第二十三师政治委员的谢良率部与马家军激战。战斗极其残酷,敌人凭着骑兵的优势,气势汹汹地向我方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一颗子弹击中谢良的左腿,顿时鲜血直流。
  警卫员发现谢良左腿流血,不禁喊道:“政委,你负伤了!”谢良这才下意识地抬了一下左腿,感到疼痛,这才知道左腿膝盖被敌人打了冷枪。战斗正处在紧张关头,指挥员若离开指挥所就会直接影响部队的情绪。于是他忍着剧痛,包扎一下咬着牙坚持指挥,直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部队回撤时,才从指挥所下来,躺到担架上。
  由于敌人的封锁,我军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差,缺乏手术器械,谢良伤口里的子弹取不出来。不久,伤情急剧恶化,谢良突然发起了高烧,为让谢良退烧,当时正值数九寒天,医生从野外搬来一脸盆冰块,把谢良受伤的左腿架在脸盆上,腿上面放上冰块以降温。谢良的伤腿在冰块上放了十几天,烧总算退了,但那条腿却被冰冻得麻木,毫无血色,失去了知觉。为防止得坏血病,在没有手术器械的情况下,医生只采用土法做手术,用一把大剪刀将谢良的脚趾剪掉。剪脚趾时没有麻药,疼得谢良大叫一声昏厥了过去。醒来时,他脚趾连同前脚掌都丧失了,左脚形同虚设,从此就成了残废。
三块救命的大洋
  1936年12月30日,西路军第五军进至甘肃临泽县,1937年1月1日攻克高台县。青海敌军新二军军长马步芳集中了六个骑兵旅及民团两万余人,猛攻高台的第五军。在董振堂的指挥下,第五军三千将士与六七倍于我军的敌人浴血苦战了七天七夜,直至全军覆灭,谱写了一曲悲壮的乐章!
  谢良得到第五军三千将士阵亡于高台的消息,顿时眼前发黑潸然泪下。不久前他还与董振堂军长开怀畅谈,谁知数日后竟成永别。第五军解散后,临时编成的三个支队都各自出发,剩下的伤病员、家属按自己的愿望四散下山。谢良带着警卫员、给养员向北面的森林走去。谢良怕大道上遇着敌人,就继续向森林方向走。他有腿伤,一拐一瘸地全靠警卫员、给养员照顾。第三天起,敌人开始搜山了,搜到了藏身在灌木丛中的谢良,用刺刀对着他厉声喝问:“出来!什么人?”谢良说自己是伤兵。敌兵问他枪呢?谢良说伤兵的枪被没收了。敌兵不甘心,问他要钱。谢良有先见之明,把组织上发的三块大洋藏在裹伤口的绷带里。敌兵不相信,于是开始在谢良身上搜索,对谢良那脏兮兮散发着腥臭味的绷带连看都没有看一眼,活命钱总算保存下来。一无所获的敌兵不甘心,命令谢良把大衣脱下来,敌兵这才离去。
  夜幕降临后,藏在附近的警卫员、给养员聚拢在谢良周围。很快,谢良发现,炒面只剩下一碗,他的腿伤发炎,痛得行走艰难。敌人每天都搜山,眼看面临绝境,谢良决定让警卫员、给养员先走,逃出去一个算一个。警卫员、给养员一听说让他们先走,都不愿意,表示“不离开首长,要死一块死”。谢良很感动,但是还是语重心长地劝道:“能走一个是一个,我在你们后面慢慢蹭,敌人抓住伤员不至打死,抓住你们可不得了。走吧,后会有期。”战士们擦干眼泪,分头给谢良找了些柴,用雪水烧开了一锅水,尽了他们最后的责任,尔后给谢良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谢良没有忘记政委的职责,叮嘱他们:“你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红军战士,出去可不能做坏事。你们走过黄河,到陕北去找红军,找毛主席。”四位战士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谢政委,慢慢消失在灌木丛中。
  战士们走后,谢良一个人独自行军。一天下午,他爬进一条山沟,忽然看见远处有一只羊。有羊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希望。谢良看到了希望,努力朝前爬去,不久就看到了炊烟,而后看见一顶帐篷,爬到帐篷跟前时天已经黑了。谢良坐在帐篷外,请求主人收留他。由于马家军的反动宣传,女主人不敢收留他。谢良苦苦哀求,并从身上掏出那三块大洋递给了女主人。女主人同意了,把谢良安排在离帐篷二百米远的一条山沟里,一天送两次饭,每顿半碗米汤。第三天上午,谢良正躺在沟埂上晒太阳,忽然一伙马步芳的骑兵路过这里。马家兵连长骑在马上朝他吆喝:“你是什么人?”谢良回答:“我腿坏了,走不动。”马家军对红军伤兵兴趣不大,正要离去时,忽然马家兵当中有人冲谢良喊了一声:“谢政委!”谢良大吃一惊,抬头一看,认出是原西路军第五军的一个通信员,被俘后当了马匪的骑兵。马匪抓住红军的一个团政委,正是邀功的好机会,他们先把谢良送到马步青的师部医院。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向马家军指名要被俘的红军团以上干部,谢良被接到八路军办事处,送到兰州省立医院接受治疗。这时医生才发现,谢良的伤口已严重恶化,如不彻底治疗,就会影响生命安全,于是就把他那只早已冻坏了的左脚锯掉了。从此,谢良成了独脚将军。
坚贞不屈的新疆狱中斗争
  谢良于1939年夏从延安启程,取道西安、兰州,千里迢迢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准备乘飞机去苏联治病。不料新疆局势大变。抗日战争初期,新疆是苏联援助中国抗日的重要国际通道。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苏联宣布封锁边界。这样,谢良就在迪化滞留下来,在迪化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工作。而这一滞留,等待他的却是更艰苦的斗争。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一度处于劣势。盛世才认为苏联快不行了,于是改变了亲苏亲共的政策,政治上日趋反动。1942年3月,盛世才亲自诱使新疆教育厅厅长李一欧,让他诬告新疆的共产党人参与了暗杀盛世才四弟盛世骐的“阴谋暴动”,炮制了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参加会议的“暴动计划”。同时,盛世才将在新疆各地工作的中共党员陆续调回迪化,原在迪化工作的共产党人及家属也被集中到一起。谢良等一百多名共产党员被盛世才逮捕,投入监狱之中。谢良等伤残人员和妇女儿童被关在第四监狱,过的是地狱般的生活。
  1945年冬,国民党派来“中央审判团”到新疆第四监狱审判被关押的人。有一天,他们把谢良叫到审问室,企图从他那里得到点什么。但是谢良坚贞不屈,让敌人一无所获。
  1946年5月上旬,谢良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汇报了狱中一百多难友的情况和名单。几经转折,这封信送到了在重庆的周恩来手里。毛泽东飞抵重庆谈判时,曾多次向蒋介石提出释放全国政治犯的要求,其中特别提到关押在新疆的同志。参加谈判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飞往新疆担任省主席前夕,周恩来又专门跟他谈起释放政治犯的要求。张治中当场应允,并保证一到新疆就办理。1946年6月11日,被关押在新疆监狱长达四年之久的一批党的干部及家属一百二十九人,全部获释。
  当载着他们的汽车到达延安七里铺时,前来迎接的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登上汽车,与大家一一握手,亲切问候。7月12日晚上,在中央党校的礼堂里,党中央为远方归来的英雄们举行了慰问演出,朱德总司令坐在他们中间,一同观看戏剧《逼上梁山》。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到驻地看望他们,和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一一握手,并连连说:“好同志,受苦了!好同志,受苦了!”最后,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回来了,就是胜利!”大家热泪盈眶。是啊,这是党中央对这些在新疆饱受苦难的同志们的最大慰藉和奖赏。
四次写书四次烧:谢良艰难的处女作
  谢良在新疆几年的狱中生活里,没有悲观,没有消沉,而是凭着坚定的信念,拖着病残的躯体,顽强地斗争、学习和写作。为了度过狱中艰苦的日子,谢良开始自修哲学、联共党史、俄文,后来又读《资本论》。自修,谈何容易,更何况谢良只读过两年半小学,但他硬是知难而进,狱中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照明的只有一只八瓦的灯泡,光线微弱,谢良只好将书本贴着鼻梁看。看得久了,眼睛酸胀,就放下书本按摩一阵,最后看成了550度的近视眼。冬天没有火,牢房里的温度经常是零下八九度,谢良冻得浑身哆嗦、手脚发麻,拿不稳书本和钢笔,他就两手捂在嘴上哈热气,哈一阵写一会儿,或者两手对搓一阵,缓解冻僵的手。就这样,他用了两年半时间,攻克了两千多页的《资本论》,还写下十多万字的内容摘要和读书体会。
  谢良读书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除了读《资本论》外,他还读史书、读小说。谢良读了几十本小说,读着读着产生了创作冲动,想把难友们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和残疾难友们的高尚气节、情操写下来。第一稿写到三四万字时,被狱卒在检查中发现,一把火付之一炬。
  谢良虽然十分惋惜,却没有灰心,而是振作起精神重新提笔写作。第二稿写到四五万字时又被敌人在检查中发现,再次被烧。第三稿同样难逃厄运,所幸的第四稿终于写成,书稿被秘密送到女监传看,女监的姐妹们争相传看,说想不到谢良还有这两下子,把大伙儿与敌人斗争的大智大勇都写出来了,敌人狡猾和凶狠的嘴脸也毫发毕现,跃然纸上。
  遗憾的是,第四稿也没能保存下来。1945年6月,经党中央的营救,谢良等人出狱,踏上了返回延安的征程。为了防止敌人搜去或丢失,谢良把第四稿藏在身上。途经西安时,他们被胡宗南扣压了八天。当时,党组织怕谢良的稿子被敌人搜去惹出麻烦,又让他把书稿烧掉了。四次写书四次烧,这对谢良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谢良没有灰心。回到延安后,他在窑洞里拿起笔重新创作,写出了第五稿,定名为《在新疆女监狱中斗争片断》。1948年1月,谢良的这部历经坎坷的处女作,终于在解放区的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他第一次拿到稿酬,首先想到的是党的关怀,他把稿酬全部交了党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第一位将军作家
  到了晚年,谢良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并出任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议会副主任,兼中国肢残协会主席。
  “文革”中,谢良受到迫害,但毛泽东是信任谢良的,他挥笔批示:“彻底平反,恢复工作,恢复荣誉。”使谢良得以度过浩劫。
  在新时期,谢良写作的劲头更大了。《在新疆女监狱中斗争片断》出版后,谢良又相继写作并出版了《边城女囚》《五颗红心》《铁流后卫》《独脚将军传奇》等七部纪实文学作品,还翻译了一本俄文军事论文集《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条件》。谢良,只有一条健全的腿,却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路。其中《铁流后卫》曾一版再版,发行数十万册。1983年,《铁流后卫》被译成朝鲜文出版发行,在军队和文艺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1980年,独脚将军谢良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在审查入会资料时,发现在那厚厚一叠申报表格中,有一份显得特别有分量。“谢良,1915年4月生,江西兴国长冈乡塘石村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团、师政委。1955年授少将军衔。”富于传奇经历的谢良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作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第一位将军作家。
  1988年7月,谢良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1月28日,独脚将军谢良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