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师的心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8:52:51

走进大师的心灵(图) 作者:李芫 2010-08-02     天津网-数字报刊

  这是一位数学家写的一本散文集,讲述了12位科学与教育大师的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美丽人生。他们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们的科学文化成果,应该认识并且走近他们。

  本书并非完整的人物传记,而是重在介绍可供读者借鉴的大师成才之路;本书也不是普及大师们所掌握的艰深难懂的知识,而是描绘他们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风范。

  本书的主人公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却也曾经历坎坷。他们之中有作者的师长、朋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饱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笔。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与普适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无论为人师者或莘莘学子,都将在阅读本书时获得乐趣与激励。

  自以为已经有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体验和遇事见惯不惊的心态,不料一句“只要醒着,你就必须思考数学”却让我浮想联翩、激动不已;更令我震撼的是:研究生们把导师的这句话印在T 恤衫上,穿在身上,永志不忘。如今我们那么多博导硕导们,有几个人能享受到这种幸福?

  这位令人羡慕的导师便是能与华罗庚、陈省身比肩鼎足的数学大师樊畿。和樊先生一样,《走近大师》这部书里的另外11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几乎都可以概括为:只要醒着,就在思考自己的专业。冯·诺依曼开车时思考数学问题,致使每年都要撞坏一部汽车,这些报废的车辆堆放在普林斯顿一条大街的尽头,形成有名的“冯·诺依曼之角”;大师欧拉家务负担不轻,他常常抱着小孩子,给大孩子讲着故事,心里思考着数学,并在孩子的围嘴上记下这些思考;绝顶数学天才艾兰·图灵的破自行车每骑到一定圈数便要掉链子,他懒得去修理,却不厌其烦地边骑车边在心中计数,最后竟做了一个小巧的计数器安在脚蹬子旁边,在掉链子前一刹那采取措施以便继续前行。看来能成为大师的,都是些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里如醉如痴的人。大师们不会为课堂的“上座率”和讲坛的“收视率”劳神,对科学事业的专注,令他们单纯、天真到“不近人情”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同大师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相对照,我认为一位外国大学校长批评我们“缺乏对知识的忠诚”,真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著书、教书和读书都是“为稻粱谋”;可怜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开始为日后考上理想的大学从而得到好的职业而身心俱疲地奋斗;有的研究生反复追问导师所开设的课程对找工作“有什么用”;如今高校里学生考试作弊、学术腐败屡见不鲜,没见哪位大学校长像书中的陈树柏校长那样认为这是自己“办学的失败”,并雷厉风行地杜绝了这种腐败现象。如果以就业市场来指导大学的办学方向,中国的大学岂不都要降格为职业培训班了?笔者10多年前在日本工作时,发现日本的“资本家”们并不像我们这样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他们不要求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同自己公司企业的业务严丝合缝地对口,不要求有什么“工作经验”,不是坐享其成的摘桃派,而是在录用了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后,再花一笔费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没有对知识的敬畏和忠诚,怎么会有杰出的人才和大师呢?

  诚然,升学、就业和住房等早已是长期困扰着人们的社会问题。然而我们的青少年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致被一些热门话题的片面性误导,以为人类有史以来似乎只有自己生不逢时,只有自己遭到了社会的亏待,从而放弃了自己应做的努力,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每一时代的人都有那个时代人的命运,都有自己的麻烦和艰辛,但每个时代都贡献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大师。本书所讲述的数学家欧拉的一生中先后遭遇到俄国沙皇的政治高压、普鲁士国王的冷眼、双目失明的黑暗、两位妻子和8个孩子辞世的剧痛和大火烧毁研究资料的损失,简直是集人类苦难于一身,但这都未能令他停止在数学王国里的开拓。他的遗稿,让专业人员足足整理了47年;今天的中学生,还在享用他的研究成果。本书作者的师兄、数学家斯戈特以西部牛仔的冒险精神选择了别人知难而退的艰深而又前途未卜的课题,以致长期拿不到博士学位、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交不起房租、在办公楼的公共厕所里洗澡。我们也许终生享受不到他那一举成名的光彩,却应有像他那样忍受9年煎熬并坚韧面对的心理准备。数学大师华罗庚在“文革”逆境中不但自己坚持真理,还开导本书作者不要为“派仗”的喧嚣虚度光阴:“你今后为国家出力靠的是本领”,“你读的数学有大用”,从而拨正了他的人生航向。我以为,今天的青少年精神上最大的痛苦不是高考竞争的激烈,就业市场的紧张,而是从小就被世俗的舆论所左右,被亲朋好友七嘴八舌的主张所支配,却没有培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爱好和志趣。为自己挚爱的东西做出牺牲是不会令人感到痛苦的。       

  毋庸赘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想在其中任何领域成为大师都是比较困难的(在我国,被一些机构或新闻媒体册封的“大师”倒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在心灵上与大师们相通,在精神上向大师们看齐。读完这本书,在你惊叹大师们的辉煌成就和非凡品格的时候,不是敬而远之,而是感到亲切,振奋,心向往之。这便是本书的不同凡响之处。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袁传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