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小电影” - ian's archive - 博客大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3:36:37


本blog上绝大多数文章皆为顾命之作,每篇文章的“分类”都已注明约稿单位的名称,请勿擅自在平面媒体上使用。如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人ianlin@vip.sina.com? ?已开通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ianlin,欢迎参观?
    <<  让牛仔服回来得再猛烈些 | 首页 | 胸罩这件事大概不重要  >>
  • 时下流行“小电影”

    日期:2010-07-28 | 分类:精品购物指南 | Tags:column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ian-fashion.blogbus.com/logs/70714290.html

    “小电影”并不等同于“毛片”,乃短小的电影,是近期时尚界的大热。这回发力的是一间大厂——Dior。去年底,正当Karl Lagerfeld在上海呈现一部《巴黎上海幻想曲》,让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的Coco Chanel穿梭于错乱的时空中的时候,David Lynch则受Dior委约,悄然抵沪执导筒。此番Dior上海大秀,终于让这部由大导演创作的小电影《Lady Blue Shanghai》露了面,却分明承袭了David Lynch昔日名作《Twin Peak》的诡异风格。而几个月前的早春,由中国视觉艺术家杨福东为Prada创作的小电影亦是甚嚣尘上,Prada更是一鸡两吃地把剧照拿来,做了本季的广告硬照。直叫人叹:这年头,若是拿不出像样的小电影来,还真对不起“时髦”这枚标签。

    话说Dior给 David Lynch的创作自由度非常大。据Lynch自己回忆,Dior方面只强调了包包、东方明珠和老上海,这3个关键词,剩下的随他发挥。但这项特别任务的重点在于,这是一部“为互联网准备的小电影”,而不是大秀上,一次性的烧钱行为,也不在电影院里流通。
    伦敦前卫时尚摄影师Nick Knight是这一新行当的先锋,早在2000年,便在互联网上架设了Show Studio,把摄像机镜头对准时尚大片的拍摄现场,让芸芸被摈弃在“造梦产业”外的众生,也有了深入时尚的入口。Suzy Menkes在评价Show Studio的10年功夫时,用到了3个P:Process(过程)、Performance(表演)和Participation(参与),更将 Nick Knight捧上了“现代社交网络的先驱”。当然,Nick Knight的初衷并非是制造,方便互联网传播的“小电影”,甚至连影响了我们今天互联网生活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也只是2005年的产物。如果有幸在早年登陆Show Studio,那蜗牛般的速度,真是能气死人。但这就是Nick Knight最牛的地方,他为互联网受众即时呈现了时尚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最后的成品,可副产品是,他突然意识到,动态影像可能是时尚另一片尚未开辟完全的新领域。让服装自行言说,而不只是好莱坞电影里,俊男靓女明星们的附属品,也不仅仅只是毫无美感可言的单纯走秀记录,用Nick Knight的话来说,那时的时装小电影看起来一点“Vogue味儿都没有”。


    Dior / Lady Blue Shanghai / David Lynch


    Prada / 早春 / 杨福东

    于是,Nick Knight和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和Gareth Pugh尽兴了紧密的合作,创作了一系列很有“Vogue味儿”的小电影。Gareth Pugh索性放弃了为其2009秋冬系列做秀的想法,简单以一只与Show Stuidio合作的8分钟长的短片亮相巴黎。显然这支名为《Insensate》的短片较之Gareth Pugh以往的T台表演更具表现力,在纯白的背景下,那些服装被取消了细节,只留下抽象而美丽的剪影,以诡异而震撼的方式被呈现了出来。如果说,时装秀是为了让观众看清服装的细节,以及穿着在人身上的动态,那时尚小电影则更注重服装内在的气息。当然,Lanvin的设计师Alber Elbaz认为,时尚小电影无法取代时装秀,毕竟后者是一个“典礼”,前者只是现实的延伸。


    Gareth Pugh / Insensate / Nick Knight

    正当,我们自己的时尚媒体还在讨论所谓的“电子杂志”,以及“时尚门户网站”的时候,一些观念前卫的时尚媒体则开始注意到了时尚小电影对整个电子媒体未来所带来的冲击。《Dazed and Confused》杂志率先发力,其dazeddigital.com网站频繁推出电影导演与时装设计师合作的电影系列;《V man》杂志也在其网站上推出了委约Hedi Slimane而作的小电影《奥斯卡/即兴1号》……而Style.com这等老牌电子时尚媒体,还在执着于让做了20多年时尚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Tim Blank,把同样的节目放在他们的网站上。在电子时代,究竟把传统媒体照样搬到互联网上,还是彻底为互联网度身订制新的媒体形式?


    Dazed Digital / Oscar / Hedi Slimane

    去年,Louis Vuitton的历史上首个电视广告“Life is a Journey”问世,用非常抽象的影像语言,在电影荧幕上进行轰炸,然而却无法被归到时尚小电影的行列中,毕竟对绝大多数时装品牌而言,根本无法负担高昂的广告投放费用。一段真正的时尚小电影,就真的如Dior对Lynch所说的是“为互联网准备的”,相对低廉的成本,加上更为不羁的想象,藉由 Youtube、土豆或是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由新一代青年迅速而快捷地传播出去,大大拓展了时装的传播速度。按说电影技术诞生已逾百年,音乐工业也早就在30年前,便懂得MV对其产业的巨大影响。然而,终究是因时尚产业的独特性,才使得它仅仅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走出了这一步。


    Louis Vuitton / Life is a Journey

    意大利人 Marina Garzoni这两年也一直致力于劝说各大时装品牌参与制作时尚小电影,她认为“时装秀在一段时间里确实很好,但现在上亿得人更注重自身与品牌得关系。所以情感层面的呈现比以往更加重要。”她将小电影视作是从单纯的产品目录到情感的质变。


    Chanel / Remember Now / Karl Lagerfeld

    更有趣的是,设计师们也在这股潮流中,发现自己除了可以设计服装、拍照,似乎还可以当导演。君不见Karl Lagerfeld自从拍摄了《巴黎上海幻想曲》后,越发不可收拾地一再执导数部Chanel的新系列小电影,最新的作品《Remembering Now》甚至像是一部Eric Rohmer似的有板有眼的剧情短片。Hedi Slimane自从编纂了一套名为《American Youth》的经典美国青少年电影DVD套装后,以无法抑制自己对电影的喜爱,他自己也坦言,剧情片并非他的强项。没想到,没过多久由他执导的小电影《奥斯卡/即兴1号》,便让他标志性的摄影作品,动了起来。Tom Ford玩得更大,索性把小电影做成了大电影,一部《Single Man》足以证明他懂的不仅仅只是衣服。更多的小电影导演脱胎自摄影师,他们长期与时装合作,在美术与对服装的理解上均各有一功。Nick Knight自不用说,摄影师Ryan McGinley于今年春天与Tilda Swinton一起为Pringle of Scotland合作拍摄电影,重点表现了服装的苏兰格性。Bruce Weber自从早年操刀为Pet Shop Boys拍摄mv后,最近也为Yves Saint Laurent的2010秋冬男装系列拍摄了小电影《Ain’t Nothin’ Like the Real Thing》,为其时装秀开场。时尚摄影师和设计师改拍小电影,看起来还比较妥帖,但作为人类精神守护者的艺术电影导演投身这个小电影,则显得有些奇怪。 David Lynch可不是第一次把小电影的主角设定为一只Dior的包包,以往他还把镜头对准过Gucci、Calvin Klein和Yves Saint Laurent的香水,以及Christian Louboutin的鞋子。他坦言,电影和商业之间界限的日益模糊,给予他不同的角度,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人震住。这一长串即将或已经投身时尚小电影的大导演名单中,Martin Scorsese这类殿堂级的名字也赫然入列。


    Pringle of Scotland / Tilda Swinton / Ryan McGinley

    因此,时尚小电影的出现可能真的是一个信号,时装和电影都不再只是需焚香沐浴才可欣赏的高档玩意儿,Youtube一代真的需要更为快速而直接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