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钱伟长、孔祥瑛伉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56:33
——相濡以沫 荣辱与共
我爱读名人传记。读着读着对我国老科学家的婚姻爱情经历发生了兴趣。查阅手头所有的资料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他们的婚姻都长久、稳定、和谐、美满。婚姻持 续了五十年以上的有:周培源、陈省身、王淦 昌、苏步青、钱学森、钱伟长、林家翘、吴汝康、 王德宝、华罗庚、王振义、王仁、尹文英、马在 田、吴文俊、黄昆、杨槱、吴承康……他们都是院士,其中前七位的婚龄越过了“钻石婚”,婚龄最长的当推王淦昌与吴月琴夫妇——长达78 年。这里讲讲我们钱校长的婚姻小故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清华大学物理 系的高材生钱伟长看上了中文系的才女孔祥瑛,共同的求知兴趣和爱国热情把他们紧密地系在一起。1935 年北京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他们两位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得以相识相知。可是钱伟长还没来得及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就发生了“七七”事变,清华被迫南迁昆明。钱伟长没盘缠,只得到天津市耀华中学教物理课。一年后凑足路费,与汪德熙等四好友一起,乘船经香港、海防,再从河内经滇越铁路于1939 年到达昆明西南联大,从而与小别一年半的孔祥瑛汇合。两个年轻人心心相印,同年8 月1 日终成眷属。简单的婚礼主婚人是钱伟长的导师吴有训先生,同学、朋友傅承义、谢毓章、汪德熙、高潜等人先是积极相 助,后又大闹新房。此后的61 载岁月里,钱伟长夫妇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婚后一年,钱伟长只身赴加美留学,孔祥瑛一人抚养儿子元凯,度过了艰困的抗战时期。当然,钱先生也不断从海外接济孔老师(一位素不相识的四川老者曾寄给我一张 钱伟长给孔祥瑛的一千元法币的汇票复印件,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1946 年9 月他们才得以重逢。孔老师写道:“久别7 年重相聚,自有一番凄苦与欢乐。”接着,他们一起熬过了民不聊生的内战时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一起参与了清华大学的复兴,投入了如火如荼的实践;一起遭受了钱先生被错划成“右派”后的不公平待遇;一 起在文革动乱中受苦受难;一起满怀喜悦迎接 “科学的春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在钱伟长最落魄的日子里,孔祥瑛不离不弃,劝慰有加;孔老师落难之时,钱先生也伸出了有力的胳膊,给予抚慰。1958 年他们学业优秀的儿子元凯因受钱伟长的牵连而与高等学府失之交臂,钱先生悲愤交加。孔老师说:“不要紧,相信你儿子的能力,不上大学照样会成材!”后来事实果真如此。1966 年文革风云初起,时任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的孔祥瑛首当其冲,受到红卫兵的猛烈冲击。她被剃成“阴阳头”,游街示众。面对这样的人身侮辱,孔老师痛不欲生,自身难保的钱先生天天劝说“别跟年轻学生计较,他们受人愚弄了,而横行霸道 的人没有好下场!”到了后来,作为“反动学术 权威”的钱伟长受到了更大冲击,终日受到批 斗谩骂、进行劳动改造,钱伟长只剩下一个温暖的“港湾”——他的家。但是,就是这个家的房屋也保不住了!钱伟长一家五口被勒令挤进两个房间,为了给大批书籍留下安身之地, 他们被迫变卖了一些家具。过了不久,红卫兵的两派打起了“内战”,钱先生一家所居住的照澜院16 号靠近清华二校门,那里成了造反派的“武斗战场”,不时传来枪弹的呼啸声。原住户纷纷避开,但造反派不许钱先生一家搬离, 要他听候批斗。然而,钱先生做学问的积习难改,夜里用棉被挡住窗户,计算笔耕不辍,孔老师时不时地送来一杯杯热茶…… “四人帮”垮台,春回大地,钱伟长好像从噩梦中醒来,获得了第二次解放。他在他的《应用数学和力学论文集》序言中写道:“‘四害’已除, 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权利。欣逢一九七八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春风拂人,奋起之情油然而生。虽已年近七旬,还能为四化效力感到无限幸 福。我力图夺回已经失去的良好岁月,日以继夜地工作。”这时孔老师已经退休,就全力以赴地为钱先生做后勤保障工作,照澜院16 号恢复了往日的 宁静,经常响起的是儿孙的欢声笑语。孔老师为了 让钱先生潜心工作,坚持不买电视机,孩子们毫无 怨言,经常到邻家去看电视。  钱先生在家时就专心伏案工作;还经常应邀 到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孔老师一直陪侍在侧。 钱先生对柴米油盐一概不管,甚至于不大会用 钱。1982 年,钱先生在无锡主持全国非线性力学 学术会议,会后我们一起游宜兴的善卷洞、张公 洞。我看到,钱先生一时有兴致,到西瓜摊买西 瓜,他没有讨价还价就开出了高价钱,逗得大家 开怀大笑———他开出的价钱竟是时价的十倍,马上给孔老师制止了。1982 年年底,钱先生到上海工业大学当校长后,孔老师一直形影不离,随时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保障他繁忙工作的顺利开展。钱先生是无锡人,爱吃甜食。我就亲见有一次,钱先生在乐乎搂餐厅吃小碗八宝饭,想来第二碗,就给孔老师善意地劝阻了。  上个世纪末,钱先生在赴京开会时罹患小中风,住进北京医院。可钱先生坚决要求回上海治疗。公开的理由是:“你们医院的医疗不民主,我钱伟长死也要死个明白。”医院被迫无奈,只得设法把他送回上海。回到华东医院后,老先生挨了资深医生的一顿“责备”:“你不要命啦?病成这样还敢坐飞机?”钱先生一笑了之。而我们知道,钱先生急于回上海的真正原因是他放心不下正在生病的老伴!从此,尤其是到了孔老师病重住院期间,每天下午三点半,成了老先生去医院探望孔老师的“雷打不动”的时间。大家可以想象一 下,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风尘仆仆去看望病榻上的白发老妻,这是何等感人的场面!然而,上苍太无情。老先生的深情没有挽留住孔老师,她还是先他而去了。我们发现,整整三年钱先生没有从丧妻之痛中恢复过来,好像一下子老了许多。这几年情况才有所好转。  这些年来,我经常在各种场合讲述钱伟长的生平事迹和大师胸怀,在较为熟悉的听众群中,我会如实分析如下问题:为什么钱先生历经坎坷却斗志不衰、老而弥坚?总结了三大原因: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对科学教育事业的由衷热爱和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特别是有荣辱与共的爱妻孔祥瑛老师)的支撑。大家看看我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作者:中科院力学所 戴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