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术论文的创作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11:28
              可以开始创作了。这时候需要理清论文的思路,一般是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完成什么工作,阐述什么问题,前后怎么衔接,这些都要在动笔之前考虑好。接下来,我称之为“整理素材”阶段,需要整理可能用到的论文和材料,完成每一部分的主体内容,一般性的论文就是指公式(理论部分)和图(仿真、实验部分)。当然这是最花时间的一步,有时候想的很美,做起来不太美,甚至有做不下去的时候,很正常。
              有了素材,可以开始动笔了。一般我会花很长的时间写引言,摘要最后写。引言一定要写好,一般性的引言包括:研究背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现状(谁谁谁在研究),研究基础(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什么东西)。思路很清楚,大家都很喜欢,开头一锅粥就很难。写作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着急写完,写到关键句子多考虑考虑,尽量用经典但是合理的词汇。
              如果是写中文的,不再多说,写英文的,投到国外的,在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专业词汇是否地道。毕竟有很多专业词汇是可能用到但是又不太熟悉的,千万不可偷懒,凭自己的英语勉强翻译,虽然我自己很多时候也这么做,但是最后的结果不但印象不好,而且一定会被审稿人指出,最后还是要改。所以一定要去查,要确定,然后用到论文中。
              完稿之后,给自己的论文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但是也不要脱离自己论文的内容,太普通的论文题目会抹煞自己的原创性工作。所有都完成之后,还是那句话,检查,我一般只检查一遍,包括了论文的格式和内容。自己英文不行的,改了再改,改完再找别人改,否则投到国外是非常吃亏的,因为第一印象不好,人家就看死你了。
              给自己的作品选个“婆家”。这需要作者对本专业期刊的了解,以及对各种期刊的投稿经验的积累。这一步也是很重要的,对口的、合适的会很快录用,你也会建立起自信心,否则会备受打击,其实倒不是稿子本身的问题,还是同样的稿子,投稿的地方不对,可能结果大相径庭。投稿之前,需要了解期刊的收稿范围,主办方,发行国家,每年的用稿量,都是哪些人在上面发论文,我看这一点不比写论文轻松。美国的期刊一般是比较好的,所以起步不要去尝试;欧洲国家审稿是比较慢的,所以你一定要习惯;IEEE顶级期刊审稿是很慢的,所以也要有耐心;半月刊一定是比月刊、双月刊好发的,你可以找一个SCIE收录期刊的pdf,再找一个带影响因子的,慢慢查;中国人发表论文很多的期刊,一定不是顶级期刊,于是我也可以试试。
              选好期刊,投稿。一般有在线投稿系统的是行货,还用email投稿的是水货,当然也有例外。如果能够选择编辑,一般我选择主编,投国内可能会感觉主编很严,不敢选他,实际上在国外,稿子录用都得经过主编或者topical editor,如果不选他,最后可能还会浪费时间。
              投稿的经验或者常识,我不明白有的人为什么就不愿意动下脑子想一下,至少都是硕士以上学历,缺少常识很可悲。投稿几天之后,一般就会under review,一周以后没有,可以问问,逼到给答复为止,这个时候没什么好怕的。进入under review就耐心等着吧,两月之后没消息,可以问一问,但是一定不要催,尤其是两个或者多个审稿人的,返回一个以后如果意见是负面的,一催,编辑就会根据这个拒掉。如果是高档次期刊,回来一个审稿意见,编辑没有反应,那么至少这个意见是中性以上,否则肯定给你email了。没什么好着急的,一般稿子都不会直接录用的,小修的也比较少,既然是大修,着什么急啊?完了之后还得审,慢慢等着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