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4:55:32

“新课标”这三个字已经被人们探讨了一年,今年是北京卷第一次以新课标试卷的身份亮相于高考舞台,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对新课标北京卷也就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通观今年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题目难度有了明显降低,题型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北京卷的区域特色得以延续。

今年是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每当高考出现重大改革时,第一年的题目,其难度往往是不高的,今年也是如此。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有高考命题专家分析称,今年语文的平均分将达到98分左右,比去年的96分高出2分。我认为这种判断是符合今年考题实际的。说其难度偏低,主要指语基、古诗词和散文阅读这三大题型。总的讲,今年与往年相比,稳定大于变化。我们按照题型顺序,一一加以点评,揭示其特点。

一、语基题型出现微调,题型变化旨在降低难度

北京卷自2002年开始独立命题。02、03两年,共有六道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和语句连贯。从04年至06年,语基部分去掉了最后的语句连贯题,只剩下五道题。07年则将字音题删去,并加入一道文学常识题。而08、09两年,字音题得以恢复,却与字形合并为一道题,五道题的阵型变为:音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考题难度,因为字形题一向被视为语基部分最难的一道题。经过这番调整之后,音形题反而变成了最简单的一题。

今年的语基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变化,将难度较大的词语题与阔别北京高考长达七年的语句连贯题合并为一道题,置于最后。这一变化其实也是要降低语基部分的难度,这与语文高考不断弱化基础,强化能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降低难度的方法不外乎减少题数与合并难题这两种。我们明白了题型变化的真实原因,就可以比较确定地说,明年的语基题应当仍是维持这一改革成果。

我们将历年语基题型分布列表如下,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了:

此外,今年的成语题几乎属于送分题。病句题的三个错误选项都把语病设置为成分缺失,考查的知识点非常集中。这也降低了语基部分的难度。

二、文言文阅读实现了新的突破,但皆在考生意料之中

过去八年的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题,其文章选材范围基本都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先秦两汉的诸子文章,如02、05年选自《吕氏春秋》,06年选自《晏子春秋》,07年选自《淮南子》。其二是历代正史,如03年选自《三国志》,04年选自《隋书》,08年选自《汉书》,09年选自《史记》。

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理应有所变化。通观以往历年考题,除03、04两年外,无论是诸子文还是史传文,其时间范围皆在先秦两汉,也就是汉语史中所说的上古汉语时期。这一时期的古汉语最为规范,其文章也是后代人学习古文的首选教材。全国其他地区考文言文多在汉以后的文献中搜集,而专注于上古汉语,就成了北京卷坚持多年的特色。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变化,既要维持上古汉语的基本风格,又要突破诸子和史传的限制,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也就是退而求其次,从语言风格酷似上古汉语的唐宋八大家中选取文章。所以,今年的客观题材料是柳宗元的《宋清传》,断句题材料则选自苏轼的《仁说》。这一变化,其实在考前就已为众多教育界同仁所预知。所以,在模拟考试中,很多区的模拟题都是在唐宋明清的古文中进行选取。对于这一变化,考生应该已经有所准备了。

文言文的第一题考实词。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之所以加大生僻词的考查,是为了更加侧重于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让考生在不认识这个词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判断。而C选项则是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这个奇奇怪怪的词其实在初中就已经学过,这实在是出题人的匠心。考前我就对学生说过,实词题中的生僻词或生僻义项一般来讲是解释正确的,至少到现在还没出现过例外。现在看来,仍是如此。

第二题考虚词。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这道虚词题并没有出现对虚词具体意义的考查,都是在考虚词的语法功能。这也使这道题的难度降低了。

第三题考翻译。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这属于训诂学中所说的“增字为训”。

第四题考理解。错误选项是B,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

主观题仍然是断句,而非标点或翻译,这是北京卷自2004年坚持至今的特色。

三、古诗词阅读难度降低,且延续往年风格

今年的古诗词阅读出的是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九)》,这与北京卷历年来偏向于古朴、豪放诗风的选材取向是相符合的。“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北京卷多年来的古诗词篇目其实也暗合了这句话。北京卷05年出的是陆游的豪放词,06年是陶渊明诗,07年是《诗经·芣苢》,08年是顾炎武诗,其诗风近似于杜甫,09年是张孝祥的豪放词,今年则是李白的古风。这些诗中,或古朴,或豪放,多抒写对家国天下的牵挂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怀,而少有小桥流水般的凄婉或闺阁罗帐中的怨诉。即便有哀思,也是如李白一般荡气回肠的哀思;即便有忧愁,也是如杜甫一般沉郁顿挫的忧愁。

古诗词主观题难度偏低,原因有三:

其一,李白古风全无语言障碍,直白如话,简明易懂,比安徽卷作文材料中的那首诗都容易了不知多少倍。

其二,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其三,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四、散文阅读难度偏低,隐隐可见出题人的“北大情结”

今年的散文阅读主观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考生能识破其题型特点,就可以根据我们所熟悉的答题套路进行解答。高考散文阅读主观题一共有五大题型:要点概括、语句理解、解释作用、表达技巧和阅读延伸。今年散文阅读的第一道主观题有两问:

第一问:文章第二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这就属于我们所说的“解释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二问: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的作用。

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第二道主观题则属于语句理解题。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另外,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今年的散文阅读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作文题又是温总理在北大的题词。从中我们可以隐隐见到出题人的“北大情结”。去年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实不是取材于流行文化,而是与去年刚刚离任的北大老校长许智宏有关。他在北大的元旦晚会上献唱过《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此事在北大传为佳话。于是,09年就以这首歌为作文题的素材。从这两年的题目中,我们都发现了这一特点。但笔者出于谨慎的考虑,认为明年应当不会再变本加厉了。考生未必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去揣测明年的考题。

五、阅读延伸题兼顾了“阅读”与“延伸”这两大要素

阅读延伸题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新题型,因此成为大热门,吸引了很多目光。高考题一披露,我们就发现这一题型的真实情况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所谓阅读延伸,便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延伸,既要考阅读能力,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写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积累。今年的这两道阅读延伸题都符合这一特点。它们都没有把阅读篇目撇开,而是要求考生先解决文中的问题,再书写自己的体验。比如文言文延伸题是关于取利长远的,先让考生从文言文篇目中举一个例子,再去联系生活进行阐发。

在各区的模拟考试中,有一些阅读延伸题就把文章撇开,只有“延伸”,而没有“阅读”,这就有所偏颇了。今年真题一出,我们以后出模拟题的方向也就会得到些许实证了。


六、作文题好写,却难以写好

我曾经对北京卷前八年的作文题目做过一番归纳,把所有这些题目概括为两个核心词,一个是“和谐”,一个是“发展”。为什么这样讲呢?看看以往的试题,就会了然。02年的“规则”、04年的“包容”、05年的“说‘安’”以及07年的“刘长卿诗”都与“和谐”主题有关;而03年的“转折”、06年的“北京的符号”、08年的“石头、沙子和水”以及09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则都与“发展”主题有关。再看今年这个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则延续了往年的风格,可以纳入“发展”主题,既可以解读为个人的成长问题,也可以解读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式。

有人批评北京卷的这道题太“土”,这一点说得没错,但这并不值得批评。北京卷一贯的风格便是不大喜欢求新求变,不像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天津卷“我说90后”、江西卷“兽首拍卖”以及辽宁卷“明星代言”这种时事类型的题目,也不像今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这种稀奇古怪的题目。

去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人们一看这材料属于流行文化,便说有多么多么新颖,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道题的背景是北大老校长许智宏离任,他曾在北大的百年讲堂给同学们唱过这首歌,而许智宏离任正是09年的事。这件事在北大人尽皆知,在北大以外则知者甚少,算不上什么大事。出这道题也并不是要跟风,只不过是出题人自己的“北大情结”而已,考生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

实际上,北京卷一直都是中规中矩,只考查学生最基本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观感,在概括题旨这一步丝毫不难为人,往往都是直白浅露的。一个题目能否写出新颖的文章,不是由题目本身的新颖度决定的。出题人都把漂亮话说尽了,那学生还有什么好说的?面对一个很土的题目,考生还能写出新意,那才是真本事。这种题目因为它土,所以好写;也正是因为它土,所以很难写好。

说它好写,首先来看看“仰望星空”这四个字。它类似于08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和02年上海卷的“面对大海”。“星空”属于形象事物,而非抽象概念。这就很像去年作文题中的“翅膀”,都属于比喻,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填充的空间。那我们就可以将很多美好的事物说成是星空,比如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情感的执著追求,甚或是对彼岸世界的精彩想象。无论怎样,星空都意味着一种美好,它打动人心。康德的墓碑上曾经刻下这样一行铭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当我们驻足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时,愿景浮现,心怀冲动。总之,星空中融入了一种浪漫的情怀,它可以让一个将死之人安详地闭上双眼,也可以让一个困顿之人眼中放射出光芒。简言之,我们先从作为喻体的“星空”中概括出本体“美好的事物”,然后再根据这一本体进行联想和填充。

这种题的好处是容易拓宽思路,但坏处就是容易跑题,文中是否反复提及“星空”一词,就成为扣题的关键。切不可只说本体而不提喻体。无论你在星空的身上赋予了多么丰富的内涵,都要在文中的关键部位反复地让自己的头颅扬起,让“仰望星空”这四个字不断出现。这就是扣题。

接下来,我们再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相反的动作并列起来,组成关系型题目。这就类似于05年全国3卷的“忘记和铭记”。这种题最大的难点是难以出亮点,因为用辩证法得出的观点在作文中往往都会是最苍白的结论。如果你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那就很难进入一类文。如何把这种苍白的结论表达得更具艺术效果,就是这道题的难点。所以我们说,这个题好写,却难以写好。

那我们先来看看05年的考生是怎么写“忘记和铭记”的吧,或许就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一路同行

像水汲着火,像夜伴着明,在忘怀和铭记交织着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一路同行!

——题记

总是在时光的洪流中感慨万千,岁月会流逝,世事会变迁。然而为什么要遗忘?什么却不能忘怀?你轻轻地这么问我。

忘记该忘记的一切。忘记流泪的昨天,忘记受伤的体验,忘记痛心的场面。学会如何忘记,学着像李白那样,忘记官场的功名利禄,忘记世俗的纷扰繁杂,举杯畅饮,“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学会如何忘记,学着像白居易那样,忘记羁旅的苦闷孤独,忘记漂泊的酸楚无助,琵琶欲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学会如何忘记的人,挣脱了黑暗的束缚,到达了阳光的彼岸;学会如何忘记的人,卸下了压肩的重担,承载了微笑的力量。海伦·凯勒忘记了残疾给自己带来的阴影,用坚强和毅力向世界宣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拥有美丽人生”;音乐神童舟舟忘记了智障给自己造成的困难,用执着和努力成就了一段梦想乐章!学会忘记就是学会正确面对人生。

然而什么要遗忘?什么却不能忘怀?你轻轻地这么问我。

铭记该铭记的一切。铭记挫折的经验,铭记磨难的历练,铭记失败的教诲。学会如何铭记,学着像范仲淹那样,铭记黎民的水深火热,铭记百姓的生活饥苦,提笔抒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会如何铭记,学着像陆游那样,铭记自己的责任使命,铭记国家的前途命运,梦醒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会如何铭记的人,找到了生命的航向,驶向了成功港湾;学会如何铭记的人,充满了无穷的动力,创造了辉煌的明天。周恩来铭记着自己少时的志向格言,用睿智和拼搏见证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袁隆平铭记着祖辈多少年的祈盼,用汗水和辛勤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永恒勋章!学会铭记就是学会正确面对人生。

其实,生命的丰富多彩便在于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遗忘的和铭记的。只要我们能学会怎么样正确地去看待忘与不忘,就可谓是人生的成功。

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予的阅历和经验;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这篇文章的妙处就是找到了“忘记”和“铭记”这对反义词的一个共同指向,也就是: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这些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两个词表面上相反,实则殊途同归。这种构思法我们称为“俯视法”,也就是找到两者之外的“第三条路”,但它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的辩证逻辑。此外,这篇文章用问答的方式把全文贯穿起来,总是说“你轻轻地这么问我”。我们也完全可以借鉴。

回到今年的题目上,我们可以说:用心仰望,用脚行走,这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每当夜幕深沉、繁星满天的时候,一个声音总在内心深处轻轻地叩问着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有着仰望星空的冲动?然而,为什么我的脚总是要踏着这坚实的地,为什么我不得不时时低下高扬的头颅,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的大地,走着地上的路?”最后你发现,这些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我们甚至可以照着《一路同行》的样子仿写出一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其实我们并不是靠什么神奇的办法,只不过是多多模仿好文章罢了。

最后,应该总结一下了。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所有的变化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不过,我们在这里也不想过多地强调这些新的变化。因为相比于这些,那些不变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什么是不变的呢?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和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把握住这些,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高考中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