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市著名京剧演员程联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28:59
峡江旖旎京韵醇
——我市著名京剧演员程联群散记
林永蔚
2004年的春城演艺界分外热闹,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中,云南京剧院筹演大型传奇京剧《凤氏彝兰》,原剧中女主角因伤缺位,为了配备精良的演员阵容,剧组八方募聘京剧旦行演员担纲出演这部戏里的女主角——凤彝兰。根据剧本要求,戏里的凤彝兰从贱若蝼蚁的奴隶“小叶子”到执掌权柄的华贵女土司,时空大幅度跳跃,演员要从16岁一直扮演到60多岁,按戏曲行当就是花旦花衫、正旦老旦一身担。戏曲不比话剧电影,它里面的角色都有特定的表演程式,更何况凤彝兰这个人社会地位变化特大,气质内涵也表现出大跨度的飞跃,这一切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说是很具挑战性的,它意味着对扮演者唱念做打、文化修养、阅历气质的全面测试。
几经挑选,年届不惑的程联群独压群芳,毅然从导演手中接过了剧本,走进了云南京剧院紧张的排练场。《凤氏彝兰》是一出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新编剧目,此时离既定演出期只有个把月时间了。面对新戏,新人、新腔、新地方,联群知难而进,她不敢有丝毫懈怠,真个是“戏不离心,曲不离口”,全身心投入了排练。联群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剧组和云南省主管文化的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在他们的关怀下,《凤氏彝兰》剧组远赴杭州,在强手云集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里,打响了开场锣,程联群通过对聪慧美丽、命途多舛、情感丰富的凤彝兰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神采奕奕地又走进了国家艺术的宏大殿堂。
云南省京剧院在《凤氏彝兰》剧情说明书中对程联群作了如下介绍:
程联群  国家一级演员  师从沈福存、曹和雯、蔡英莲等名家。主攻张派青衣,其扮相端庄、身段秀美、嗓音圆润、韵味醇厚、表演细腻、摄意传神······尤其是在提示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感悟颇深。
一出《凤氏彝兰》,让自关肃霜离去后似感清冷的云南京剧舞台,又生出了几分公演《铁弓缘》《黛诺》时的火爆。《中国戏剧》2004年第十二期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说:“程联群艺术功底扎实,行腔委婉、吐字清晰、喷口有力、做工细腻,尤善于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戏剧人物的特定情感心态,使表演达到了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的统一。” 这场戏的公演真是“美了云南,惊了重庆”,难怪云南方面求才若渴,再三挽留联群。面对优厚的聘用待遇,联群深深致谢后,坦然地说:“是峡江的水养育了我,库区有着更多的了解我的父老乡亲,我还是回重庆去吧。”这样,联群又回到了她深深依恋着的故乡的怀抱。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带着对本城这位京剧演员技艺的仰慕,我通过沈福存老师,对联群有了较深的了解。
程联群出身在万州的一个酷好文艺的家庭,父亲早年从戎出川,有幸在京韵氤氲的齐鲁之乡和一位才艺双绝的北方妹子喜结鲢鲤,于是,便为巴渝大地孕育出了个一代坤伶。
联群继承了她父母良好的艺术气质,她自幼活泼聪慧,以唱唱跳跳为最大的赏心乐事; 长大了当个演员是她儿时的理想,在艺术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是她锲而不舍的追求。
1976年,十二岁的程联群虽也能唱几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什么的,可她却没有料到她会成为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这年,她被万县京剧团录取了,她带着淳厚的父亲送给她的一套《毛选》,踌躇满志地来到了团里。原万县京剧团席慧馨副团长独具慧眼,从此她便成了程联群的京剧启蒙老师。席老师人如其名,德艺双馨。她教给小联群的第一句话就是许多梨园前辈那句座右铭“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程联群也正是牢记了这十二字箴言,融进了咚咚锵的锣鼓声中。
程联群13岁开始随团学戏。这相比七、八岁进科班,年龄偏大了点,练起毯子功、把子功之类的技巧要吃力得多,好在几乎天天都可上台,跟着老师配戏,耳濡目染多了,倒也能触景情生,添上几分悟性。
联群的天赋和勤奋,很快让她显得鹤立鸡群、出类拨萃。1985年她进入上海戏曲学校进修,回来后,她一出《贵妃醉酒》唱红了锦官城。可是,正当联群技艺日进,将臻火侯的时候,戏曲舞台不景气了,联群的艺术生涯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困难没有让她退却,她虽然演出间断了,却没忘掉每天的练功吊嗓,1987年举办全国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赛,这次大赛胜出了李胜素、张萍、王蓉蓉等十二名菊坛新秀。联群这次也参赛了,可惜排名恰在“孙山”之后。她毫不气馁地回到了万州,仍默默地在布满荆棘的艺术之路上孜孜以求。1991年她再度获中央电视台荧屏奖,1992年她又赴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团队新剧目调演中获演员奖。这时万县市的舞台演出更加箫条,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激励着她在近十年的困惑中不断求索。 1996年她主演《断桥》、1997年主演《望江亭》,两次都荣获了重庆市“舞台艺术之星”专业文艺调演一等奖。她的表演艺术这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市文化部门领导对她也十分重视,1999年她由万州调入重庆市京剧团,联群从此可算走上了艺术追求的康庄大道。
2001年程联群主演《春秋配》获文化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4年她在云南主演《凤氏彝兰》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从2004年起程联群开始参加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演出。
说起《春秋配》这个戏,程联群总会满怀感激之情地说起她的师尊沈福存先生。沈福存是名扬四海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重庆川剧院院长、川剧表演艺术家、两度“梅花奖”得主沈铁梅之父。沈福存真个是“文武昆乱不挡,生旦净末皆通”的菊坛泰斗,他在吸取各大流派精华的同时,坚持走自己的革新之路,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形成了刚健柔美、俏丽清新的独特艺术风格。
沈老师的代表作俗称“三出半”,《春秋配·砍柴》就是那其中的半出,这样一出很普通的戏,经沈老一打磨就出彩了。联群可谓得乃师真传,她一上场亮相,娇嫩俊雅的扮相,再加上秀眉微蹙的神态,似觉更添妩媚,对此观众总是报之一个哄堂的挑帘彩。待到开口唱来,她嗓子里面就像灌了蜜,令人陶醉其中。沈氏唱法融合了梅、程、荀、尚、张各家之长,而今又有联群那么好的嗓音条件,其韵其味的确是余音袅袅,浸润心田,美不胜收。
联群说,沈先生干叮万嘱强调扮戏必须和生活、人物相结合。她演《武家坡》时,坡上窑内就大有分寸,当演到薛平贵给王宝钏跪下认错时,王赶紧上前用手将薛平贵扶起来,在搀扶的同时,她用水袖为薛轻拂掸土,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把王的贤淑温柔和夫妻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和早先坡上那个动辙就是“放珍重些!” 的冷面美人真就判若两人了。
囿于行当的京剧表演,很容易将人物弄成千人一面。程联群表演融庄于俏,重视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的表现。近年,她扮演的角色无论新编戏中的凤彝兰(《凤氏彝兰》)、戚夫人(《戚继光》)、韦梦圆(《大足》),或是传统戏中的柴郡主、李艳妃、王宝钏、程雪娥、玉堂春、谭记儿、焦桂英等人物都各有特色。程联群在沈先生的耳提面命之下,以其游刃有余的演技,在巴渝京剧舞台上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
去年,著名奚派老生张军强加盟重庆市京剧团。牛刀初试,程联群和他成功合演的新编大型京剧《大足》晋京演出后,有报纸载文惊叹,说出现了“誉满京华、一票难求”的轰动效应。
“巴渝振欣现人文,峡江旖旎京韵醇”。为了感谢恩师,程联群在丙丁交位、除旧布新的年三十夜,给老师送去了演出成功的这份厚礼。沈福存先生见到自已培养的铁梅、联群这一川一京的师姐师妹围坐膝前,笑得确实灿烂。他说:“看戏的就是看角,戏曲演员没有多年的磨炼,是达不到艺术上的成熟期的。·······联群与军强合作,才叫做珠联璧合。我真高兴啊,咱们重庆京剧又要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