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书信来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5:58

               毛泽东与蒋介石书信来往

来源:环球网

毛泽东在1936年12月1日率领19位红军将领联名给蒋介石写信

 介先生台鉴:

  去年八月以来,共产党、苏维埃与红军曾屡次先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自此主张发表后,全国各界不分党派,一致响应。而先生始终孤行已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今春红军东渡黄河,欲赴冀察前线,先生则又阻之于汾河流域。吾人因不愿国防力量之无谓牺牲,率师西渡,别求抗日途径,一面发表宣言,促先生之觉悟。数月来绥东情势益危,吾人方谓先生将翻然变计,派遣大军实行抗战。孰意先生仅派出汤恩伯之八个团向绥东赴援,聊资点缀,而集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王均、何柱国、王以哲、董英斌、孙震、万耀煌、杨虎臣、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高桂滋、高双成、李仙洲等 260个团,其势汹汹,大有非消灭抗日红军荡平抗日苏区不可之势。吾人虽命令红军停止先生之部队进攻,步步退让,竟不能回先生积恨之心。吾人为自卫计,为保存抗日军队与抗日根据地计,不得已而有十一月二十一日定边山城堡之役。夫全国人民对日寇进攻何等愤恨,对绥远抗日将士之援助何等热烈,而先生则集全力于自相残杀之内战。然而西北各军官佐士兵之心理如何,吾人身在战阵知之甚悉,彼等之心与吾人之心并无二致,亟欲停止自杀之内战,早上抗日之战场。即如先生之嫡系号称劲旅者,亦难逃山城堡之惨败。所以者何,非该军果不能战,特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宁愿缴枪于红军耳。人心与军心向背如此,先生何不清夜扪心一思其故耶?今者绥远形势日趋恶化,前线之守土军队为数甚微,长城抗战与上海“一二八”之役前车可鉴。天下汹汹,为公一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绥远之国防力量,骤增数十倍。是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吾人敢以至诚,再一次地请求先生,当机立断,允许吾人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则不特吾人之幸,实全国全民族唯一之出路也。今日之事,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为之毁,身为之奴,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吾人诚不愿见天下后世之人聚而称曰,亡中国者非他人,蒋介石也,而愿天下后世之人,视先生为能及时改过救国救民之豪杰。语曰,过则勿惮改,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去何从,愿先生熟察之。寇深祸亟,言重心危,立马陈词,伫候明教。

 

 

 


  1938年 10月 1日,周恩来自延安来到武汉。4日,周恩来会晤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递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毛泽东此信,极为热情地赞扬了蒋介石。

  在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政治对手之间,如此洋溢友情的信,颇为罕见。

  这封信内容如下: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末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一方面将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将更加进步。必须实行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吾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唯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战争反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面陈。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

  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专此布臆。

  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1945年 8月 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蒋介石从重庆给毛泽东发去一份十万火急而又举国瞩目的电报,全文如下: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注:未寒即 8月 14日)

  毛泽东一时没有给予明确答复,他决定来个虚晃一枪,避实就虚。8月16日,他回电蒋介石: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

  未铣

  于是,蒋介石 20日第二次致电毛泽东:“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蒋介石在电报中,对以朱德名义发来的那份长电,作出了答复:

  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

  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毛泽东 8月 22日再复蒋介石:

  重庆蒋委员长勋鉴:从中央社二十日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到后希予接洽为恳。毛泽东未养延安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书信往来

2009年7月17日 作者:品读时空 来源:石家庄广电网

            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毛泽东在1936年12月1日率领19位红军将领联名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
  介先生台鉴:
     去年八月以来,共产党、苏维埃与红军曾屡次先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先生始终孤行己意,下令“围剿”。……吾人诚不愿见天下后世之人聚而称曰,亡中国者非他人,蒋介石也,而愿天下后世之人,视先生为能及时改过救国救民之豪杰。语曰,过则勿惮改,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去何从,愿先生熟察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日
       1938年10月1日,周恩来自延安来到武汉。4日,周恩来会晤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递交了毛泽东的 亲笔信。
  介先生惠鉴:
     ……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唯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破坏阴谋,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战争反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面陈……
             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蒋介石从重庆给毛泽东发去一份十万火急而又举国瞩目的电报,全文如下: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毛泽东一时没有给予明确答复,8月16日,他回电蒋介石:
       重庆蒋委员长勋鉴: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毛泽东未铣(未铣即8月16日
       于是,蒋介石20日第二次致电毛泽东: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蒋介石在电报中,对以朱德名义发来的那份长电,作出了答复:
       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毛泽东8月22日再复蒋介石:
重庆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二十日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到后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未养即8月22日)延安
       然而,蒋介石当然不满意毛泽东这样的答复,他于23日第三次致电毛泽东: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8月24日,毛泽东向蒋介石第三次复电:
       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8月28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从延安飞抵重庆。在重庆的43天里,毛泽东和蒋介石有过多次会谈。国共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这就是后来的《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 《双十协定》)。
                     摘自《毛泽东与国民党人交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