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人民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06:40

发展,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人民观察)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28日   01 版)

  上半年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符合主动调控的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温和可控,为全年控制在3%左右打下基础

  ●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完成全年目标的71%

  

  走过2010年上半年,人们更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总体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正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向好态势五个特点

  综合分析各方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国民经济向好态势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这个增长速度,为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第二表现在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有1.4%是去年价格上涨的效果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是1.2%。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温和、稳定的。从环比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3%。

  第三表现为内外需协调性增强。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是比较高的速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8.2%,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出口形势比较好,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恢复,增长43.1%,其中进口增速更快,增长了52.7%。与去年上半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分别贡献53.4%和87.6%、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相比较,今年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在增强。

  第四表现为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都稳定增长。上半年财政收入43350亿元,增长27.6%,上年同期为下降2.4%;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6亿元,同比增长81.6%,上年同期为下降22.9%。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

  第五表现为就业稳定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较去年同期增加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一季度末持平。

  回落符合调控预期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是,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GDP二季度增长10.3%,比一季度11.9%的增速回落了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从头两个月的20.7%逐月回落:3月份回落到增长18.1%,4月份17.8%,5月份16.5%,6月份为13.7%。其中6月份增速比5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除工业外,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的主要指标也在回落。同时,消费、投资以及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企业的利润明显收缩。

  如何看待回落,是当下各方分析和议论的热点问题。综合各有关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共识:基数影响和调控作用是回落的两大主要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去年一季度初步核实的GDP季度增速是6.5%,二季度是8.1%,是由低向高的。去年的二季度比一季度上升了1.6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10.3%的增长率比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有专家分析,如果剔除这些基数因素的话,那么今年二季度跟一季度增长数据应该说是差不多的。

  基数在工业增速回落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据工信部的分析,基数提高对今年6月份增速回落影响就占65%左右。所以,考虑去年基数因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基本平稳。

  除基数原因外,今年中央政府出台的管理流动性、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等宏观调控措施,也是使经济增长速度回到比较合理区间的原因。例如,为了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力度,上半年实行的差别电价和调整或取消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对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释放起到抑制作用。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比一季度减缓2.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速为11.8%,比上月减缓4个百分点,直接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幅度的46.6%。

  因此,很多分析都提到,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效果。

  面对难点坚定信心

  时光过半,收获过半,我们也对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世界经济仍然走在复苏的道路上,全球各大经济体却表现为几家欢乐几家愁。欧洲两个最大经济体——德国、英国新公布的经济数据都强于市场预期,这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认为,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复苏的影响有限。而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用“异乎寻常的不明朗”来形容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则让人们感觉到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外,更表现在内。下半年中国经济虽无“二次探底”之忧,但宏观调控却面临诸多“两难”选择。例如,短期保增长与长期调结构孰先孰后?房地产市场调控与GDP增速孰轻孰重?信贷调控节奏与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孰快孰慢?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与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孰大孰小……

  “两难”境地虽多,但现实的路径也逐渐明朗。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统筹兼顾,切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力度,坚定不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定政策”,宏观调控的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