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沦散成为压垮底层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2:35:30
班斑竹:沙上 一眼瞬间 标题:希望沦散成为压垮底层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汉奸都是狗杂碎 于 2010-07-27 17:44:27 发表     只看该作者   詹万承:希望沦散成为压垮底层的最后一根稻草

  49岁的国企工人潘鸿强在车间自杀了。留下了两笔账:一笔欠工友900元,另一笔信用卡欠费3000元,留下了一张存折,里面剩下0.46元。他是一名有着31年工龄的西安国企职工,儿子正在读大学,父亲骨灰盒还存放在殡仪馆,一直没钱买墓地,这也是他一直未了的心愿。(7月25日《华商报》)

  这是一篇不忍卒读的新闻。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压力咄咄逼人,沉重得压得人喘不过起气来。潘鸿强每月拿到手的工资扣除“三金”之后只有850元,儿子一年的学费是9500元,还要去看病交房租,妻子为了可以让他办低保,两人协议离了婚。生活的压力最终使得潘鸿强缴械投降了,他用一把机床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潘鸿强的死并不是个例,被贫穷与绝望剥夺生命的个体还有很多。仅凤凰网的总结就有:2005年兰州杨英芳由于贫困不得不和弟弟抓阄争取上学机会,最后她精神失常离家出走,4天后尸体在悬崖下被发现;2006年西安一母亲因无法筹借大二儿子所需的7000元学杂费,在一片玉米地里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07年,湖北一对贫病交加的夫妻把自己捆绑在一起,相拥投江;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再去检索,惨痛的个案还有更多。这些消逝的生命恐怕不能单单以不够坚强来敷衍塞责,感同身受,死者生前所承受的压力确实已够繁重。这也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释放压力,找到新的希望与出路,这样的悲剧难免还会上演。

  温家宝总理在“杀童案”屡发之后表示,政府不但要加强治安措施,同時还要解決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与“杀童案”相似,要破解自杀的迷局,也需要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因为,某种程度而言,他们都说被逼无奈者,只是一个把刀对准了弱者,另一个却把刀对准了自己。

  媒体给予了“蜗居”和“蚁族”的大量关注,但我仍觉得,这些群体仍不是最可怜的,至少他们还有大多有一技之长,沦为“蜗居”与“蚁族”只是因为目前的工作与理想差距太大,或者工作才暂时起步,无法应对昂贵的城市生活。但这都将会过去,只是学生和员工身份之间的巨大落差,需要不断磨合才能渐进吻合。一言以蔽之,他们有特长有希望,只要真正脚踏实地,仰望的星空将会越来越清晰。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希望沦散的社会底层。他们有的原本就生于城市,中年下岗年龄渐大,生活的压力却没有随之减少;或者离开乡村却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到头来发现乡村也无法再回去;更或者父辈以乡村的低廉收入支撑着后代走入城市,却发现需要填补的洞越填越大,愈走愈艰辛。这些人不仅是底层,而且是希望在加速沦散的底层,凭借他们目前的实力与状况,他们看不到未来生活的美好,没有值得憧憬向往的,这才是最恐怖最令人心寒的真相——沉重的现实使得心灵日渐麻木,最终连仅有的活着的勇气也丧失了。

  “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看完潘鸿强儿子的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鲁迅《故乡》里的闰土来,“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