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根”在中国大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46:51
据台湾电视台报道,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女儿连惠心,原本是台湾师大教授,不过近日又有了新头衔,即生技产品公司的执行长。她还找来自己的弟弟连胜文倾情代言,并获得连家的全力支持。 连惠心投身的生技业目前在台湾炙手可热,做的产品主要都是比较有市场潜力的塑身及解酒保健品,现有产品以草本植物保健品为主,未来还将有研发抗癌、抗高血压及抗老化等蛋白质新药品牌的计划。目前市场上销售情况很好,并有产品已经卖到大陆市场。 台湾人有很深的养生文化底蕴,又有巨大的养生市场需求。白岩松在做“走遍台湾”节目时,特意做了一期有关台湾人养生的节目:台湾人喜欢谈养生,尤其讲究中医养生。因此,台湾的生技保健品行业发达就不足为奇了。 谈到台湾人注重养生,不得不提林光常及其风靡一时的畅销书《无毒一身轻》。 台湾营养学家林光常把看似深奥的养生理念,用一种浅显易懂的语言写在了书中,书名为《无毒一身轻》。 林光常所著的《无毒一身轻》自2002年10月起出版以来,他推广的“健康排毒餐”与许多深入浅出的中医医学常识,近年来一直在台湾、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华人社会广泛地发展。尤其是在SARS肆虐期间,当现代医学对该病症尚无精准控制对策时,《无毒一身轻》在一股鼓励自愈、排毒、喝水、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的健康风潮中,获得许多读者的口碑巷传。如今《无毒一身轻》已经正式突破50万册,成为台湾出版市场十年来最畅销的一本健康书籍。 看到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真的很令人欣慰。其实,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养生的“根”在中国大陆。 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说的就是中医强调的“三通”: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的状态。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 “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养生学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管理。 令人庆幸的是,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如今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不但在华人地区很受欢迎,就连许多老外也纷纷感叹古老中医的神奇。在国外也有很多类似中医养生馆,据说还很火爆呢。 看到老外这么认真起劲地学习中医,而国人却不知道珍惜我们的国粹——中医,难怪有人感叹:或许有一天,人们会说,中医,中国仅仅是它的故乡。我们当然不希望真的会有这一天。       广舜堂健康养生机构以复兴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为己任,公司的企业理念是“弘扬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创建世界级中医养生品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整合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把养生做成一种文化。并将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一代代的传承下去。